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調研報告
縣委常委、副縣長劉啟明
(2009年4月30日)
根據《關于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專題調研的通知》(鎮學組〔2009〕8號)安排,為了促進金融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增加信貸有效投入,縣委常委、副縣長劉啟明帶領人行、農行、信用聯社等部門,就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進行專題調研。調研報告如下:
一、縣域金融發展情況
我縣轄區共有農村金融機構3個、網點19個,從業人員184人。其中:農業銀行網點1個、農村信用社網點13個、郵政儲蓄網點5個,每1.1萬人有一個金融網點。現行金融機構的發展,從機構看,農業銀行的鄉鎮營業所已全部撤消,金融服務功能逐步萎縮,信貸功能逐步退化;郵政儲蓄機構除能吸收存款外,不具有發放貸款等其他金融職能,業務上處于“跛足”狀態;農村信用社作為支持“三農”主力軍,起步較晚,正處于市場轉型階段,信貸支農壓力巨大。從結構看,各金融機構的貸款多數集中投放于房地產、交通、種養業、運輸業、教育、衛生等領域,對地方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的中小企業、農村基礎設施、市政建設、民生工程等項目建設的信貸支持率不高。從貸款投放方式看,主要以抵押、擔保和存單質押貸款為主,信用貸款少,信貸服務品種單一,與地方微觀經濟個體發展廣泛性不相適應。截止2009年一季度,我縣轄區內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135992萬元,比年初增加2026萬元,增長1.5%,同比增長2230萬元,增長1.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94386萬元,比年初增長7.4%。各項貸款余額79300萬元,比年初增加3231萬元,增長4.26%,同比增長4201萬元,增長5.6%。從貸款期限看,短期貸款65697萬元,占貸款總額的82.8%,比年初增加2685萬元,增長4.3%;中長期貸款13603萬元,占貸款總額的17.2%,比年初增加546萬元,增長4.2%。從貸款結構看,工業貸款1550萬元,比年初增長170萬元,增長12.3%;農業貸款55554萬元,比年初增加3574萬元,增長6.9%;私營企業及個體貸款417萬元。從各項貸款行業投向看,貸款投向主要集中在農業、工業和個人上,分別占貸款總額的70%、1.95%、14.6%。
二、金融對地方經濟的支持情況
各金融機構加大信貸資金投入,以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切入點,把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作為帶動農業結構優化、產業升級、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實現自身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積極支持有市場、有效益、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信貸資金需求及創新產品推廣,培植優質中小企業客戶群體,以推動縣域經濟提升發展層次;支持農村種養殖業、運輸、加工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滿足農村物流企業流動資金需求,促進農產品購銷網絡建設和以農產品流通龍頭企業為主體的企業發展;支持城鎮居民消費貸款,拉動居民消費資金需求的增長。2008年,金融部門支持全縣企業和個體工商業戶貸款3374戶,貸款總額20241萬元,與2007年相比,貸款幅度有較大增長,帶動和促進了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2009年一季度,完成縣內生產總值28200萬元,同比增長13.9%,完成全年計劃的20.8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300萬元,同比增長10.1%;第二產業增加值7000萬元,同比增長26.1%;第三產業增加值9900萬元,同比增長10.%。完成農牧漁業總產值17644萬元,同比增長10.2%。完成工業總產值9515.5萬元,同比下降3.9%。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240萬元,同比增長84.9%;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60.9萬元,同比增長19%。完成財政總收入(含基金)1423萬元,同比下降23.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29萬元,同比增長51.1%。
不可否認,在經濟成分、經濟結構多元化情況下,金融部門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持是多渠道的。在我縣縣域融資市場不很發達的現實條件下,銀行信貸作為縣域經濟融資的主渠道,貸款投放仍是衡量金融支持力度的一個重要指標。近年來,農村信用社貸款余額連年增長,其對縣域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三、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近年來,各金融機構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