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前后,能順利買上回家的車票是件相當幸福的事。說句難聽的,在沒有實行實名制購票時,能否買到車票還是衡量個人實力最好的體現。幸運的是,在京工作多年,我倒沒有為購買車票犯過愁。原因很簡單,車次多,況且實在買不到,完全可以改乘大巴。
當然,論起舒適度和安全度,火車是當仁不讓的選擇。架不住洶涌如潮的人流量,購票存在難度自然無可厚非。有意思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人就靠火車票把日子過得同樣滋潤。往好聽點說,是黃牛黨,非要直白地講,就是票販子。
可別小看了他們的能量。若干年前,我有個黑龍江加格達奇的同事。當時,從北京始發開往他家的火車好像只有一趟,還是普通快車。只要臨近春節,如何弄到張小小的車票,把他弄得焦頭爛額。甚至不惜凌晨起床,冒著嚴寒去火車站排隊。但依舊弄不到。
后來,有人給他推薦票販子,只要每張加兩百元,保證沒有任何問題。剛開始,他還半信半疑,最后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試試看。沒想到還真的成了。得,他算是找到了門路。以后的日子里,他始終和對方保持著聯系,再沒有為購買回家的車票作難。
這是以往。現在隨著實名制制度以及車次增多的因素,票販子的生存空間已經所剩無幾,沒有太多人愿意再從事這個行業。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他真的銷聲匿跡。畢竟,只要有需求,就會有買賣。購票手段得到有效升級,成為了不同的搶票軟件,生意也做得相當紅火。
頭次知道這個事,也是經過一個老鄉。他通過某網站購買了車票,但是比我的價格高出幾十元。我特別奇怪,他卻說,就是這個價格啊,很正常。我把鐵路官網的價格讓他看后,他竟然不相信。表示,從來都是在這個網站上買票,都不知道有鐵路官網客戶端。
真的,我都要醉了。什么年代了,平日看上去挺精明的人連這個都不曉得,太讓人意外。后來,他雖然安裝了鐵路購票客戶端,使用的頻率并不是很高,還是保持著以往的習慣。直到有次沒有買到車票,還是被扣除費用,他覺得不爽,才徹底宣告不再使用。
其實,對于春節渴望回家的人來說,多掏錢買票已經司空見慣。不過,他的前提是能買到票。票沒有弄到,提前支付的錢以各種理由不退還,或者是變相克扣,這是典型的耍流氓,擱到誰身上都不爽。遺憾的是,因為錢數不多,不少人都選擇了任人宰割。
不得不承認,開發操縱搶票軟件的人或公司,從嚴格意義上分析,他們不能算是真正的票販子。他們只是想辦法通過快速網絡進行購票而已,真的沒有票,任你多么先進的軟件也是白扯。也許正是基于這樣的特殊環境,越來越多的人想分這碗羮。
對于購票者而言,完全沒必要趟這趟渾水。能買到自然買得到,實在沒轍改換交通工具也行,更糟糕的話,換乘也是不錯方式,無非多辛苦點。別弄得錢花了,也辦不成事。要是這樣的話,掏錢光顧搶票軟件就非常沒意思,只是給軟件平臺送錢罷了,不值得。(文/孫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