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人都知道,立春后,溫度很快明顯上升。柳樹首先會綻放出嫩綠的枝芽,然后就是迎春花,桃花等爭相開放,到處生機盎然。遺憾的是,作為個比較喜歡花的人,這么多年,我竟然純在著極大的誤區。那就是,把榆葉梅當做桃花,還煞有其事的發照片炫耀。同樣,很多人估計也沒有鬧明白,要不早就穿幫了。
從相關資料不難看出,榆葉梅的種植區域相當廣泛。作為觀賞植物,他抗旱,耐寒,這是為數不多的。剛到北京那年,就在暫住的小區門口看到了他。當時,內心很高興,覺得,首都就是和地方不同,小區門口竟然種植這么些“桃樹”。不管結出多少碩果,單這漂亮的花朵形成的天然美景,就直接讓人醉倒。
只是因為工作繁忙的緣故,并沒有太多的繼續關注他。待到寒冷的秋風襲來,所有繁花落地時,才突然意識到,這些“桃樹”結出多少果實,怎么就沒有看到呢?和同事說起,他們不耐煩的回答,你是真笨,還是裝糊涂,小區門口,那么多的人,別說結出的果實少,就算再多,也不夠采摘的啊。這樣的回答,聽上去有些道理,認真琢磨,卻總感覺哪里不對。但畢竟不涉及什么利益,彼此并不計較。
混混沌沌過去多年。到了前天,從單位外出辦事,等車時再次看到了盛開的他。實在忍不住,就拿出手機拍照。旁邊有個老爺子饒有情趣的問,知道是什么花嗎?我當下回答,桃花啊。他就笑??纯?,就說你得回答錯,很多人都知不知道呢,也難怪。我不服氣的反問,老爺子,你說不是桃花,那是什么?老人熱情的說,我年輕時就是做園林綠化的,以后記住了,這是榆葉梅。
為了讓我徹底的明白,老人還給我詳細的介紹了他們的區別。榆葉梅和桃花,包括梨花,梅花都屬于薔薇科植物,有著很親近的血緣關系。不注意觀察,有時真的難以區別。榆葉梅從花枝上和桃樹枝就不同。桃樹枝光滑,榆葉梅相對枯燥。榆葉梅的花苞都是緊貼在花枝上,且是圓形。桃花的花苞要從桃樹枝上延伸出來,有長度。更神奇的是,榆葉梅是先開花,后來才長出枝葉的,他的葉片和榆樹葉形狀差不多。
老人的敘說,讓我豁然開朗。難怪呢,榆葉梅之所以漂亮,就是滿樹的花,根本沒有什么葉片。到了炎熱的夏天,他則成為冬青那樣,青翠的葉片中,再也不見花開。還清楚的記得,前些年,有同學春天來北京,中午小聚的餐館旁邊也種植著榆葉梅。頭次看到他,同學直接質疑是假花。確認真偽后,他頗為神奇。因為不是專業,當下含糊的表示,桃樹也有很多品種,估計這種就是另類。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人這輩子,不可生下來就什么都會,再知識豐富,也都是通過學習換來的。單弄懂這些花,就足足讓人必須踏實的沉淀下來,何況還有更多的事情。都說活到老學到老,這話真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老人看似不經意的傳授簡單知識,其內在價值更讓人回味。(文/孫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