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走了天臺的白水溪后,感覺意猶未盡。于是,這個周日(2018.7.15)再次安排溯溪,只為繼續尋找一方清涼世界。本次路線是位于天臺縣坦頭鎮源于蒼山的九龍潭峽谷。
又是小分隊,五好漢同行。參與者是煙灰鋼、航、晨、元元的天、刀尖上的舞者。
早上六點黃巖出發,驅車不到一個半小時就到了溯溪的起點——坦頭鎮榧樹村的龍王堂附近。在路邊尋個空地停車,略作修整,便開始了此次激情四射的溯溪之旅。
▲進山小徑旁俯瞰到的九龍潭第一潭:絨絲潭。
▲溯溪起點,九龍潭第二潭:畚斗潭。那瀑布下的巖壁很光滑,是個滑水的絕佳之處。
從龍王堂的公路橋下首的傍山小路進山,公路橋下便是九龍潭峽谷了。約步行10來分鐘,就到了我們此次溯溪的起點——畚斗潭,這是九龍潭的第二個潭。
九龍潭峽谷不寬,兩側青山郁郁蒼蒼,峽谷里鏡潭簾瀑不計其數。其中九口深潭較為突出,分別取名為絨絲潭、畚斗潭、硯臺潭、搗臼潭、蜂桶潭、浴桶潭、牛草桶潭、草糊潭、水井潭。大大小小、形狀各殊的水潭串聯了整條峽谷,峽谷流水就似那珠鏈,而這些水潭便是鏈上的那一顆顆色澤圓潤的璀璨明珠了。
當然,我們在溯溪時,根本不會去認真辨認這些深潭的由來,只要看到這一汪汪色如翡翠般的潭水,就渾身激動,趕緊下水浪起來。
▲溯溪不想濕身,只能從這樣的陡坡過了。
▲當我們還在盡情玩水,三門的一支驢隊也到來了。
▲水中石頭濕滑,慢慢走,搭把手,有個樂于助人的隊友,才能順利完成穿越。
▲風光如此怡人,擺個POSE留念也是必須的。
▲涉水泅渡是溯溪必經歷的,濕身是小事,能安全涉水到達對岸才是硬道理。
比起上周的白水溪,九龍潭溯溪的難度大了許多,需要不停的涉水過溪,濕身是必然的。途中還要經歷攀石、泅渡、瀑布口橫穿、懸崖攀爬繞行等,有些地方還需能力強者攀崖后放繩保護幫助。
當然,如果你足夠勇敢,也樂于挑戰,還可以在一些深潭進行一些滑瀑戲水,甚至可以進行高崖跳水。溯溪九龍潭,絕對能滿足普通戶外愛好者的各種想象和體驗。
▲在畚斗潭,要越過去,只能從左側巖壁爬過去。
▲畚斗潭旁峭壁瀑布邊巖壁的攀爬,小心翼翼,一失足就會濕身。
▲畚斗潭滑水,無比暢快!
▲畚斗潭上方又是一口潭,也是滑水好地方,再次滑水爽起!
▲滑水進行中,不會游泳的只能居高看看。
在畚斗潭,還不到八點鐘,深山幽谷內,氣溫還比較低。但看到如同攻略中描述的一般,瀑布千百年來對崖壁的沖刷,磨礪成了圓潤的天然滑道,不覺有點心癢。于是不顧濕身后的體表感受了,先滑上兩趟,感受一下未泯的童真再說。
要滑水畚斗潭瀑布,必須從面潭左側的崖壁橫切過去,才能到達瀑布頂端。攀崖時,一不小心腳底打滑就會疊落潭中。當然掉到水潭里,危險倒也不大,只要會游泳,就當做一次跳水吧。
▲繼續泅渡,齊胸高的水深,濕滑的石頭,其實并不好走。
▲水中也不忘一展雄姿
▲瀑如水簾
▲遍地是瀑布,人行其中,開心愜意。
▲跳水跳水,大熱天能盡情玩水,爽快啊!
