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天學習沂蒙名醫朱曉鳴先生化繁為簡,五字辨證調理月經。
中醫古典書籍,浩如煙海,其中有關月經不調的論述相當多。
近人編著書籍文章,或是病例介紹、總結報道、典型驗案等,總喜歡偏重于引經據典,或是《丹溪心法》如何說,或者《婦人大全良方》如何說,將本來并不復雜的證候群,弄得繁復了,給初學者,特別是西學中的同道帶來了一定困難。
能不能簡單一點,找一找規律?
本人在沂源工作期間,就月經不調一癥,摸索了一些自認為比較簡單可行的辨證方法,即“五字辨證”方法,也就是將月經不調大致上分為5種類型,每型主癥突出一個字,試述于下,并將部分典型病例舉于后,供參考。
01
氣滯 —— 脹
此型主癥是“脹”。
行經期下腹脹,行經前乳房脹,甚至有塊狀物并有觸痛。
治則:疏肝調經。
方藥:柴胡、郁金、烏藥、醋制香附、當歸、橘核。
加減:經量少,加川芎;經量多,加炒地榆、烏賊骨;經行先期,加生地或黃芩;經行后期,加吳茱萸。
病例一:劉某,20歲,1967年春就診。
行經前一天即感下腹脹,持續3天,不痛。周期前后相差1天,經量偏少,三四天即干凈。癥已半年,從未診治,曾自服逍遙丸10天無效。
來診時月經已凈5天。舌苔薄,質平,脈弦滑,即以疏肝調經法。
處方:柴胡12克,香附24克,烏藥12克,青皮12克,當歸24克,2劑,水煎服,囑下次行經前一天即開始照方連服4劑。
3月后隨訪,近二次行經未感下腹脹。
病例二:李某,23歲,1968年秋就診。
癥已1年,因與愛人分居二地,每次探親后行經前四五天即感下腹不適,兩乳劇脹且不適,自覺乳房內有塊狀物,拒按,甚至衣服貼著乳頭也覺脹痛。此癥約持續10天,即經凈后才緩。月經周期提前四天。
如此反復,一般要經過四五個月經周期后才逐漸減輕。
這次來診是探親后將第2次行經,乳房已脹2天,舌苔脈象無特殊變化,即以疏肝調經法。
處方:醋制香附30克,烏藥10克,全當歸15克,橘核15克,川棟子10克,生地10克,3劑,水煎服。
3天后來復診,脹痛已減輕,乳房塊狀物也縮小,去川楝子又續服3劑。
下次行經前又有些脹,但很輕,續服3劑。以后月經如常,乳房不脹,半年后懷孕,追訪10年未復發。
02
血瘀 —— 痛
此型主癥是“痛”。
行經前或行經期下腹疼痛拒按,或經血有瘀塊,瘀血排出后腹痛可暫緩。
治則:活血調經。
方藥:桃仁、紅花、三棱、當歸尾、烏藥。
加減:經量少,加川芎;經量多,加益母草;伴腰痛,加雞血藤、牛膝;行經先期,加丹參、赤芍;行經后期,加吳茱萸。
病例三:孫某,26歲,1971年春就診。
行經時下腹疼痛拒按已3年,加重1年。
月經周期提前1周,經色黑,瘀塊多,下腹疼自行經開始持續至經凈共4天。結婚4年未孕。
來診時正值行經第一天,舌苔薄,邊尖有瘀斑,脈弦。辨證瘀血挾熱,阻滯胞官,以活血調經兼涼血法。
處方:桃仁12克,赤芍15克,當歸尾20克,烏藥15克,三棱12克,丹參30克,水煎3劑。
二診:腹疼已減,瘀塊亦少,減量三分之一,續服2劑。囑下次行經時再來診。
三診:周期正常,腹疼很輕,上方去三棱、烏藥、赤芍,加香附15克,紅花10克,水煎服3劑。
1年后隨訪,診后未再痛經,已生一女孩。
病例四:張某,35歲,1974年秋就診。
月經過期1月后,又忽然來潮已半月,下腹疼痛難忍,經色黑、量少,有小瘀塊,如爛肉狀。
于1周前在婦科做妊娠試驗陰性,疑死胎,過期流產,保守治療,給服益母草流浸膏60毫升。
來診時訴下腹仍疼痛難忍,痛一陣就流出一些血塊,服上藥效不著,脈弦,苔薄白膩。
據癥診為瘀血阻滯胞宮,擬活血祛瘀法。
處方:桃仁10克,紅花12克,炙乳沒各10克,三棱10克,當歸20克,益母草15克,香附20克,牛膝15克,水煎服2劑。
二診:服上藥1劑后,即排出紅白色大瘀血一塊,疼痛即減去大半,流血也減少,續服1劑后基本不痛、不流血。又減量三分之一,續服1劑鞏固。
03
血熱 —— 先
此型主癥是月經“先”期,或經量多,色鮮紅。
治則:涼血調經。
方藥:當歸、白芍、香附、生地、黃芩。
加減:經量少,加川芎;經量多,加炒地榆,生地改生地炭。
病例五:王某,28歲,1974年夏就診。
行經先期10天至半月不等,持續7天,量多無血塊,色深紅,無腹痛,自覺心里煩熱,癥已2月余。
就診時正值行經2天,不敢坐,怕漏出沾臟凳子。舌苔薄質紅,脈數帶滑。
診為血熱,以涼血調經法。
處方:當歸15克,白芍15克,香附15克,生地炭15克,黃芩12克,炒地榆30克,烏賊骨20克。水煎服3劑,囑忌辣。
二診:流血量減少,心里也不覺煩熱。守方去烏賊骨續服2劑,囑下次行經時來診。
三診:這次行經提前2天,無自覺癥狀。
處方:當歸15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炒地榆15克,水煎服3劑,囑服完后不必來診,下次行經正常,不必服藥。
病例六:劉某,38歲,1977年冬就診。
半年來行經量多,初如崩,后又淋漓不斷,經色鮮紅,無瘀塊,周期尚可,或超前二三天,但二次月經幾乎連續,或只干凈三四天又來潮。疲乏無力,不伴腹痛。舌苔薄白潤,質淡,脈沉數。
這是一例棘手案。
我以虛證論治,然而都是先減少,后復如常。連診二次計5劑毫無效。
這時患者提議,她以前曾服某雜志所載之方,似曾有效。我細察該方,卻是清熱涼血藥為主。
因此領悟該患者并非純氣血虛,而是血虛和血熱并存,又改方補氣血和涼血止血同用,二劑血止。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