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新合
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題著實讓那些動輒去押題的人感覺意外,竟然拉出了齊桓公,鮑叔牙,管仲,讓眾多的莘莘學子結合平日的歷史知識寫發言稿,很有意思。其中包含的內涵更為廣闊。
說心里話,對于這個命題,我還是蠻喜歡的。比空發議論,故作抒情的強多了。在不了解這段歷史故事的情況下,壓根無法寫出真實的感想,只能仰天長嘆。
春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是相交不錯的朋友。但在當時,管仲是個非常讓人瞧不起的人。合伙做生意,他要多拿錢,鮑叔牙委托他辦的事,總是砸鍋。當官后,屢次被拿下,上戰場,竟然當逃兵。
面對眾人非議,鮑叔牙總是及時站出來維護管仲的名聲。多拿錢,是因為家里窮,砸鍋撤職,是時運不濟,并非無能。至于當逃兵,是因為家里有年邁的母親。總之,管仲沒有錯。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兩人后來徹底站到了對立面。鮑叔牙支持的是公子小白(后來的齊桓公),管仲卻扶植的是公子糾。
為了讓公子糾順利上位,管仲公然對公子小白痛下殺手。可惜的是,箭射到公子小白的腰帶上。危急之際,小白很聰明,索性選擇裝死,總算度過劫難。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公子糾倒下了,管仲自然沒有好的下場,很快鋃鐺入獄。依據齊桓公的想法,昔日的一箭之仇必須要報。對管仲必須要嚴懲。否則他真的不知道馬王爺有幾只眼。
適時,鮑叔牙站出來勸說,管仲不可殺,因為他很有才華,齊國若想成為霸主,還真的離不開他呢。別人說可能不成,但鮑叔牙發話,齊桓公自然要給面子的。管仲算是得以保全。
接下來的事情都知道。有了鮑叔牙,管仲,齊國發展勁頭十足,真的名列霸王榜。管仲更是不得了,賢名世代相傳。不過,也誕生出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的說法。
要提醒的是,這句話中的多,不是形容多少的多,而是稱贊和贊美的意思。通俗地說,你管仲再有能耐,若不是碰到鮑叔牙,照樣淹沒在人海中。猶如千里馬遇不到伯樂。
誠然,表面上看是鮑叔牙成就了管仲,但是也更成就了他自己。不得不承認,鮑叔牙是個極其聰明的人。他不但慧眼識人,更具有自知之明。能把手里原本的好牌打到最高境界。
他知道管仲的能力,將來必有出息。以至于平日里他總是處處吃虧,處處維護管仲。在旁人眼里,這種行為就是腦子進水。唯有他自己內心清楚,只是不說罷了。
同樣輔助公子上位,當時成敗還是未知數。值得肯定的是,君王之位就在二者之中。依據鮑叔牙的表現,老衲認為,他當時就有了充分的準備。恰如現在的理財,分散投資。
有道是,人心都是肉長的。鮑叔牙對自己的好,管仲心里門清的很,并不會忘記。如果公子糾成為君王對鮑叔牙進行打壓,管仲同樣不會袖手旁觀。再直白點說,哪怕是利益所使。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畢竟有很多人認為,這道題應該從公心,公正談起。這,同樣沒有毛病。常言說的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漢語就是這般博大精深,任何事到任何人那里,都會有不同的看法。
或許有人覺得,思想不統一,容易亂套。要是這么認為,當真大錯特錯。任何時候,真正的生活就像奔騰的江海,浪花朵朵,而非一潭死水。只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能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