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治(1919-1999),現代畫家。江蘇太倉人。早年從張石園學習山水,后得陸儼少指授并拜吳湖帆為師。1951年入江蘇省國畫院受傅抱石影響,致力于山水畫創新。其早年作品風格疏秀;中年筆墨勁健,意境靈奇,時代氣息濃郁;晚年變法,嘗試沒骨潑彩,格調清新,意境空蒙迷茫。曾任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美協副主席、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等職。出版有《宋文治畫集》《宋文治作品選集》等。
這是畫家宋文治筆下一組潑墨山水畫,大膽潑墨,小心造境,意蘊無窮。
宋文治 潑墨山水
宋文治 潑墨山水
宋文治的山水畫,起首“四王”,后轉益多師,筆墨融洽南北,骨力勁健,氣勢高邁,善作高遠、深遠之景;卻又喜繪江南三月,風光旖旎,另具嫻都之姿,在開創山水畫新貌上有聲譽。
宋文治 潑墨山水
宋文治 潑墨山水
他以典雅獨致的審美觀念和筆觸生動地描繪黃山、廬山、長江等,作品構思精巧嚴謹,筆墨蒼勁凝練,畫風清新秀潤,氣勢雄放宏大,意境深邃雋美。特別是他的江南風情畫作因為清麗典雅、個性秀逸明快而獨標一格。
20世紀80年代以來,宋文治受潑墨潑彩等畫風影響,借鑒青綠山水、淺絳山水和西洋水彩等畫法,大膽否定自我,再次開拓思變,進一步地錘煉新的繪畫語言,力求探究中國畫未來新路,終以沒骨潑彩山水畫新風貌凸現于世。
宋文治 潑墨山水
宋文治 潑墨山水
宋文治 潑墨山水
與張大千、劉海粟憑借激情潑墨潑彩偶然所得畫法不同的是:他大膽地將潑彩、流痕、拓跡等渲染手法與勾、皴、擦、點等傳統筆墨有機地融為一體,作畫程序恰與水墨設色技法相反,意在筆先,于色中施墨,并在繪畫中增添了“制作”技巧成分,由此淋漓盡致地表現客觀自然,這同時也顯示了他駕馭筆墨,豐富變幻的技巧,又再次引起了我國畫壇的密切關注。
他還曾被譽為“當代山水畫八家”之一,因其喜繪江南水鄉柔美虛靈、清新雋秀的風光,秀潤中見蒼茫,得有“宋太湖”之雅號,由此進一步地延續和發展了現代“金陵畫派”山水畫風。因為清麗典雅、個性秀逸明快而獨樹一幟,有“宋太湖”之美譽。
宋文治 潑墨山水
宋文治 潑墨山水
宋文治 潑墨山水
宋文治 潑墨山水
宋文治 潑墨山水
宋文治 潑墨山水
宋文治 潑墨山水
宋文治 潑墨山水
宋文治 潑墨山水
宋文治 潑墨山水
宋文治 潑墨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