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仕強教授說過,人生最大的追求,最大的本事,到底是什么?不過是善終,求得好死。
談到“善終”二字,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特別忌諱,認(rèn)為談及生死就是不好的事兒,認(rèn)為不說才是一種吉利。
其實,任何事兒,我們都需要面對。也就是說,掩耳盜鈴,以及假裝不知道,那是沒有用的。該要面對的事兒,我們始終要面對。
一個人最好的結(jié)果,為什么是“善終”呢?中國人講究的,就是好聚好散,來時安好,去時安好,有始有終,不會受到什么折磨。
對此,孔子曾說過:“時也命也,慎始善終,盡人事而聽天命。”
在孔子看來,你我這一生的經(jīng)歷,不過是時機以及命運的軌跡罷了。人,只要做到謹(jǐn)慎地開始,安心地老去,做好自己的本分,那就可以了。
只不過,并非所有人都能“有始有終”。有相當(dāng)一部分人,到了年老的那一刻才懺悔,但已經(jīng)沒有用了,也沒有后悔藥可吃了。這個時候,不得善終的情況,就會出現(xiàn)。
你早晚會明白,一個人能否善終到老,要看這幾件事。
02
第一件事:有沒有對得起天地良心。
古人說得好,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動念已先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我們做了什么事兒,哪怕瞞得過別人,也瞞不過老天。上天,那是不可欺騙的。因為我們意念一動的那一刻,我們的良心就知道了。
善良以及罪惡,到頭來都是有報應(yīng)的。只是有些人報應(yīng)得比較早,而有些人報應(yīng)得比較晚罷了。
談到良心以及報應(yīng),很多人都不以為意,覺得那都是唬人的。其實,像這樣的觀點,終究還是短視了一點。
等人上了年紀(jì)了,良心不安了,遇到問題了,整天擔(dān)心受怕了,那比任何的懲罰都要可怕。更何況,在最后的那一刻,善惡,會審判我們的這一生。
做人問心無愧,哪怕不能大富大貴,也至少能夠安心歸去。而做人問心有愧,做了很多惡事,哪怕沒有受到規(guī)則的制裁,也會受到良心的譴責(zé),無法善終到老。
03
第二件事:有沒有修養(yǎng)好自己的德行。
《周易·系辭下》:“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一個人,如果他品德不行,但是有一定的地位,那他就會惹來災(zāi)禍。有多少德行,就做多大的事兒,才是你我最好的選擇。
德行這種東西,看不見,而又摸不著,為什么會顯得那么重要呢?
《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人之德行,就該如同大地一樣,能夠承載起你的位置、財富以及追求。如此,在“德可配位”的過程中,安安心心地老去。
曾見過一些人,德行不夠,但去到了一定的高位,等退下來的時候,都不敢退,滿心憂慮,甚至怕別人來報復(fù)。這,就是上文談到的“德不配位”。
人要想善終,那就得修養(yǎng)好自己的品德,盡好自己的本分。其它的事兒,就不要強求太多,順其自然就好。
04
第三件事:是否做到“盡力”活好這一生。
所謂“天道忌滿,人道忌全。”
沒有一個人能夠活得完美無瑕,也沒有一個人能夠擁有順?biāo)煨囊獾娜松_@個時候,遺憾以及后悔,就出現(xiàn)了。
但是,有可能是這些遺憾和后悔,會讓我們晚年受苦,沒有善終的結(jié)果。
對此,有些人就特別疑惑,人生本就不能完美,遺憾也時常存在,為什么有遺憾還會讓人無法善終呢? 這不就是矛盾嗎?
這看似是矛盾,可實際上,卻是正常的事兒。有些人的遺憾,那是由于自己沒有盡心盡力而造成的,當(dāng)然遺憾終生。而有些人的遺憾,則是盡力而為后的坦然,自然可以安心到老。
人,雖然不能做到?jīng)]有遺憾,但我們一定要做到“盡力而為”。就像孔子所言的“盡人事而聽天命”,就像孟子所言的“雖千萬人吾往矣”,就像諸葛亮所言的“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05
第四件事:是否為自己活過一場。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呢?最基本的意義,不過是為了“活著”罷了。
既然要活著,那到底是為了誰而活著呢?為了自己,為了孩子,還是為了社會呢?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唯有看見了自己,為自己活過了一場,那我們才能更進一步地看到天地,最后看見蕓蕓眾生,看透紅塵俗世。
試想,我們連為自己活著都做不到,又何談為了家庭和社會而奉獻自己呢?
年輕的時候,有什么夢想,那就去追求;中年的時候,有機會去完成自己的心愿,那就去嘗試。哪怕到了晚年,可以活得瀟灑點,那為什么要束縛自己呢?
聽從本心,修養(yǎng)德行,盡力活好這一生,對得起天地良心,相信人可以善終到老。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