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玉,是一種稀缺的多彩寶玉石,也是寶玉石中的珍品。主要產自阿左旗北部和外蒙等戈壁地區。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摩氏硬度為6.5至7度,硬度略高于翡翠、白玉、壽山石、雞血石等名貴的玉石。阿拉善玉色彩極為豐富,黃、白、紅、赭、蘭、紫、灰各顯其美,斑斕紛呈、絢麗多彩、造型奇特。其多彩的特性為創造具有俏色巧雕玉器提供了極大的藝術創意空間。其制成的飾品、擺件、掛件及手工藝品,晶瑩剔透、絢麗多彩,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業內專家一致認為阿拉善寶玉石是頂級純天然雕刻玉石原料,無論從質地、色彩,還是價值上完全可與翡翠、和田玉等寶玉石相媲美。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良好的市場開發前景。
近年來,阿拉善玉的優良品性引起了業內專家和有關人士的高度關注。加快阿拉善寶玉石雕刻加工產業的發展,為拉伸產業鏈條,促進旅游產品開發,阿左旗采取舉辦阿拉善瑪瑙寶玉石雕刻專業培訓班、神駝獎評選、玉博會,聘請區內外專業玉雕師任教等多項措施,進一步推動阿拉善玉產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大地舍利
——阿拉善筋脈石
筋脈石因其表面形成的各種自然紋路,酷似人體筋脈,因此得名筋脈石。其材質為瑪瑙,又有石中皇者、大地舍利之稱。主要產自內蒙古阿拉善北部的戈壁灘上,外蒙、新疆戈壁也有少量,屬不可再生的珍稀石種。
筋脈石體積較小,規格大多在0.8~5厘米之間,阿拉善筋脈石質地溫潤,珠粒圓潤,色彩斑斕、姿態多樣、通體筋脈縱橫。筋脈石為葡萄干瑪瑙中較為罕見的一種,由于經歷億萬年風雨侵蝕,保存完好的經脈石極其稀有。此類葡萄干瑪瑙紋理清晰,好似植物筋脈的化石一般,收到諸多收藏愛好者的喜愛。
據地質考古專家考證,阿拉善筋脈石由距今大約800萬~1億年前火山爆發噴射出的巖漿遇水迅速冷卻,水蒸氣在巖漿中形成許多大小不一的孔洞,這些孔洞被富含二氧化硅的熱液沉積填充,形成各種珠粒。后經地質變遷,冷卻的巖漿和珠粒移出地面,在戈壁灘強勁的風吹、日曬、晝夜溫差等內外力作用下,最終形成了千奇百怪、絢麗多采的筋脈石。因而擁有筋脈石則代表永恒、長興、不朽。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天然筋脈石從產地上區分主要有內蒙天然筋脈石和外蒙天然筋脈石兩種。內蒙天然筋脈石質樸、剛毅、內斂,籽粒密度高,分量重,筋脈紋理簡約大氣,有錚錚鐵骨雄風。外蒙天然筋脈石筋脈華麗異常,千姿百態,色彩豐富,但籽密度不如內蒙天然筋脈石,籽料重相對較輕。
從籽料紋理上區分為兩種,一種為籽料表面或籽料整體瑪瑙化程度很高,有的近于透明秀潤形態,籽料表層呈獻出詭異的花朵紋或者呈現出各色顆粒狀小圓籽樣式。另一種粒子料紋理清晰感極強的枝葉紋飾,好似鬼斧神工般精細雕刻,這種紋理的筋脈石表面瑪瑙化程度不是很高,但同樣油潤,令人嘆為觀止。
阿拉善筋脈石集天地之靈氣,歷經億萬年時間的洗禮、自然的雕琢而成,集天然性、唯一性、稀缺性、藝術性、不可再造性于一體,可謂大自然造化的結晶。
灑落在戈壁灘上的星辰
——嘉吉灘珠子
嘉吉灘位于阿右旗塔木蘇蘇木恩格烏蘇地區,這里因出產一種五彩斑斕、顆粒飽滿圓潤、表面有一層天然包漿的瑪瑙珠子而聲名鵲起。
