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于西晉咸寧五年(279年),被汲郡(今河南汲縣)人不準盜發戰國時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發現,亦稱《汲冢紀年》、《古文紀年》(秦以前文字),對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竹書紀年》共十三篇,敘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按年編次。周平王東遷后用晉國紀年,三家分晉后用魏國紀年,至魏襄王二十年為止。現存《竹書紀年》分為“古本”和“今本”兩個體系。“古本”為輯佚本,其紀事起于夏代,終于公元前299年,無規整的體例。“今本”紀事起于黃帝,終于魏襄王二十年(前296) ,有較為完整的體例。
卷一 五帝紀
古本竹書紀年
黃帝軒轅氏
昌意降居若水,產帝乾荒。(即顓頊,繼承帝位)
帝王之崩曰陟。
黃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徹者,削木為黃帝之像,帥諸侯朝奉之。
帝摯少昊氏
帝顓頊高陽氏
黃帝死七年,其臣左徹乃立顓頊。
顓頊產伯鯀,是維若陽,居天穆之陽。
帝嚳高辛氏
帝堯陶唐氏
帝堯元年丙子。
帝舜有虞氏
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命咎陶作刑。
帝葬蒼梧。
癸北氏,虞帝之第三妃,而二女者,癸北氏之出也,一曰宵明,一曰燭光。
三苗將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青龍生于廟,日夜出,晝日不出。
黃帝至禹,為世三十。
卷二 夏紀
禹
居陽城。
黃帝至禹,為世二十。
禹立四十五年。
啟
啟曰會。
益干啟位,啟殺之。
九年,舞九韶。
二十五年,征西河。
即位三十九年亡,年七十八。
太康
大康居斟鄩。
乃失邦。
仲康
相
后相即位,居商丘。
元年,征淮夷、畎夷。
二年,征風夷及黃夷。
七年,于夷來賓。
相居斟灌。
少康
少康即位,方夷來賓。
杼
帝杼宣居原,自原遷于老邱。
柏杼子征于東海,及三壽,得一狐九尾。
芬
后芬即位,三年,九夷來御。
后芬立四十四年。
荒
后荒即位,元年,以玄珪賓于河,命九夷東狩于海,獲大鳥。
后芒陟位,五十八年。
殷王子亥賓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是幫殷主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也。
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
泄
后泄二十一年,命(爵)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
二十一年,陟。
不降
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
六十九年,其弟立,是為帝扃。
扃
厪
帝厪,一名胤甲。
胤甲即位,居西河。
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其年胤甲陟。
孔甲
昊
后昊立三年。
發
后發一名后敬,或曰發。
后發即位,元年,諸夷賓于王門,再保庸會于上池,諸夷入舞。
其子立為桀。
桀
居斟鄩。
畎夷入居豳岐之間。
后桀伐岷山,進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無子,刻其名于苕華之玉,苕是琬,華是琰,而棄其元妃于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與伊尹交,遂以間夏。
筑傾宮,飾瑤臺。
夏桀末年,社坼裂,其年為湯所放。
湯遂滅夏,桀逃南巢氏。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
