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總是會出現大腦斷片的時候,比如剛想說一件事情,突然怎么就也想不起來要說什么了?
收拾房間,東西記得放在這里了,就是找不到,翻箱倒柜后,才發現原來是放在了別處。
這時候不免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提前步入了老年人行列,甚至擔心起來自己是不是過早得了健忘癥了。
考試成績差,我們首先就埋怨是記憶力不好,學到的知識沒幾天就忘記了,為了提高記憶力我們也是想了不少辦法,結果都不是很明顯。
遺忘,這是個傷腦筋的課題。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做了一個實驗,他用隨機的三個字母的排列組合作為記憶材料,讓人們記憶,然后觀察他們經過多長時間會忘掉。
結果顯示,人們在學完20分鐘后忘了42%,一個小時后忘了56%,一天后忘了74%,一周后忘了77%,一個月后忘了79%。
這個數據的確很驚人,此實驗描述了遺忘的規律,這也是很有名的一個實驗,被稱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當然學習就是讓我們獲得更多的知識,重塑大腦構造就是對抗遺忘的最好辦法。
作者川崎康彥在這本《哈佛長時記憶法》中就給出了具體的提升記憶力的方法,因為作者自己也是容易健忘的人,也跟我們一樣苦惱過。
各界知名人士也給出了客觀評價。
《北京晚報》高級編輯也認為這是一本從理論到實操,改善思維提高記憶力的一本好書,值得大家閱讀的書籍。
作者川崎康彥是哈佛醫學博士,咨詢師,研究大腦相關內容,對記憶的認識了解的尤其深入,從事與大腦相關的運動,睡眠,疼痛研究,并著有《在哈佛習得的鍛煉大腦的53個方法》。
大腦容量是有限的,我們不能記住所有的事情。
記憶又分兩種,一種是短時記憶,一種是長時記憶,這本書中作者重點講的是長時記憶的好處。
因為長時記憶比短時記憶更重要,它對于我們日后成長是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
想擁有一個強有力的記憶大腦,方法很重要,學會靈活使用,我們的目標達成也是指日可待。
1.正確構建自己的人生目標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們不免會受到各種各樣的誘惑,什么火就想跟著風做什么,最終化為泡影,浪費時間不說,還被受打擊,甚至一蹶不振。
一行禪師說過:
活在真實的當下,只有當下才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人生中最怕的就是看不清自己,影響了對事物合理的判斷,目標不明確,再努力也不會見大的成效。
在制定目標前,我們一定是先剖析自己再做出正確的選擇,只有目標明確了,才不會像大海中的小船飄飄搖搖。
2.模仿培養觀察力和快速思考力
為什么要去模仿?那我不就變成了別人的影子?
時間效率管理專家,暢銷書作者張萌就提出構建人生目標的方法之一“七個人物法”,這個方法不僅僅張萌在用,連俄羅斯昆蟲專家柳比歇夫都在用,可見對于幫助早日完成目標幫助是非常大的。
川崎康彥研究表明,大腦是可以通過模仿得到鍛煉的,我們在記憶某些領域的知識時,就應該先找到該領域最優秀的人,然后不斷學習和模仿他們身上的優點和長處,時間長了自然會形成自己的一套風格。
3.學會給大腦松綁
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就是跟父母抬杠,認為父母的思想太固化,死腦筋,溝通總會出現問題。
從出生到現在,我們對這個世界已經有了自己的認知,這些認知都是又大腦形成,有臆想,信念等等,全都印刻在了大腦里,在日常判斷時,我們就會調出大腦里的一些常識和知識分析所發生的事物,如果超出了所知范圍,我們就會感到手足無措,困惑起來,固有的思維模式就會導致判斷失誤,向錯誤的方向發展。
為避免再發生糟糕的事情,那就要重構我們的記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小時候我們的思想都是非常單純的,沒有過多的臆想,判斷事物反而變得簡單起來,所以,我們不妨放開固有的思維,去聽不同的聲音,大腦才會越用越活。
4.鍛煉大腦,輸入和輸出要并行
下班回家你是不是就窩在沙發刷娛樂節目,再或者吃雞,當然,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機器生銹了可以當廢鐵賣,大腦生銹那就是“廢腦”一個。
大腦需要鍛煉才能變得聰明起來,閱讀就是促進大腦提高記憶力好方法。
光讀不寫這是我們如果很多人的一個讀書誤區,以為讀完了就全記住了,其實讀的快也忘得快。
活用輸出才能有效的將輸入的信息變為長時記憶,把產生的想法記錄下來,通過這種方法加強記憶,讓知識變得更牢固。
這本書中還有很多非常實用的好方法,學起來簡單適用,作者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給我們普及了跟大腦有關的一些知識,對于提高記憶力的方法講的也是明明白白,一學就會。
如果你也有遺忘的習慣,那么這本書一定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