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作家寫道:“所有的人際關系,其能夠維系的根源就在于個人的利益。”
人與人之間交往,到底為了什么呢?高尚點的,就是為了感情,而現實點的,就是為了金錢物質。要么情,要么利,反正不存在其他的選擇。
當我們活得孤獨的時候,我們渴望感情,認為有朋友陪伴在我們的身邊,那才是一種幸福。而陪伴,則屬于我們的理想追求。
試想,又有誰想活得孤獨呢?
當我們需要求得別人幫助的時候,我們希望別人可以施以援手。能否相互幫助,才是檢驗一段友情的最好標準。
試想,又有誰希望跟養不熟的白眼狼打交道呢?
在如今這個“社交發達”的年代里面,我們不僅有線下的社交,還存在線上的社交。特別是后者,占據了我們七八成的社交時間。
比如說在微信朋友圈里面,相信我們會交到無數的朋友,甚至加入到了不同的圈子當中,好友欄的人數不勝數。只不過,他們真的是“有情人”嗎?不見得。
朋友圈中,哪怕雙方關系再好,也要屏蔽這些人,不要心軟。
01
屏蔽連點贊之交都做不到的過客。
在線下,我們經常稱呼跟“陌生人”的關系為點頭之交。你我相見的時候互相點點頭,也算是一種尊重了。
同樣的道理,在線上,我們也經常稱呼某些朋友為“點贊之交”。你我在刷朋友圈的時候,順手點個贊,基本完成了朋友間的往來。
不論是點頭之交也好,還是點贊之交也罷,其本質,都不過是對于“淺淡的社交關系”的概括而已。像這樣的社交關系,可有可無。
某一天,當你遇到比“點贊之交”還要不如的過客時,那你會怎么選擇呢?
有些人內心比較軟,也不會做出過分薄情的事兒,那他就會用自己的熱臉,去貼別人的冷屁股,只希望別人可以與之搞好關系。
這,真的有意義嗎?毫無意義可言。
當一個人連“點贊之交”都做不到的時候,就證明他們跟我們不是一路人了。如此,我們只需要適當屏蔽就可以了,影響不大。
02
屏蔽喜歡抬杠的朋友。
在朋友圈當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么一些人——杠精。
什么是“杠精”呢?那就是你說什么,他就反對什么,甚至跟你說些陰陽怪氣的話,讓你的內心不好受的人。
同行的劉先生,上一年發了一條“年度總結”的朋友圈,誰知道遇上了杠精。別人說了一句話:“沒本事的人,才會天天發朋友圈總結。”
就是這句話,讓劉先生特別生氣,我發不發朋友圈,關他什么事兒呢?于是乎,在一氣之下,他選擇屏蔽了對方,既不看別人的朋友圈,也不讓對方看他的朋友圈,特別果決。
在你看來,這位劉先生到底做得對不對呢?
從理想化的人際關系角度來說,動不動就屏蔽自己不喜歡的朋友,那是一種無情以及沖動。
可從現實的角度來說,不論是線下也好,還是線上的朋友圈也罷,屏蔽那些自己不喜歡的人,讓自己活得高興點,那是人之常情。
一切,都需要看自己的選擇。
03
屏蔽過分消極的人。
有這么一個案例。
公司的小王由于工作不順心,所以他經常在朋友圈里面吐槽同事不好,上司不對,甚至還抱怨生活的不公。
剛開始抱怨的時候,朋友還會安慰他,跟他說一切都會過去的??墒牵⊥鯀s越說越起勁,消極的情緒特別嚴重。
慢慢地,他的朋友遠離了他,也不再跟他有太多的交流了。在朋友眼中,過分接觸這些消極的人,會影響自己的好心情。
試想,每個人的生活壓力都那么大,有些事兒只需要說一次,那就可以了,為什么還非要說那么多,影響自己以及別人的心情呢?
生活不易,如果我們討厭過分消極的朋友,那我們不妨屏蔽對方。如果能夠接納,那我們可以坦然接受。
還是那句話,適合自己的選擇,才是最好的。
04
屏蔽見不得人好的人。
在人性當中,有這么一個特點,那就是天生的“見不得人好”。
你過得好,別人會嫉妒你,甚至會忌恨你。而你過得不好,別人會嘲笑你,甚至認為你也就那樣,只能越活越倒霉。
跟這些人往來,毫無意義。
就像陳先生,他把孩子考上985大學的喜訊發到了朋友圈,誰知道親戚以及兄弟姐妹,一個人都沒有點贊,只有朋友以及某些外人留下了痕跡。
那一刻,他就在思考,祝賀別人取得不錯的成就,這都做不到,難道親戚的關系就這么淡漠嗎?
后來,陳先生想明白了,不要低估了人性,不要高估了人心,見不得人好,那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事兒。
如果實在接受不了,那就屏蔽對方。反正,如何做,那是我們的自由,只要我們感覺到舒服,那就足夠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