▲叼個蘋果游泳,也是一種創新。
▲在這個潭盡情玩水時,又一支驢隊趕上了。瀑布左側巖壁最上面那個朋友抓手前端巖隙處,當我們后來準備爬的時候,邂逅了一條粗大的“小青”。
▲攀爬瀑布也是經常的事
▲這條瀑布的性狀極其奇特,分為兩折,中間又遇到巖石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
▲就是這道弧線,好像騰空躍起一樣。
▲峽谷至此,已經沒有路,只能從瀑布側的陡壁徒手爬上去,然后放繩做保護了。
▲這道瀑布三流合一,相當奇特。
▲也有舒緩的小型瀑布,讓奔騰不息的峽谷也變得溫柔起來。
▲美景如斯,搞怪起來。
▲這里可不能滑水,沖沖浪也是一種享受。
▲挺身式入水
▲坐擁式入水
▲平沙落雁式入水
▲玩的正高興時,一部人數眾多來自江蘇常州的隊伍也趕了上來。
繼續沿峽谷溪流向上溯源,一路上不停的涉水、攀石,若有瀑布崖壁太陡濕滑不能攀爬的,則從邊側的山崖攀登繞行。
九龍潭的瀑布真是多啊,或獨自飛瀉、或三兩交匯、或游龍三折,瀑花飛濺,洋洋灑灑,如碎玉,似飛花。九龍潭的瀑布,多變的性格,也讓人嘆為觀止,或獨幽一角、對壁自憐;或矜持溫柔、婉約可人;或性情豪邁、風雷激蕩。
▲九龍潭的峽谷,也有溫柔矜持的山水,如此寧靜的世界里,令人忘卻了時間的流逝,完全陶醉在美景里了。
▲幽靜的瀑布
▲多變的瀑布
▲總有自找樂趣,頂瀑“作案”的。
▲也有另辟蹊徑,自創武功的。
▲宛似游龍的三折瀑布
▲幽靜的峽谷,色澤斑斕的潭水。
幽靜清涼的世界里,原始純凈的山水間,還有穿越的各種體驗樂趣,讓來自浮躁世俗的我們驚喜連連、沉醉其中。即使外界烈日橫空,山間依然清幽怡人,讓人忘卻了時間的流逝。
我們是今天最早一批來此溯溪的。當我們流連忘返在各個瀑潭戲水之時,來自四面八方的驢隊蜂擁而來。于是,這個濃郁的原始叢林中的峽谷,一個本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頓時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有天臺當地的,三門的,永康的,溫州的,還有遠道來自江蘇常州的。
一件件鮮艷的戶外著裝,一個個躍動的矯健身影,成了峽谷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炎炎夏日里,能有這么一個能玩水、可避暑的絕佳之境,真是莫大的享受啊。
▲第五潭:蜂桶潭。
▲請注意瀑布左邊危崖頂端人站的位置,這里就是高崖跳水之處。
▲克服心理恐懼的驚心一跳,八米多高的懸崖跳水。
此行對我而言,也是一次極限的考驗、心里的挑戰。在峽谷深處最為雄偉壯觀的“蜂桶潭”時,只見三面危崖圍抱,居中偏左一道約十米左右的瀑布飛瀉而下,激流擊打瀑下巨石,咆哮而暴烈。崖下有一寬度大約十米的深潭,潭水碧幽深邃,不可見底。
在攻略中,我曾見過有人從瀑布右側八米高的危崖飛身跳水的一幕,但從未想過自己也會去嘗試一番。但當幾個反穿至此休息的外地驢友告訴我們,他們已經成功嘗試了,心中又泛起了躍躍欲試的沖動。
還在糾結掙扎之時,膽量驚人的隊友“元元的天”率先爬上了危崖,準備一試。只見他站在八米高的危崖側,觀察考慮了幾分鐘,突然縱身一躍,如大鵬展翅般飛撲入水,蕩起一池漣漪。過了好幾秒,才從水中冒出頭來。問其感覺如何?刺激,倍兒爽!于是我的挑戰欲望也瞬間暴漲。
徒手攀爬至崖頂,俯瞰著下面深邃的潭面,八米多高的落差,有點眩暈,也讓我的心里有點恐懼膽怯,小腿兒也開始微微的打顫了。面對人生第一次高崖跳水,心中那個糾結啊!挑戰還是放棄?就在崖端,腦海里兩個小人互相開始較勁起來。下定了決心,人生終須一搏,拼了!
