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多數人即使拼命成長,也很難抵達金字塔塔尖。
但只要用盡全力,我們卻會變得更優秀一點,就能過更體面一點的生活。
掌握這12種思維模型,更容易實現從平凡到優秀。
全文4300字,用時1.5分鐘。先點贊收藏吧~
我們不會自動變牛。
所有的美好結果都不會自然而然發生,都需要我們刻意去經營。
我們很多時候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比如我自己:
白天上班,午休或者上廁所地時候都會拿出手機碼幾個字,通勤路上也不忘打開手機捋捋思路。
但是一到周末,本來大好的時間,卻在賴床刷手機或者出去玩,碼字效果還沒平時好。
我之前一直覺得不甘心,為什么我那么努力,才賺這點錢。
事實是按部就班的努力,不會讓我變得優秀,因為我本來就比別人差很多,如果不刻意精進,不可能出頭。
電影《百萬美元寶貝》里面一句臺詞:
“拳擊是一種不自然的運動,因為拳擊中的每樣東西都是逆向的。你要迎著疼痛而上,而不是像有理智的人那樣躲避。”
從平凡到優秀,也是一場逆向行動,是反人性的,反人性都是痛苦的,需要我們刻意經營。
簡單說就是做一件事能得到多重的收益。
比如我讀一本書,會想3個問題:
能不能對我有幫助,解決某個問題。
能不能專門寫一篇文章。
能不能作為一個文章案例使用。
同樣看一本書,我帶這三個問題來看,速度可能有點慢,但能得到3個結果。
《學會成長》一書提到:
復利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貪婪’算法”。
凡可積累,皆有復利。
比如選擇、知識、能力、資源、人際關系、信譽、信任、品牌等等。
《學會成長》一書中提到4點:
認知會被物理環境改變
個人輸入決定你的精神資源
群體智商決定個人智商。
群體力量優于個人力量。
所以盡可能去選擇優秀的環境。
比如我想周末在家碼字,那我就要坐在書桌前,而不是躺在床上。這就是改變物理環境。
比如看書、刷視頻、刷劇、聽新聞這都是輸入,不同的輸入內容決定我們腦子里是腹有詩書、還是娛樂八卦。
比如我的水平是身邊5個人的平均值,這是說圈層環境決定了我們能到達什么高度。
比如我們主動報一些線上課,不是自學不可以,而是群體的力量會大于個人的,會逼著你去做。
所以給自己列一個行動清單,去優化環境。
永遠不要為得不到的焦慮,用問自己“為什么”來確定做不做,用問“怎么做”來確定方法。
那如何利用迭代思維呢?
①認清自己的位置。
我們總會跟不合實際的人比較,然后心生焦慮自卑。
比如我出生在農村,一切都要靠自己,家庭助力沒有,做事總會有點拘謹。但是一個同事,跟我差不多年齡,他的父親是公司財務老總,她說話總是腰板很硬,跟誰都敢懟。
你說我羨慕嗎?
