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藍田即今陜西省藍田縣,從詩題結合全詩可知,這首詩是九月九日重陽節,杜甫在藍田與崔姓友人同登玉山,盡興而作。
此詩首聯就用對仗,詩句婉轉自如,才說“悲秋”,忽又“自寬”。劉禹錫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更何況此時杜甫已經年老,年輕時的氣宇軒昂早已蕩然無存。他頭發稀稀落落,風大一些,便會吹落帽子,所以他要請別人幫著扶正帽子。
“笑請”即合“強自寬”之意,用“孟嘉落帽”的典故,將杜甫內心悲涼而強顏歡笑、自我安慰的心境表現的淋漓盡致。畢竟是與友人相聚,興致來便了便與君盡日歡顏。
頸聯迭起一層,描寫藍田壯景,乃千古名句。詩人至此,筆力多衰,多順承前兩聯嘆老悲秋,而杜甫卻筆勢斗起,喚起全詩的精神氣。“藍水”與“玉山”相對,色澤淡雅;“遠”與“高”拉出開闊的空間;“落”與“寒”稍事點染,既標出深秋的時令,又令讀者有高危蕭瑟之感。筆力雄杰挺峻,豪壯中帶幾分悲涼。
山長青,水長流,而人事無常。看著這好山好水,杜甫終于不再“強自寬”,他忍不住感嘆到:“明年此會知誰健?”重陽不僅要登高,還要插茱萸,王維有詩云“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帶著些醉意,仔細端詳著茱萸,心想:“明年還會有誰佩戴著你來聚會呢?”不置一言,卻有千言萬語。心情之沉重,憂傷之寬廣,盡在不言中。
杜甫這首唐詩,一篇中句句奇,一句中字字奇,古往今來無人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