卷三 殷紀
湯
湯有七名而九征。
外丙
外丙勝即位,居亳。
仲壬
仲壬即位,居亳,其卿士伊尹。
太甲
仲壬崩,伊尹放大甲于桐,乃自立。
伊尹即位,放大甲。七年,大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沃丁
沃丁絢即位,居亳。
小庚
小庚辨即位,居亳。
小甲
小甲高即位,居亳。
雍己
雍己伷即位,居亳。
大戊
仲丁
仲丁即位,元年,自亳遷于囂。
征于藍夷。
外壬
外壬居囂。
河亶甲
河亶甲整即位,自器遷于相。
征藍夷,再征班方。
祖乙
祖乙滕即位,是為中宗,居庇。
祖辛
開甲
帝開甲踰即值,居庇。
祖丁
祖丁即位,居庇。
南庚
南庚更自庇遷于奄。
陽甲
陽甲即位,居奄。
和甲西征,得一丹山。
盤庚
盤庚旬自奄遷于北蒙,曰殷。
盤庚遷于此汲冢,曰殷虛,南去鄴三十里。
自盤庚徙殷,至紂之滅,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紂時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據邯鄲及沙丘,皆為離宮另館。
殷時已有應國。
小辛
小辛頌即位,居殷。
小乙
小乙斂居殷。
武丁
祖庚
祖庚曜居殷。
祖甲
帝祖甲載居殷。
和甲西征,得一丹山。
馮辛
馮辛先居殷。
庚丁
庚丁居殷。
武乙
武乙即位居殷。
三十四年,周王季歷來朝,王賜地三十里,玉十玨,馬八匹。
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
大丁
大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師大敗。
三年,洹水一日三絕。
四年,周人伐余無之戎,克之,周王季命為殷牧師。
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
十一年,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
文丁殺季歷。
帝乙
帝乙居殷。
二年,周人伐商。
帝辛
帝辛受居殷。
六年,周文王初禴于畢。
畢西于豐三十里。
殷紂作瓊室,立玉門。
天大曀。
湯滅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
卷四 周紀
武王
十—年庚寅,周始伐商。
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敗之于坶野。
王親禽帝受辛于南單之臺,遂分天之明。
武王年五十四。
成王
康王
康王六年,齊太公望卒。
晉侯作宮而美,康王使讓之。
成康之世,天下安寧,刑措四十年不用。
昭王
昭王十六年,伐楚荊,涉漢,遇大兕。(《初學記》七。)
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喪六師于漢。
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貫紫微。其年王南巡不反。
穆王
穆王元年,筑祇宮于南鄭。
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
穆王以下都于西鄭。
穆王所居鄭宮、春宮。
北唐之君來見,以一騮馬,是生綠耳。
穆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積羽千里。
西征犬戎,取其五王以東,王遂遷戎于太原。
十三年,西征,至于青鳥之所憩。
十七年,西征昆侖丘,見西王母,西王母止之曰:“有鳥喙人。”
西王母來見,賓于昭宮。
三 十七年,伐越,大起九師,東至于九江,叱黿、鼉以為梁。
穆王南征,君子為鶴,小人為飛鸮。
穆王東征天下二億二千五百里,西征億有九萬里,南征億有七百三里,北征二億七里。
共王
懿王
懿王元年,天再旦丁于鄭。
孝王
孝王七年,冬大雨雹,牛馬死,江、漢俱凍。
夷王
夷王二年,蜀人、呂人來獻瓊玉,賓于河,用介珪。
