【導語】一日不掌握可控核聚變,“能源枯竭”這柄達摩克利斯之劍就一日人類在頭頂高懸。可控核聚變距離現實并不遙遠。
【可控核聚變取得重大突破】
*可控核聚變 = 把火點著+ 別把鍋燒穿*
(“國家點火裝置”(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的靶室)
最近新聞中,與人類前途關系最密切的恐怕要屬這一條:美國名為“國家點火裝置”的核聚變實驗裝置實現了釋放能量大于消耗的燃料。
(以激光進行慣性約束聚變的圖解:1. 激光光束快速加熱燃料球表面2. 燃料核遭到擠壓3. 當燃料核溫度到達1億攝氏度4. 燃料核發生聚變。)
“國家點火裝置”擁有192具世界上最強大的激光器,在極短的時間內向“燃料球”發射激光。以往的實驗中“點火”反應后釋放的能量還不及激光器輸入的能量,但這一次首次實現了釋放能量大于消耗的燃料。人類向掌握可控核聚變邁出了重要一步。
【什么是可控核聚變?】
兩個較輕的核在融合過程中產生質量虧損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就是核聚變。一公斤的核聚變燃料釋放出的能量相當于1000萬公斤化石燃料,太陽使用的就是核聚變的能量。
(太陽每秒有6.2億噸氫發生核聚變,當然,這是不可控的,你沒法像調節火鍋那樣調節太陽的火力)
而可控核聚變是指可以控制核聚變的開啟和停止,以及隨時可以對核聚變的反應速度進行控制,實現持續、平穩的能量輸出。然后,利用核聚變產生的熱量將水燒開,并利用燒開的蒸汽推動輪機發電,就是可控核聚變發電的基本模型。
(可控核聚變可以將人類帶往未來,而失控的氫彈卻有讓文明報銷的危險)
核聚變被認為是未來人類使用的先進能源之一,在許多科幻作品中都提到了可控的核聚變,如果我們能實現對核聚變過程的精密控制,就可能為全世界提供廉價的能源。可控核聚變與目前的核裂變發電站相比,具有原料儲量大、過程及其產物均無污染、不會造成核泄漏等優點。
(可控核聚變發電站原理圖)
【可控核聚變難在哪里?】
可控核聚變雖好,但卻不容易實現。相比于核裂變過程來講,核聚變最麻煩的是需要瞬間上億度的高溫才能引起核聚變反應,而如此高的溫度是用傳統加熱方法所無法達到的。人類研制氫彈時的解決方法是:用核彈引爆氫彈。同時,上億度的物質足夠燒毀任何與其相接觸的東西,又是一大麻煩。
(中國的托卡馬克“EAST”是國人最熟悉的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
如果將可控核聚變比作一塊用來燒水的蜂窩煤,那么其難點有兩個:1、怎樣把火點著?2、怎么不把燒水的鍋燒穿?并且,要是用爐子燒水時,點燃爐子消耗的能量反而要多于燒爐子釋放的能量,就得不償失了。而本次“國家點火裝置”取得的進步,就是終于使得爐子燃燒釋放的能量超過了點燃爐子消耗的能量。
【可控核聚變的兩種主要思路】
(“國家點火裝置”的“燃料球”)
第一種思路以上文提過的“國家點火裝置”為代表,叫做“慣性約束聚變”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它的作法是,將多束高能量脈沖激光,在極短時間內同時照射在一個燃料球上。當激光照射在燃料的外層時,使燃料球的外層等離子體化,并產生爆裂。外層爆裂的反作用力會形成震波向內傳播,造成內爆,壓迫內部形成高壓高溫,造成自發性的燃燒,產生連鎖反應,最終誘發核聚變反應。
簡單理解,就是聚變燃料像一個皮球一樣受到四面八方均勻積壓,最終被擠爆發生了核聚變。
(為“國家點火裝置”的激光器提供電能的電纜超過160公里)
中國的“神光”系列與美國的“國家點火裝置”原理相同,但“國家點火裝置”擁有192個激光器,而“神光3號”僅有32個。同時,法國和日本等國也有類似裝置。
(央視報道“神光3號”截圖)
第二種思路叫做磁約束聚變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它的作法是,先加熱燃料,使它成為等離子體形態,再利用磁場,拘束住高熱等離子體中的帶電粒子,使它進行螺線運動,進一步加熱等離子體,直到產生核聚變反應。
(托卡馬克原理圖)
目前可以使用托卡馬克 (tokamak)技術來達成磁約束聚變,其中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為代表。中國的超導托卡馬克“EAST”和球形托卡馬克“SUNIST”也是此類裝置。
(中國“EAST”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結構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