當然羨慕,但我不在意。因為要是跟她比,條件明顯不對等,越比越是為難自己。
所以給自己定合適的目標。
②迭代思維要有耐心。
允許自己大器晚成,知道自己的不足是好事。
我經常覺得有很多事要做,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然后就容易著急,一著急很多事就成了“做樣子”。
我們要告訴自己,要有耐心給自己補課,有耐心、有勇氣一步一步地迭代。
任何事不是今天做了明天就能看見結果,我們要能在這段扎根的時期,繼續下去。
所以每年按著目標好好做,每年迭代一次。
③糾結要不要做的時候,那就去做。
脫不花說:
人生總有很多左右為難的事,如果你在做與不做之間糾結,那么,不要反復推演,立即去做。
很多事不做肯定沒戲,做了還有一半的幾率成功。
比如寫作,我沒研究明白寫法規律,那要不要寫,當然要寫,一邊輸出,一邊糾正自己的問題。
獲得實時反饋,我們才能更好地迭代自己。
不要只關注結果,用動態的思維去分析原因,找到自己的方法論。
比如看到有人比我們優秀這就是結果,這是靜態的。
如果我們只著眼現在,只是糾結于他為什么比我們優秀,就會一直處在憂慮自卑里。
我們應該用動態思維去看他的發展,比如他現在很優秀,他過去是怎樣的,他做了那些事才變得優秀的,他的成長經歷是怎樣的等等。
我們要從過去經歷找到他成功的方法論,這樣我們才能復制成功。
比如我寫作,寫了半年漲了6000的粉絲,而你才剛剛計劃寫,你覺得比不上我。那就比錯了,你應該和我半年前比,而不是現在。
你應該去研究我剛開始寫的時候,是寫得怎樣、寫的什么主題、用的什么格式,你才能迅速找到寫作技巧。
做事要有耐心,所有的付出不一定有收獲。
我們常存在幾個錯誤想法:
①我以前總想找到一個長期飯碗,學一個吃一輩子的技術。
其實這是不存在的,我們要改變想法:
任何事都需要長期投入,做事前就要做好思想準備,打持久戰。
②總想提前知道結果,做事沒耐心,焦慮未來怎么樣,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
糾正一個想法:未來靠我們自己塑造,我知道只要我按正確的方法去做,堅持去付出,就一定能改變未來。
認定了就去做,努力做到最好,因為現在決定3年后的你。
③要分清長短期,不是所有的事都能用長期眼光來看。
比如我去年賣網課,因為疫情都待在家,孩子停課,父母的買課熱情就很高,我一晚上從9點--凌晨2點,5個小時能掙將近2000。
做了不到一個月,我就開始糾結了:
因為我當時要考試了,一直熬夜賣課根本沒精力復習,我就在想賣課這事該不該放棄,這能是一個長期事業嗎?到底考證和賣課怎么取舍呢?
結果是課沒用力賣,復習也沒做好。
后來我看到一個故事,很有啟發:有些事本來就是短期收益的,不能用長期眼光來看。
我應該這么分析:
?賣課就是短期買賣,我應該在紅利期豁出命去賺,考證是長期目標,回報值目前看不到。
?最好的辦法是:我一邊復習一邊賣課。
?我能不能做到,如果可以那就堅持堅持,因為紅利期有限,錯過就沒機會了。
如果我實在吃不消,沒辦法兼顧,那我只能選擇長期目標,放棄眼前。
不要糾結,做好取舍。
有意識地去分析一下日常工作,哪些是短期,哪些可以持續累加。
萬事都是有周期的,成功不是一塊蛋糕,到時候我們就沒有了,永遠都會有新的機會存在。
不要為錯過的機會懊悔,也不要因為抓住一次機會就自鳴得意。
永遠不知道未來是什么樣的,在失意的時候好好磨練自己,為自己蓄能。
迷茫失敗的時候,做哪件事能讓你開心,那就靜下心去做,可能你覺得當時也沒啥用,但未來誰也說不好。
比如我不知道做什么,我就讓自己看書考證,一年一個證。
現在想想絕對是正確的事,與其一味消耗自己,不如找一件事先做起來。
比如寫作,有人說紅利期都過了,你還寫什么???
當然要寫,正因為紅利期過了,我就不用著急了,我可以安安心心磨練自己的寫作能力,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等哪天新的機會來了,我就能立馬釋放,因為機會來了再學習,就已經來不及了。
說這么多,一句話就是:周期不可控,堅持修煉自己才是王道。
別只賺眼下的錢,要投資更有價值的未來。
①敢于放棄眼前利益。
得到一個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他。
比如追一個喜歡的人,不是死乞白賴地去求人家,更不是放低身段去討好,即使求來了,關系不對等也不會長久。
正確的做法是:我讓自己變得足夠好,讓自己能配得上你,讓你被我吸引。
雖然一時不能在一起,但勢均力敵的相互吸引,讓關系更持久。
②花錢投資自己。
每半年就要給自己安排一次學習,不要在成長上省錢。
人越窮,其實越沒必要絞盡腦汁地省錢,因為本來就沒多少錢,而是應該把錢花在刀刃上,去開源。
③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做容易的、有即時收益的事,然后結果就是忙,但成長很慢。
比如我今天的安排有:改稿子、確定明天選題、研究標題寫法、學習運營知識。
考慮到今天晚上要發布,那我肯定會第一時間去改稿子,至于學習運營知識,潛意識就會排在最后。
但學習運營反而是重要的事,雖然不能立刻見收益,卻是對我后期成長最優的選擇。
因為運營做好了,收益才會明顯增長。
所以,我要有意識地去安排固定的學習時間,雖然出稿會慢點,但長期來看才是收益最豐厚的。
我們以前經常說好好學習努力工作,就能獲得想要的生活。
實際是我們悶頭學了很久的技能,也不一定能拿到高工資,因為我們的定價還跟市場有關系。
那怎樣能讓自己所學符合市場呢?