三年,王致諸侯,烹齊哀公于鼎。
獵于杜林,得一犀牛。
夷王衰弱,荒服不朝,命虢公率六師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獲馬千匹。
七年,冬雨雹,大如礪。
厲王
厲王無道,戎狄寇掠,乃入犬丘。殺秦仲之族。王命伐戎,不克。
秦無歷數,周世陪臣。
自秦仲以前,本無年世之紀。
共伯和
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攝行天子事。
共伯和干王位。
宣王
及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為戎所殺。王乃召秦仲子莊公,與兵七千人,伐戎,破之,由是少郤。
宣王三十年,有名為舞鎬。
三十一年,王遣兵伐太原戎,不克。
同靈宣王三十三年,有馬化為狐。
三十六年,王伐條戎、奔戎,王師敗績。
三十八年,晉人敗北戎于汾、隰。
戎人夠姜侯之邑。
三十九年,王征早戎,破之。
幽王(晉紀殤叔文侯)
殤叔
文侯
元年,幽王命伯士伐六濟之戎,軍敗,伯士死焉。
二年,同惠王子多父伐鄶,克之,乃居鄭父之丘,名之曰鄭,是曰桓公。
七年,幽王立褒姒之子伯服以為太子。平王奔西申。
九年,幽王十年,九月,桃杏實。
十年,伯盤與幽王俱死于戲。先是申侯、魯侯及許文公立平王于申,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攜,周二王并立。
自武王滅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
平王(晉紀文侯昭侯孝侯晉莊伯)
二十一年,攜王為晉文侯所殺。
昭侯
文侯在位三十五年卒,其子伯立,是為昭侯,在位六年。
孝侯
昭侯在位第六年,為晉大臣潘父所殺,晉人共立昭侯之子平為君,是為晉孝侯。在位七年。
曲沃莊伯
晉莊伯元年,不雨雪。
二年,翟人俄伐翼,至于晉郊。
八年,無云而雷。十月,莊伯以曲沃叛。
莊伯以曲沃叛,伐翼,公子萬救翼,荀叔軫追之,至于家谷。
十二年,翼侯焚曲沃之禾而還。
魯隱公及鄭莊公盟于姑蔑。
鄭莊公殺公子圣。
十三年,紀子伯、莒子盟于密。
桓王(晉紀武公元年~十六年)
武公
晉武公元年,尚一軍。芮人乘京,荀人、董伯皆叛。
翼侯伐曲沃,大捷,武公請成于翼,至桐庭乃返。
七年,芮伯萬之母芮姜逐萬,萬出奔魏。
八年,周師、虢師圍魏,取芮伯萬而東之。
九年,戎人逆芮伯萬于郊。
十三年,楚及巴伐鄧。
十六年,魯桓公、紀侯莒子盟于區蛇。
莊王(晉紀武公二十二年~二十三年)
二十二年,鄭殺其君亹。
二十三年,齊襄公滅紀郱、鄑、郚。
釐王(晉紀武公三十九年)
三十九年,齊人殲于遂。(《唐書·劉貺傳》。)
武公滅荀,以賜大夫原氏黯,是為荀叔。
惠王(晉紀獻公)
獻公
獻公二年,周惠王居于鄭。鄭人入王府多取玉焉,玉化為蜮射人。
十七年,衛懿公及赤翟戰于澤洞。
鄭棄其師。
十九年,獻公會虞師伐虢,滅下陽,虢公醜奔衛,公命瑕父、呂甥邑于虢都。
二十二年,重耳出奔。
二十五年正月,翟人伐晉。周有白兔舞于市。
襄王(晉紀惠公文公襄公)
惠公
晉惠公二年,雨金。
秦穆公十一年。取靈丘。
六年,秦穆公涉河伐晉。
惠公見獲。
六年,十一月,隕石于宋五。
十五年,秦穆公帥師送公子重耳,涉自河曲。圍令狐、桑泉、臼衰,皆降于秦師。狐毛與先軫御秦,至于廬柳,乃謂秦穆公使公子縶來與師言,退舍,次于郇,盟于軍。
文公
五年,周襄王會諸侯于河陽。
文公城荀。
齊師逐鄭太子齒華,齒華奔張城、南鄭。
襄公
晉襄公六年,洛絕于◆[澗]。
頃王(晉紀靈公)
靈公
成公
景公
十一年,齊國佐來獻玉磬、紀公之甗。(《春秋經傳集解·后序》。)
厲公
悼公
平公
昭公
晉昭公元年,河水赤于龍門三里。
六年十二月,桃杏華。
頃公
定公
晉定公六年,漢不見于天。
十八年,青虹見。
淇絕于舊衛。
二十年,洛絕于周。
二十五年,西山女子化為丈夫,與之妻,能生子。其年,鄭一女而生四十人。
三十—年,城頓丘。
三十五年,宋殺其大夫皇瑗于丹水之上。
出公
晉出公五年,澮絕于梁。
丹水三日絕不流。