嘉吉灘處于沙漠腹地,植被稀少,風沙強勁,在外力的作用下地表的瑪瑙在戈壁灘上滾來滾去,這樣經過上億年的風沙磨礪、日曬雨淋,就形成了一個個五顏六色、晶瑩圓潤的珠子,如一顆顆散落在人間的星辰。這些珠子被牧民從嘉吉灘帶到巴彥浩特后,立刻成了人們競相追捧的珍寶。
鑒別嘉吉灘珠子的品相主要看其顏色、質地和形狀,一般來說,處在地表的珠子色澤鮮明光亮,表面紋理被風沙侵蝕后,形成了一層均勻堅硬的包漿,色彩變化最為豐富,而處在沙石以下的珠子由于沒有足夠的外力作用,表面質感粗糙色彩單一,本身的價值也就隨之降低。此外業界以瑪瑙、碧玉質地、大小合適、顆粒圓潤的珠子為上品。
嘉吉灘珠子體型相對較小,一般在2~5厘米之間,小的只有綠豆般精致,在阿拉善當地,人們把它做成了念珠出售,挑選時要求珠子要顆顆相同,再配以象征吉祥的數字,如108顆、72顆、36顆等等,賦予念珠祥瑞的寓意。但要想收集如此多相同的珠子,便成了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一串品相優質的念珠往往需要花上一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一籽易得,一串難求”,一粒好的原石籽粒得之不易,一串好的精品手串或者項鏈則是鳳毛麟角,更是無法復制的。
由于戈壁珠子的資源逐漸枯竭,嘉吉灘珠子的價格也一路飆升,如今,品相中等的單顆珠子在當地已到上百元,精品及稀有的種類甚至達到上千元乃至上萬元一顆。
阿拉善碧玉
阿拉善瑪瑙在國內玉石行業久負盛名。然而在阿拉善戈壁上出產的寶玉石并不僅限于瑪瑙,還有當地稱之為紅碧玉、綠碧玉、黃碧玉、俏色碧玉的玉石品種。阿拉善碧玉,石質堅硬,石膚光滑,以造型和顏色絢麗多彩而著稱,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更是一種雕刻的絕佳材料。在阿拉善當地,石商稱謂的材料石,其實,大都指的是碧玉。
阿拉善碧玉形成于8000萬~1億年前,由和火山熱液二氧化硅膠體沉積而成,也有火山期后的硅膠熱液充填于玄武巖氣孔或裂隙之中冷凝而成。玄武巖氣孔的形狀如同鑄模,天然鑄造成一塊塊形態萬千的碧玉。后經地質變遷,玄武巖露出地面風化,碧玉脫離母體,再經日曬雨淋、戈壁風沙研磨,天然拋光,形成一個個大小不一,形態可愛,質地細膩,溫潤如玉,色澤艷麗的碧玉籽料。
阿拉善碧玉巖屬于微晶硅質巖,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顆粒狀結構。所謂玉化主要是指顆粒狀結構的細度,越細越好。阿拉善碧玉它與瑪瑙的區別在于二氧化硅膠體不是那么純凈,含有少量黏土礦物,主要礦物也是由髓石組成。由于黏土礦物對色素離子又有極強的吸附能力,因此碧玉的顏色極其多樣,有藍、紅、紫紅、青、綠、褐、灰等。不過,最受雕刻師喜愛的還要數顏色界限分明的俏色碧玉。藝術家巧妙地利用碧玉的俏色,豐富的色彩層次變化,巧雕出生動而富有情趣的作品,既體現出了自然之美,又給人產生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受到大家的普遍喜愛。因此,一塊好的俏色碧玉的價格也著實不菲。
和瑪瑙的另一個區別是碧玉不具有透明性,這是由于碧玉含大量黏土礦物的原因造成的。碧玉作為阿拉善玉的主要品種之一與瑪瑙雖屬同種,卻別具一格、別有風味的存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