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貴州茅臺的訴訟,揭開了各酒企的積怨。
一方面,貴州茅臺狀告榮和燒坊侵權,卻反被帶出了茅臺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金獎為假的指責。榮和燒坊稱獲得的是巴拿馬博覽會的第四名,最終拿的是銀牌。目前獎牌在榮和燒坊的手里。
而另一方
面,在11月9日庭審過后,現場又突然“殺出”一家名為茅臺鎮榮和酒業有限公司,聲稱自己才是正宗榮和品牌的傳承者,注冊地在貴陽的榮和燒坊有限公司根本沒有資格進行品牌維權。同為酒企,如今卻為了“名號”爭得撕破臉皮,陷入一波又一波商標搶注與侵權的糾紛中。在“正本清源”的旗號下,正上演著酒企互相打壓、想要獨占市場的的一本本“生意經”。
誰的“巴拿馬獎”?在貴州茅臺過去的宣傳中,曾稱企業獲得了1915年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金獎。
貴州茅臺官方網站的說法是,1915年美國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行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成義”、“榮和”(華茅和王茅)兩家的酒作為名優特產送展。當時農商部未加區分,一概以“茅臺造酒公司”的名義送出,統稱“茅臺酒”。展會上茅臺酒以其特有的優點征服了各國的評酒專家,被譽為世界名酒,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的蘇格蘭威士忌并稱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從此蜚聲中外。
獲獎后王茅和華茅為國際金獎的所屬爭執不下,縣商會無法裁決,官司打到省府;1918年由貴州省公署下文調處:兩家均有權使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字樣,獎牌由仁懷縣商會保存。
正是“以茅臺造酒公司名義,榮和為樣酒”的作法,使得在百年之后的今天,各家酒企均想從歷史的榮耀上“分一杯羹”。
“茅臺一直在欺騙全國人民,巴拿馬獎是由榮和燒坊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