六年,齊、鄭伐衛。
荀瑤城宅陽。宅陽一名北宅。
十年十一月,于粵子句踐卒,是為菼執,次鹿郢立。
衛悼公卒于越。
十二年,河絕于扈。
十三年,智伯瑤城高梁。
十六年,于粵子鹿郢卒,次不壽立。
荀瑤伐中山,取窮魚之丘。
十九年,晉韓龐取盧氏城。
燕孝公卒,次成侯載立。
二十二年,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共殺智伯,盡并其地。
二十三年,出公奔楚,乃立昭公之孫,是為敬公。
敬公
三年,于粵子不壽立十年。見殺,是謂盲姑,次朱句立。
六年,魏文侯初立。
十一年,田莊子卒。
十二年,田悼子立。
燕成公十六年。卒,燕文公立。
幽公
幽公三年,魯季孫會晉幽公于楚丘,取葭密,遂城之。
七年,大旱,地長生鹽。
九年,丹水出,相反擊。
十年九月,桃杏實。
十二年,無云而雷。
十四年,于粵子朱句二十四年,滅滕。
燕文公二十四年。卒,簡公立。
秦靈公卒。
十七年,于粵子朱句三十七年,卒。
十八年,晉夫人秦嬴賊公于高寢之上。
烈公
晉烈公元年,趙簡子城泫氏。
韓武子都平陽。
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
四年,趙城平邑。
五年,田公子居思伐邯鄲,圍平邑。
六年,秦簡公九年。卒,次敬公立。
九年,三晉命邑為諸侯。
十年,齊田肦及邯鄲韓舉戰于平邑,邯鄲之師敗逋,獲韓舉,取平邑新城。(《水經·河水注》。)
十一年,田悼子卒,次田和立。田布殺其大夫公孫孫,公孫會以廩丘叛于趙。田布圍廩丘,翟角、趙孔屑、韓師救廩丘,及田布戰于龍澤,田布敗逋。
十二月,齊宣公薨。
十二年,王命韓景子、趙烈子、翟員伐齊,入長城。
景子名虔。
十五年,魏文侯五十年,卒。
安王(晉紀烈公~魏紀武侯)
十六年,齊康公五年田侯午生。
十九年,魏文侯五十年,卒。
二十年,秦敬公十二年,卒,乃立惠公。
二十二年,國大風,晝昏,自旦至中。明年,太子喜出奔。
以上為晉紀,從殤叔四年到烈公二十七年(前781~前389),共三九三年。
魏
武侯
武侯十一年,宋悼公十八年卒。
十四城洛陽及安邑、王垣。
十七年,于粵子翳三十三年遷于吳。
十八年,齊康公二十二年,田侯郯立。
二十年,于粵子翳三十六年七月,于粵太子諸咎弒其君翳。十月,粵殺諸咎,粵滑吳人立子錯枝為君。
烈王(魏紀武侯梁惠王)
二十一年,于粵大夫寺區定粵亂,立無余之。
齊田午弒其君及孺子喜而為公。
韓滅鄭,哀侯入于鄭。
二十二年,晉桓公邑哀侯于鄭,韓山堅賊其君哀侯,而韓若山立。
趙敬侯卒。
二十三年,寧桓侯璧兵立。
二十六年,武侯卒。
燕簡公四十五年卒。
梁惠成王
元年,韓共侯、趙成侯遷晉桓公于屯留。
晝晦。
公子緩如邯鄲以作難。
封公子緩、趙侯種、韓懿侯伐我取蔡,而惠成王伐趙圍濁陽。
鄴師敗邯鄲之師于平陽。
顯王四年(魏紀梁惠王五年)
二年,齊田壽帥師伐我,圍觀,觀降。
魏大夫王錯出奔韓。
三年,鄭城邢丘。
秦子向命為藍君。
四年,河水赤于龍門三日。
五年,公子景賈帥師伐鄭,韓明戰于陽,我師敗逋。
顯王七年(魏紀梁惠王八年)
六年四月甲寅,徙都于大梁。
梁惠王廢逢忌之藪以賜民。
齊桓公十一年弒其君母。
于粵寺區弟思弒其君莽安,次無顓立。
七年,雨碧于郢。
地忽長十丈有余,高尺半。
八年,惠成王伐邯鄲,取列人,伐邯鄲,取肥。
雨黍于齊。
雨骨于赤髀。
顯王十年(魏紀梁惠王十一年)
九年,與邯鄲榆次、陽邑。
晉取泫氏。
王會鄭厘侯于巫沙。
十年,入河水于甫田。又為大溝而引甫水。
瑕陽人自秦導岷山青衣水來歸。
東周惠公傑薨。
秦師伐鄭,次于懷,城殷。
顯王十三年(魏紀梁惠王十四年)
十二年,龍賈帥師筑長城于西邊。
楚師出河水以水長垣之外。
鄭取屯留、尚子、涅。
十三年,鄭釐侯使許息來致地,平丘、戶牖、首垣諸邑及鄭馳道。我取軹道,與鄭鹿。
王及鄭厘侯盟于巫沙,以釋宅陽之圍,歸厘于鄭。
齊威王立。
十四年,魯共侯、宋桓侯、衛成侯、鄭釐侯來朝。
于粵子無顓八年薨,是為菼躅卯。
顯王十五年(魏紀梁惠王十六年)
十五年,魯共侯來朝。
邯鄲成侯會燕成侯于安邑。
遣將龍賈筑陽池以備秦。
鄭筑長城自亥谷以南。
十六年,秦公孫壯帥師伐鄭,圍焦城,不克。
