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鷹書畫專注于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
為何山水畫的隱逸之美,令無數文人雅士為之向往?
圖/楊天佑 文/秋香
中國畫,作為古代封建帝國時期文人雅士的一大愛好,可以承載幽思、可以依托思念,可以抒情亦可以詠志。但古代有個特殊的文人群體,他們滿腹經綸卻不出仕,偏愛隱士之路。這類才華橫溢之人有一個共同愛好——那就是山水畫,這是為何?
▲楊天佑作品《江陵松風圖》
在魏晉之前的時代,對自然美的欣賞上往往體現在詩歌當中。山水畫作之美當時還有成為人們寄托情感和精神人格的載體。當時的中國畫主要以人物繪畫為主。后來著名畫家顧愷之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將莊禪哲學與儒家思想相結合,為中國的山水繪畫奠定了基礎。
▲楊天佑作品《武陵山居圖》
從顧愷之開始山水畫的隱逸韻味才彌散出世,顧愷之既能展現出《女史箴圖》正統人物畫的細膩,又能展示出《云臺山圖》中山水畫的飄逸。從此自然山水成為了重于人物的繪畫主題,這在之前的時代是沒有的。
▲楊天佑作品《晴巒蕭寺圖》
自魏晉以后,大行隱士風流之風,多少名人隱士流芳千古。當時的山水畫已經成為了中國畫的重要載體。山水畫的精神內核完全源自于老莊哲學衍生的隱逸思想,因此魏晉后期山水畫大行其道,也促使了中國歷史上大批崇尚自由,尋求內心精神田園的隱士產生。其中很多畫家如宗炳、唐寅等均為其中的佼佼者。
▲楊天佑作品《臨江觀潮》
真正的山水畫,創作者精神人格完全融入山水超然妙境之中。整個畫面靈動飄逸、氣韻悠遠,在氤氳繚繞的山霧之間仿佛像世人昭示著什么真諦,這就是新意。
▲楊天佑作品《峽江煙云》
后來,著名的隱士畫家宗炳和王微都主張有新意的山水畫理論,主張“外物造化、心中得鏡”的山水畫新境界。他們身體力行進行創作實踐,大力促使山水畫往抒情方向發展,對山水畫演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楊天佑作品《溪山樓觀圖》
隋代的展子虔又開辟了“青綠山水”畫法,唐代隱士詩人兼畫家王維又獨創“破墨法”,首創山水寫意畫派,將詩歌之禪意引入山水河流、躍然紙上,開創山水畫派又一先河。
▲楊天佑作品《終南隱居圖》
之后無數的隱士獨愛山水寫意,又極大地促進了山水畫的革新。其巔峰代表作如黃公望的《富士山居圖》,表面看似描寫春江美景,實為借景抒情,完美的表達出了心中寧靜淡泊的隱士情懷。
▲楊天佑作品《松壑飛閣圖》
所以說,山水畫是隱士文化的代表產物,是隱逸之士尋求精神世界桃花源的重要寄托。也因此,成為了歷朝歷代隱士名人的心頭至愛。
▲楊天佑作品《溪山隱居圖》
文中配圖畫家簡介:
楊天佑,重慶璧山人,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畫家,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重慶市楹聯學會會員,陳曉輝美術館簽約畫家。自幼對繪畫情有獨鐘,師從當代著名畫家徐湛,曾剛、施云翔等當代名家,同時兼學古人,師自然,尊道法,畫風艷而不俗,大氣恢弘,意在追求山水入心、畫心境、畫修為。同時師從洛陽名家兼攻寫意牡丹,篆刻沿襲齊白石等古人遺風,刀鋒凌冽挺拔、韻味十足。曾參加全國書畫大展,屢獲豐績,積極參與各種慈善事業以及國內外一系列學術邀請展,把自己對傳統文化的領悟,承傳潤化為清逸筆調,以畫示心,以畫會友。
—END—
本文由藍鷹書畫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