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總統就當廣告人”,這句羅斯福總統的名言竟然助我從記者生涯快速起跳,利用慣性從無冕之王成功實現了精彩跳躍,跨度之大,連我起初都不敢相信,但我最終做到了,也因此收獲了豐富的人生第一桶金。
事實上,我堅信,這是我成功挖掘到人生第一桶金的至理名言,也是我送給在職場如我當年一樣努力打拼,辛苦經年累月的莘莘學子們的金玉良言。
憑借這句話,我把我的夢想和企業的夢想形成同心圓。
剛剛步入社會,沒有人脈資源,要開拓市場,一切都要從零開始。而且,都是陌生市場,首先要解決的是克服心理障礙關。
這一關,難就難在如何開口說話。我的第一份工作就從廣告業開始了。為了克服被人拒絕,我反復對自己說,不要怕,這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但當我面對第一個客戶的時候,還是陷入了尷尬局面。
我起初有點手足無措,想開口卻不知道說什么,腦子里感覺是一片茫茫然,就如針刺后背一般,卡殼了,我傻了。
這可是我的第一個客戶,內心無比沮喪。
面前這個老板是個和顏悅色的生意人,姓陳,是廣東人,他做君悅電子,在川內名氣很大。看我很緊張,他有所覺察。一句話,他就輕松打破了尷尬氣氛。
小米,你們報社人才很多嗎?
是呀!我的話匣子被陳總點撥的話瞬間打開了!我告訴他報社的編制和人才結構,專業特色,以及我的專長。
當他聽說我愛寫作,尤其是擅長企業策劃的時候,陳總敏銳地把握到了這個信息。
他叮囑我,今天我們認識就是朋友了,以后可以放松點,回去幫他們產品做個策劃出來,他說公司成立以來,一直靠的是口碑完成銷售,沒有計劃性,沒有宣傳部門,不懂廣告,如果有人能幫他把產品策劃出來,這不就解決了他的宣傳問題嗎?他說,如果我做的好,還可以幫他省下一個“企劃部”的開支。
更重要的是,他認可了我,他肯定地對我說,下一次你會比今天說得更好。而且,我對你的策劃很期待,回去好好準備。
一個星期后,當我忐忑地邁入陳總辦公室,雙手送上“君越產品宣傳方案”時,他認真細致地看著,當他專注地閱讀宣傳計劃時,我有種莫名的預感,有戲!
果然,十多分鐘后,陳總放下我的策劃方案,面露喜色,“太好了,我要的就是這個”。“這是產品半年期的完整方案,以后就在我們報上配合電視做立體宣傳,節假日搞商場現場促銷。”我補充,完善我的建議。
最后,他完全采納了我的方案,還指派了專人和我對接,還叮囑他,一定要聽我的安排,嚴格執行。
其實,這套方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客戶對我的信任,在我第一次緊張的情況下,他主動袒露心扉,談他的企業,文化,產品,讓我走進了他的產品,走進了他的心里,才做出了貼合產品和企業需求的創意策劃文案,這最根本的就是和老板做朋友的結果。
有了這一次的成功經歷,對我鼓舞很大。我不但為報社拿回了廣告大單,為報社創收實現了開門紅,我也因此獲得了報社獎勵,獲得了很高榮譽。同時,我還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和尊重,他們主動把產品機密發給我,請我出謀劃策。
很快,我成了他們的智囊團,不但為產品提供營銷策劃,還能幫他們進行產品戰略定位。
于是,我們成了業內名副其實的“媒鬼”:總有源源不斷的創意給客戶的產品錦上添花,讓他們好上加好,而我們追求精益求精,不斷創造價值,也增加了我們自身的價值。
就這樣,國內各地的客戶不斷向我發出邀請,北上廣深,足跡遍布各地。一時間,我成了大忙人,成了一個月經常在飛機上度過的空中飛人。
又一年,某威電池的喬總來成都搞調研。正巧,一個千人大會召開,組委會邀請他講話。這是宣傳他們電池的好機會。可是,他很煩惱。沒有提前準備,他不知道怎么講話更得體還能把握好這次招商、擴大市場的機會。
這是我們第一次相識,他的焦慮和緊張,我看在心里,想方設法,要幫他一把!他緊張的樣子,真的,這是多么像我第一次拜訪客戶時的情景啊!
我請喬總不要著急,我有辦法。我花半個小時寫了一份十分鐘的講話稿,“著眼于感謝客戶,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推介產品,暖心為上”,把產品搞成了溫情營銷,他講話的時候,底氣十足,這是一份自信,加上他的老板魅力,贏得了長時間的掌聲。
而喬總把功勞都歸于我,隨后,他們在我們報上進行一年的宣傳。每個月底,我找他的秘書報賬就可以了。多少人羨慕我,有這么大的一筆廣告收益,其實,都是我堅持和老板做朋友的結果。我了解老板的想法,表達他們的想法,做出他們想要的一切企劃案,他們越信任我,我越能作出更優秀的策劃案。
我不再滿足于簡單的企劃了,但我深知這是我成功的基石,我必須夯實它。我開始搞影視廣告策劃了!
我依然堅持和企業老板做朋友。
成都的電動車企業有幾家做的很好的,有一家最大的,我接連給他們策劃了一系列影視宣傳方案,從《夢想之旅》到《青春正能量 夢想再啟航》再到《夢享未來》,作品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接地氣,老板喜歡,員工喜歡,經銷商喜歡,就是靠我對企業的熟悉和深入,堅持和老板做朋友,每一個作品都融入了我的情感,我徹底走進了老板的心里,把老板的心靈和我的心靈實現了共振,“大氣,感人”成為他們給我作品貼上的標簽。
原來,影視行業很多作品都是千篇一律,拍廠房,拍產品,生搬硬套,沒有創意,機械化、流程化生產,如同企業生產的產品,四平八穩,沒有新意,他們比拼的是誰的拍攝機器有多高檔,卻不能做到誰的作品更有創意,更有感動人心的力量。
這正是我的追求,我不走尋常路,總是努力讓自己的作品與眾不同。這就是我的特色——創意!
當我的作品每次出現在大屏幕上,面對成千的經銷商的時候,現場的掌聲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而老板李總楊總更是把我當成了家里人,我們一起聊人生,一起踏青,對企業更熟悉,隨后幫它總結闡述了“家文化”。用“家”維系企業和經銷商,成為牢不可破的紐帶。從此,我們成了一生的朋友。
我幫助企業實現他們的夢想,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還有很多成功案例,以后再分享。堅持和老板做朋友,讓我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感謝你們,我的老板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