秦公孫壯帥師城上枳、安陵、山氏。
邯鄲伐衛,取漆、富丘,城之。
齊師及燕戰于泃水,齊師遁。
邯鄲四曀,室壞多死。
顯王十八年(魏紀梁惠王十九年)
十七年,宋景敾、衛公孫倉會齊師,圍我襄陵。
齊田期伐我東鄙,戰于桂陽,我師敗逋。
東周與鄭高都、利。
宋剔城肝廢其君璧而自立也。
鄭釐侯來朝中陽。
惠成王十七年,有一鶴三翔于郢市。
韓玘弒其君悼公。
十八年,王以韓師敗諸侯師于襄陵。齊侯使楚景舍來求成。王會齊、宋之圍。
趙敗魏桂陵。
十九年,晉取玄武、濩澤。
顯王二十三年(魏紀梁惠王二十四年)
二十年,齊筑防以為長城。
衛將軍文子為子南彌年,其后有子南固、子南勁。
勁朝于魏,后惠成王如衛,命子南為侯。
魏殷臣、趙公孫裒伐燕,還,取夏屋,城曲逆。
壬寅,孫何侵楚,入三戶郛。
二十四年,楚伐徐州。
魏章率師及鄭師伐楚,取上蔡。
孫何取隠陽。
顯王二十八年(魏紀梁惠王二十九年)
二十五年,絳中地坼,西絕于汾。
二十六年,敗韓馬陵。
二 十七年十二月,齊田肦敗梁馬陵。
二十八年,與齊田朌戰于馬陵。
二十八年,穰苴帥師及鄭孔夜戰于梁赫,鄭師敗通逋。、
二十九年五月,齊田肦及宋人伐我東鄙,圍平陽。
九月,秦衛鞅伐我西鄙。
十月,邯鄲伐我北鄙。
王攻衛鞅,我師敗績。
秦孝公會諸侯于逢澤。
三十年城濟陽。
秦封衛鞅于鄔,故名曰商。
三十一年三月,為大溝于北郛,以行圃田之水。
邳遷于薛,改名徐州。
三十二年,與秦戰岸門。
三十六年。(梁惠王后元)
一年。
二年,鄭昭侯武薨,次威侯立。
九年,鄭威侯七年與邯鄲圍襄陵。五月,梁惠王會威侯于巫沙。十月,鄭宣王朝梁。
十年,齊田肦及邯鄲韓舉戰于平邑,邯鄲之師敗逋,獲韓舉,取平邑、新城。
十一年,會韓威侯、齊威王于平阿。
十三年,會齊威王于甄。
四月,齊威王封田嬰于薛。十月,齊城薛。嬰初封彭城。
十四年,薛子嬰來朝。
十五年,齊威王薨。
十六年,惠成王卒。
今王(哀王)
四年,鄭侯使韓辰歸晉陽及向。二月,城陽、向,更名陽為河雍,向為高平。
碧陽君之諸御產二龍。
五年,燕子之殺公子平。齊人禽子之而醢其身。
趙立燕公子職。
六年,秦取我焦。
齊地暴長,長丈余,高一尺。
七年,韓明帥師伐襄丘。
秦王來見于蒲坂關。
四月,越王使公孫隅來獻乘舟,始罔及舟三百,箭五百萬,犀角、象齒。
齊宣王八年,殺其王后。
楚景翠圍雍氏。秦助韓,共敗楚屈匄。
韓宣王卒。
齊、宋圍煮棗。
八年,翟章伐衛。
秦楮里疾圍蒲不克,而秦惠王薨。
九年,洛入成周,山水大出。
五月,張儀卒。
楚庶章帥師來會我,次于襄丘。
十年十月,大霖雨,疾風,河水溢酸棗郛。
十二年,秦公孫爰帥師伐我,圍皮氏,翟章帥師救皮氏圍,疾西風。
十三年,城皮氏。
十四年,秦內亂,殺其太后及公子雍、公子壯。
十六年,秦拔我蒲坂、晉陽、封谷。
十七年,邯鄲命吏大夫奴遷于九原,又命將軍、大夫、適子、戍吏皆貉服。
十九年,薛侯來,會王于釜丘。
楚入雍氏,楚人敗。
二十年。
附:
“五帝”時代帝王世系年表
1、有熊氏
黃帝 前2554(丁亥)至前2455(丙辰),100年
前2517年1月3日(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
2、有熊氏
帝休 前2447(甲戌)至前2401(庚申),47年
3、有熊氏
帝魁 (渾沌) 前2400(辛酉)至前2398(癸亥),3位
4、青陽氏
帝少昊 前2397(甲子)至前2314(丁亥),84年
5、青陽氏
窮奇(倍伐?) 前2313(戊子)至前2303(戊戌),11年
6、高陽氏
帝顓頊 前2302(己亥)至前2225(丙辰),78年
7 、高陽氏
梼杌(蒼叔?) 前2234(丁巳)至前2218(癸亥),7年
8 、高辛氏
帝嚳 前2217(甲子)至前2155(丙寅),63年
9、高辛氏
帝摯(饕餮) 前2154(丁卯)至前2146(乙亥),9年
10、陶唐氏
帝堯 前2145(丙子)至前2048(癸丑),98年
11、有虞氏
虞舜 前2045(丙辰)至前2006(乙未),3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