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華頭
作者簡介:
丹尼爾?戈爾曼,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并不是情商理論的首創者,卻讓這個概念走向了大眾、變得世界知名,之后才出現了成熟的情商理論體系,以及情商培訓咨詢產業鏈。
丹尼爾·戈爾曼現為美國科學促進會研究員,曾四度獲頒美國心理協會最高榮譽獎項,并榮獲美國心理協會終生成就獎,被稱為“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1995年出版了《情商》這本書。該書一出版就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情商熱潮,長時間出現在世界各國的暢銷書排行榜之上。暢銷逾800萬冊,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18個月。他曾在《紐約時報》任職12年,負責大腦與行為科學方面的報道;他還是《今日心理學》資深編輯,文章散見全球各重要報章。其暢銷著作除了本書《情商》(實踐版) :新發現—從“情商更重要”外,還有《情商: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商2:影響你一生的社交商》和《綠色情商》等。
一、情商(實踐版)的內容: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戈爾曼發現一個人的情商對他工作的表現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中職位的增高,情商的作用表現的更加突出。經過統計一個人的成就80%依靠的就是自己的情商。很難相信“高分低能”的人會在未來的社會中取得較高的成就。
本書是“情商”之父積淀十幾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情商: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書的升華與延伸。并書有個副標題:新發現—從“情商更重要”,到如何提高情商。情商為什么如此獨特?我們是如何做出決策的?如何發揮你的大腦創造力?如何調整到最佳工作狀態?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如何有效地理解他人?網絡時代來臨了,你需要具備什么樣的社交商?如何訓練并提高你的情商?權威型領導、教練型領導、親和型領導、民主型領導、領頭型領導、高壓型領導,你適合什么樣的領導風格?書中都有生動的闡述。
作者的主要觀點
丹尼爾?戈爾曼經過不斷的測試和修正,他將情商能力分成“自我情緒管理能力”和“人際關系之管理能力”兩個大類;自知、自控、自勵、通情達理和人際關系管理。
自我情緒管理能力:
1、自知 — 自知就是常說的自知之明,也就是了解自我,能夠察覺某種情緒的出現,觀察和審視自己的內心體驗,監視情緒的變化;它是情感智商的核心,可以簡單概括為下面三點。
1)意識到情緒變化:解讀自己的情緒,體認到情緒的影響。
2)精確的自我評估:了解自己的優點以及不足之處。
3)自信:掌控自身的價值及能力。
2、自控 — 自控能力指一個人控制、調節、改善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的能力,能夠使自己擺脫強烈的焦慮憂郁,能積極應對危機,并能增進實現目標的情緒力量。自控能力強的人不會讓自己變得憤怒或嫉妒,不沖動,不隨意做出決定,往往是三思而后行。
1)情緒自制力:能夠克制沖動及矛盾的情緒。
2)適應力:彈性強,可以適應變動的環境或克服障礙。
3)坦承:展現出誠實及正直;值得信賴。
據2001年10月31日中國青年報報道:一項22省市的調查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行為問題檢出率為12.97%,其中人際關系、情緒穩定、學習適應方面問題尤為突出。
3、自勵 — 自我激勵就是利用情緒信息,整頓情緒,增強注意力,調動自己的精力和活力,適應性地確立目標,創造性地實現目標。自勵就是上進心、進取心上進心、進取心就是確立奮斗目標,并為之而積極努力。
1)成就動機:具備提升能力的強烈動機,追求卓越的表現。
2)沖勁:隨時準備采取行動,抓住機會。
人際關系之管理能力:
4、通情達理 — 這是情商的第二重要的因素。它包含換位思考的能力,識別和理解別人的愿望、需求和觀點的能力。有同理心的人還善于識別他人的感受,哪怕這種感受表現的極不明顯,能夠進行有效的團隊合作等。
1)同理心:感受到其它人的情緒,了解別人的觀點,積極關心他人。
2)團體意識:解讀團體中的趨勢、決策及運作。
3)服務:體認到客戶及其它服務對象的需求,并有能力加以滿足。
5、人際關系管理 — 在專業分工越來越細的時代,相互協作變得越來越重要,時代呼喚團隊合作精神,時代需要人人相互信賴、相互尊重和相互協作。如果一個人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領導能力,影響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他將更加容易地知道團隊的工作業績超過成員個體業績的簡單之和,會形成強大的團隊凝聚力和整體戰斗力,最終實現團隊目標。