穩了穩激動的心情,用還有點顫著的腳稍一蹬地,瞬間就躍了出去。此時腦袋一片空白,就連捏鼻子的時間都沒有,只覺耳側“轟”的一聲,就墜入了水中。浮出水面后,抬頭仰望跳危崖頂端,久久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有勇氣從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成功挑戰極限的喜悅感油然而生。在第二次跳時,就沒有那么猶豫不決了,果決的飛身一躍,完全享受這極限跳水的滿足感。
▲溯溪,也可以稱之為石頭上的舞蹈。
▲路滑難行,同伴間的互幫互助很重要。
▲喜歡這海拔的數字。
▲整條峽谷,這種二流或三流合一的小瀑布很多。
溯溪很快樂,風景無限好,當然風險也無處不在。攀爬時為防止滑墜,必須小心翼翼,同伴間提醒再提醒。有時,還需拉上保護繩。除了這些,還要注意蛇蟲這些毒物,因為這些家伙都是喜歡陰涼之處的,溪坑邊經常會碰到。
這次溯溪,在一個水潭里玩過水后,準備從邊上攀巖繞過時,“航”突然發現了巖隙間抓手處,盤著一條粗大的青蛇吐著舌頭,模樣非常的嚇人。真替上一波驢友慶幸,因為他們就在十多分鐘前,從這崖壁攀過去的。有“小青”攔路,無奈,只能強行從瀑布另一邊的陡壁上去了。
除了蛇蟲,在此行的最高處一口深潭外的苔蘚草叢中,還巧遇了一只俗稱為“山雞”的石蛙,那棕黑色的外表,碩大的個頭,讓人驚訝,好一只“鎮山神蛙”。幸虧遇到的是我們,否則就被抓去賣到餐館成野味了。
▲一條碩大的竹葉青橫在前進路上,只能另從瀑布陡壁強行攀登了。
▲野蘑菇很漂亮,估計這有毒的吧!
▲在我們溯溪路線的最后一個潭處,一只“山雞”靜候我們的到來,輕輕用水潑它,也不逃走,很有靈性!
▲“神蛙”就是在這個潭瀑下的草叢里。沿著峽谷繼續上行可以到達北山村,但我們為了方便乘車,選擇從右側橫切山林。
▲叢林穿越,這圖片里的還是算好的,接下來的路更是痛苦難行。
短短的幾公里溯溪路很快就結束了,為了不走回頭路,也為了節約路程,仔細查閱了軌跡后,強行從峽谷的右側上山,穿越幾乎沒人踏足的原始叢林。在好不容易到達山間一條引水渠后,又循著軌跡尋找已經被半人高的狼箕草湮沒的小徑下切。
下山的“路”絕對是苦不堪言的,雖然叢林里遮天蔽日,氣溫不算很高,但路跡相當模糊,屢次調整軌跡而折回。而且一路都被蜘蛛網封鎖,率先的我渾身布滿蛛網,差點崩潰;裸露在外的雙臂雙腿,更是被荊棘劃得傷痕累累。
最后在離停車處不到兩百米的地方,強行下切,回到公路,有那種突出重圍、重見天日后喜極而泣的感覺!
九龍潭的溯溪行,讓我印象深刻,既飽覽了無邊的風光,也慰藉了未泯的童真,更挑戰了心理的極限,收獲多多啊!
暑期的活動只能暫時告別了,18日就要出去封閉學習了。什么時候能再次溯溪呢?有點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