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財富來敲門?(五3·總第58)
給他人創造財富的機會
會有更大的財富來敲響你的大門
作者:曾樂
為什么我們主張學會分享?為什么我們要闡述分享的相對性和相互性?為什么我們首先必須闡明,分享不但不會使利益越分越小,而且還會使利益越分越大?
這是因為:
第一,我們每一個創業者,都必須進行資源的整合,從而建立起自己的平臺或運營系統(公司),而在建立這些系統的時候,我們需要各種資源,這些資源有些我們具有,但更多的,我們并不具備,這個時候怎么辦呢?做資源整合,那如何才能夠使資源整合能夠順利進行下去呢?以前景換資源,以前景換利益,就是分利。有時,可以出讓公司的股份以吸引投資,有時可以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來發展自己。
當初,力帆集團的尹明善,創造了摩托車發動機的單方面優勢,但苦于自己沒有資本進行規模生產,但是,聰明的他,找到了江蘇的合作伙伴春蘭摩托車廠,向他們定向供應質優價廉的摩托車發動機,而春蘭摩托車廠以定金的方式,幫助他進行規模化的生產,以降低成本,一個有技術優勢,一個有資金優勢,相互分享一下,達到了雙贏的目的。由此,尹時善先生,迅速地壯大了自己,發展了自己,現在尹明善先生,已經將摩托車廠建到了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還創辦了力帆汽車生產廠,如果他沒有這些分利的舉動,他不可能迅速發展壯大起來。當然,尹先生在管理等很多方面的才能,也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的。
第二,剛創業者,幾乎什么都缺,不缺的只是激情和干勁,所以,我們如果有了好的商業模式,有了好的商業機會,而要想使這些商業模式和商業機會變成現實,我們就必須學會與人分享這些個機會,分享這些先進的商業模式。只有這樣,才會加快我們的發展,才會加速進步。才會使我們所缺的各種資源,向我們聚集,為我們所用,才會使我們的創業,走向成功。所以,分利可以聚集資源,為我所用。
第三,分利和讓利,有時,也是撬動市場的杠桿。無論是產品還是服務,最終要想實現它的商品價值,必須進入市場進行交換,只有實現了交換的商品或服務,才會實現其價值,將我們所創造的賦予在商品或服務中的新價值,表現出來,以實現贏利。但是,很多的新商品或服務,在進入市場的時候,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因素的阻礙,而無法順利實現交換,此時,如果我們適當采取讓利或低價策略,或是免費策略,就會加快我們的產品或服務,進入市場的速度,讓其優良的品質,被市場認可和接受,為后續的市場的擴大,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讓利或是分利,甚至是短時間的免費試用等,就成了我們撬動市場的杠桿。
第四,創富需要機會,而機會可以創造。如何才能創造機會?分利!這個我們前面已經做過分析,不再重復。
第五,分利不但可以創造機會,也可以贏得機會。福建兩位同時從事建筑業的老板李權和張景和,也都同時與中鐵某局進行合作,中鐵某局有各種承接大型工程的資質,但缺乏的是資本和靈活的管理機制,希望與他們進行深度合作,來共同承建大型項目工程。同樣的機會,擺在了李權和張景和的面前,李權考慮,與中鐵某局這樣的企業合作,只有吃虧,不會有便宜可占,就婉轉地拒絕了,但張景和考慮的是,如果能夠接下更多的大型工程,他不但可以有更多的機會,還可以將工程繼續向下分包,擴大自己的勢力,這是合算的,盡管和國有企業合作不太令人愉快,但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一時無法改變,這是一個現實。
五年后,果然張景和將自己的公司規模擴大了將十倍,而且資金也比原來更加雄厚,但李權因為在承接大型工程方面,不占優勢,慢慢地越做越艱難,后來成了不得不向張景和承接工程的下包公司,一個不同的選擇,便決定了兩人五年后的不同命運。張景和因為與中鐵某局的合作,而贏得了更多的機會,壯大了自己,也利益了他人。
第六,分利為什么會越分越大呢?這是因為商業上的分利,很多的時候,不是簡單的將利益分給別人,而是一種分享與共享,是一種交換,這種交換,很多的時候,就是利益的放大。雙方的利益都放大了,就達到了雙贏的結果,這是大家都希望的。有一個大學生說,一個人要有能夠被人利用的價值,只有你能夠被人利用,你才會有價值,這話從商業的角度來說,是有其道理的。利用,說起來感覺很難聽,如果你被人利用,那說明你還有價值,這個價值,是可以轉換和變現的。就象技術發明,如果不能夠轉換成可以利用的產品或服務,它的價值就無法實現,沒有實現價值的發明,就不可能給人類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將你的有價值的東西與別人分享,是一種智慧,可以創造機會,可以放大自己的利益,也可能贏得更多的機會。如果你懂得去分享別人的平臺,借助別人的平臺來發展自己,你同時也為他人創造了價值。這是一種互惠互利,中國人,最需要這種互惠互利的觀念!作為創業者,更需要這種分利的觀念來壯大自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