采用角色定價的方式,來反向逼自己拓展、學習。
比如我現在工資8000,職位是HR,市場思維就是:
我相信明年能月收入翻倍,3年能創業成功,做一個自由職業者。
那我拿這個結果反推回來,我要做什么樣的事,才能達到這個結果,那我現在就做什么樣的事。
①我目前的工作分析:
我工作是HR,目前資歷即使精進業務能力,增長空間也不多,除非跳出業務走管理路線。
我有會計證,如果轉行,財務基礎崗的工資也不會太高,相反投的精力會很高。
我有寫作經驗,也一直想做自媒體,不斷精進寫作能力,目前月收入只有500。
②我的取舍:
自媒體寫作是我喜歡的,收入也是能完全靠我自己主導的,所以,我要把自媒體作為我的主業。
如果想月收入翻倍,那我要把運營、推廣都做到位,寫更多干貨文章。
比如我有HR經驗、財務經驗,那我也可以借助寫作,把這份經驗寫出來,分享給需要的人,也能創造一份收益。
把個人當做品牌去經營,當我們把自己經營得夠好,很多機會就會自動找上門。
我們要做讓自己驕傲的事,才能獲取更多的資源。
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向畫家歌手那樣,有成名作,能拿得出東西來證明,而不是給自己貼一堆標簽。
我們越是默默無聞的時候,就越要少包裝自己,要沉下心去積累代表作。
比如我們面試,你列一堆名號,在**公司做副總,**公司月入幾萬等等。
都不如:我做了5個項目,創造了100萬的收益,我寫了10篇閱讀10W的文章,從0-1運營一個10萬粉絲的號等等有吸引力。
寫作是我們最快的賺錢方式,比如一篇文章用3小時,那我發布一年之后,只要有人看,我的收益就會增加。
粥左羅老師提到3種賺錢模式:
①同一份時間出售一次,也就是我們是上班,領工資。
②重復出售同一份時間,比如寫作,有流量就能獲益。
③購買他人時間在出售,比如創業做老板,給員工付工資。
現在知識付費那么火,我們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做成產品出售。
比如我會彈琴,那我是不是可以開直播做視頻教別人,我會做飯,那我把菜譜發出來做成視頻分享等等。
想想你處于第幾階段,該怎么升級,寫作這樣的軟技能越早開始越好。
一旦技能形成,別人就無法在短時間內超過我們,因為時間就是壁壘。
你能看到這里實在太棒了,相信你也完成了一次認知升級。
接下來就認認真真實操起來吧~。
1、任何成功都需要刻意為之,我們不會自動變牛。
2、復利思維:凡可積累,皆有復利。
3、環境思維:主動創造機會。
4、動態思維:找到方法論,復制成功。
5、長期思維:分清長短期目標。
6、周期思維:失意時為自己蓄能。
7、投資思維:投資成長。
8、市場思維:反向倒逼自己。
9、品牌思維:經營自己。
10、作品思維:有代表作而不是便簽。
11、寫作思維:最簡單的軟技能。
12、實戰思維:動起來。
作者介紹:
醬醬飯團,一枚自由撰稿人,專注口才思維和個人成長干貨分享。關注醬醬,一起向上生長!閃閃發光!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