1)影響力:能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
2)領導能力:以獨到的愿景來引導及激勵他人。
3)發展其它人的能力:透過回饋及教導來提升別人的能力。
4)引發改變:能激發新的做法。
5)沖突管理:減少意見相左,協調出共識之能力。
6)團隊能力:與他人合作之能力;懂得團隊運作模式。
7)建立聯系:培養及維持人脈。
二、讀戈爾曼《情商》(實踐版)幾點感悟
1、廓清對于情商的誤區
許多人都對情商的理解存在誤區,總以為情商是指在職場、官場上對上級的溜須拍馬、圓滑世故;對下級的冷漠麻木;對同事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等。而戈爾曼的《情商》,告訴我們的則是我們對于自身情緒的管理——情緒智商。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也成為決定人生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2、《情商》(實踐版)的特色
丹尼爾·戈爾曼2011年又推出了新作《情商(實踐版)》,此書最近被中信出版社引進出版簡體中文版。一本書的“實踐版”,通常是用來為其“理論版”圖書提供配套的、工具性的讀物,有些甚至是連篇幾十頁的表格、規章、操作細節,枯燥乏味程度甚至超過了理論文本。這本《情商(實踐版)》卻不然,書中各章篇幅也并不長,內容敘述較為生動。
當然,不同讀者對圖書的評價標準、喜好存在差別。那種連篇累牘“手把手”教會讀者應該這樣、如何那樣的“實踐版”,看上去是更有操作性的。問題是,上述方式與情商概念及其實踐本身就格格不入,情商是“情緒智力”的俗稱,包括自知、自控、自勵、通情達理和人際關系管理五方面要素,存在較顯著的感性色彩。因此,提高情商,并不需要記憶太多的知識或案例經驗,而是應注重對很可能早已熟知經驗法則的讀者形成啟發,促使其強化練習,進而逐步內化提升個人的情緒競爭力,《情商(實踐版)》顯然更符合應用要求。
3、情商是一種能力
情商是一種識別自我和他人感受、自我激勵并管理自己在處理人際關系過程中情緒表現的能力。
包括:
自我意識(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
自我控制(能控制破壞性情感與沖動)
自我激勵(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
移情能力(即換位思考,能覺察他人情感,關注他人利益)
社交技能(友善、包容、協同)。
前三項是有關自我管理情緒的技能,后兩項則是有關一個人如何處理與別人關系的能力。這五要素都與工作直接相關,且可成就領導魅力,在這五方面具備卓越的能力,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
情緒潛能已逐漸成為重要的業務技能,這是企業界所普遍承認的事實,但如何管理和提升員工特別是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情商,卻顯得尤為困難。丹尼爾·戈爾曼就此提供的建議是,要設法讓員工將牢騷轉化為有用的批評,通過制度改造營造企業內部推崇多樣性的氛圍,并在企業內部和外部建立明晰有效的關系網絡。在此基礎上,要分別在選拔領導人員、選定提任人選開展的任前培訓環節,納入情商效能因素。
4、情商是卓越領導力的基礎要素
“一頭綿羊帶領一群獅子,敵不過一頭獅子帶領的一群綿羊。
”說的是領導者的領導力如何對組織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
管理科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認為:領導者的唯一定義是其后面有追隨者。要有追隨者,那么領導者就不得不時刻保持自己最佳的人格魅力,而情商的高低正是對一個領導者來說至關重要,它對領導者能力的展現、領導藝術的培養、工作效率的提高,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領導者理應有意識、有目的的培養和提高自己的情商,并在此基礎上更好的關注企業員工的情緒管理,營造和諧的企業文化,否則就無法帶動一支充滿活力和戰斗力的團隊。擁有高情商,可以讓領導者具有更好的親和力、影響力和人格魅力,以把握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要領:恰當的贊美和微笑、真誠的關心他人、巧妙的指出錯誤、保持自己積極快樂的心態。
5、互聯網時代的社交腦作用
有趣的是,丹尼爾·戈爾曼用情商理論,解釋了互聯網時代、社會化媒體時代,“網罵”變得越來越頻繁的現象。他認為,人的社交腦僅適用于面對面交往,而當互聯網出現后,社交腦的互動作用受到阻隔(無法形成正常的反饋回路),杏仁核被觸發,大腦原本由更理智的前額區管理的日常狀態被打破了。當然,互聯網因擴展了信息接收渠道、提升了人們相互協調的能力,也有助于從正面發揮社交腦的作用。
| |
|
--阿華頭2015年6月28日凌晨于上海楊樹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