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就像是一劑苦藥,喝下去之后,雖然有一定的甘香,可終究“苦恨連綿”。
在社會中拼搏,你感覺容不容易呢?或者說,你看著別人的人生,你覺得和自己的差距大不大呢?
其實,任何人都過得不容易。也許,普通人之間的差距根本就不大。因為在“柴米油鹽”前面,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你看他過得好,他看你過得好,關起門來之后,才知道每個人的人生都一地雞毛,沒有人的生活是容易的,我們所看到的“好”,不過是表象而已。
說到生活的“不易”,相信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如今的中年人。他們活成了最為“孤苦”的模樣,就像是一名俠客,在雨雪風霜中堅持著,只為了托起家庭的未來。
雖然說每一代的中年人都不容易,但是,在如今這個內卷成習慣,競爭壓力愈發(fā)巨大的社會當中,中年人可謂是“狼狽不堪”,活得疲累。
你不妨問問自己,為家庭付出了這么多,打拼了那么多年,你真的過得快樂嗎?也許,每個人都有掩面痛哭的時光。
活了大半輩子,到底在追求什么?值得我們深思。
02
一位70后的感慨,活了大半輩子,終究“一地雞毛”。
劉先生今年已經45歲了,人到中年的他有車有房,還有兩個兒子。看似是人生贏家的他,卻活得特別不是滋味。
年輕時候的劉先生,他從農村跑到了城市打拼,甚至還讀書進修。可以說,他在30歲之前,既擁有了學歷,也賺到了第一桶金。
有了第一桶金的他,毫不猶豫地跟自己心愛的女人結婚了。而他們的孩子,也在婚后的第一年出生了。
鄉(xiāng)下的鄰里鄉(xiāng)親都羨慕他,說他娶到了不錯的妻子,有著可愛的孩子,又有著不錯的工作,足以羨煞旁人了。
不過,自己的苦只有自己知道。劉先生在城市一直堅持下去,就是為了買到城市的一套房子,以此在大城市落戶,跳出農村的桎梏。
在劉先生39歲那年,他和妻子合力在大城市內買到了一套房。從此,他成為了房奴。同年,他的第二個孩子出生了
房貸加兩個孩子的撫養(yǎng)壓力,讓劉先生覺得,仿佛這日子過得跟“度日如年”一般。賺錢比登天還難,可花錢卻比流水還快。
03
到了43歲那年,劉先生的生活出現(xiàn)了一些變故,他所就職的公司倒閉了,而他也就順利地失業(yè)了。
失業(yè)的劉先生覺得,未來的人生,到底該如何是好呢?這讓他特別犯迷糊。
要知道,一個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夫妻倆要生活,這壓力簡直就是大到了極致。可以說,缺錢的人,根本過不好未來的人生。
后來,劉先生找到了一份工作,可那份工作的工資不怎么高,只能勉強給得起房貸,養(yǎng)得起一個孩子。沒辦法,他們夫妻兩人就只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45歲的劉先生,他在某一天深夜思考了起來,人活一輩子,到底為了什么呢?今天把錢賺了,明天又把錢花光了,這樣日復一日生活下去,又有何意義呢?
如果孩子長大之后,也過著和父母一般狼狽的生活,那他們來到這個世界的價值又是什么呢?
在大城市里面買房買車,過著“社畜”般的沒有尊嚴的生活,這所謂的人生,真的幸福嗎?
劉先生想了這些問題特別久。因為他覺得,在巨大的生活壓力面前,自己就像是生活的奴仆一般,毫無自由可言。日子,仿佛只剩下了一地雞毛。
04
有句話說得很好,雞毛一地的人,過著一地雞毛的人生。
生活就像是一片海洋,每個人都在這片海洋中潛游著,生怕某一天遇到了風浪便葬身于海底當中。但是,大多人都難以到達彼岸。
所有人都知道“彼岸”才是最美的終點,可能夠達到這個層次的人,終究是少數(shù)人罷了。
而多數(shù)人的人生,不是被海浪推著走,忘了自己的方向,就是直接被暗流給吞噬,連是否來到過這個世界,別人也不知道。
上述這位劉先生,他的經歷并不是個例,而是一種特別典型的生活例子。也許,大多人都活成了像這位“劉先生”的模樣。
想起了這么一句話,年少不知書中意,到老已是書中人。
年輕的時候讀別人的故事,總覺得故事中的主人公離生活特別遠。等我們上了一定的年紀時,才清楚地明白,也許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我們自己。
每個人都在不屬于自己的舞臺上,領著不屬于自己的劇本,按著不屬于自己的節(jié)奏,過著不屬于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像是木偶一般,行尸走肉地活著。
一地雞毛,也許就是常態(tài)。而人生的意義,也許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罷了。一切,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