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網絡數據顯示:在2021年,全國的平均離婚率已經到了40%。而結婚率,從2013年的9.9%,下降到了2021年的5.4%,呈現連續8年下降的趨勢。
從數據上看,我們能發現,10對夫妻里面,就有4對夫妻選擇離婚。而結婚的人數,卻越來越少,甚至有些人還出現了不婚的心理。
結婚,理應是人類的天性,生兒育女,也應該是人類的追求。尤其在重視“傳宗接代”的中國,理應不會出現不結婚,輕易離婚的情況,可為什么如今卻出現了呢?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一連串的問題發生的背后,終究存在著無法協調的矛盾和壓力。
對此,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如今的婚姻,到底出現了什么矛盾?如今的婚戀關系,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難道說以“愛”為主導的婚姻,已然消失不見了嗎?
其實,所有的問題,都跟家庭、觀念、金錢、人性、生活壓力和大環境的情況息息相關。
可以說,這就像是一個“多米諾骨牌”,只要某一個部分出現了問題,其他的部分也會受到影響。就跟蝴蝶效應一樣,小小的變化,就能引起巨大的波瀾。
02
從90后開始,人們的結婚意愿越來越低。
據統計,90后這個群體有1.7億人,而結婚的夫妻只有1000萬對。也就是說,1.7億人,只有2000萬人結婚了,結婚率不足10%。
而90后的離婚率,也達到了35%。簡而言之,在結婚的這2000萬90后當中,就有3對或者4對夫妻選擇離婚。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離婚率呈現出平緩上升的趨勢,那離婚的90后只會越來越多。
如今的90后,最大的已經32歲,而最小的也有23歲,都到了適婚的年紀,為什么他們對婚姻如此抗拒呢?
有專家提出過這么一個觀點:年輕人的壓力特別大,對于婚姻的期待值特別低,觀念也逐漸偏向于開放,那結婚人數的占比就不會太高。
從生活的角度來說,90后這一代人,面臨著高房價,面臨著高價格的婚姻,面臨著冷漠的婚姻交易,這讓他們對婚姻失去了興趣。
當然,有諸多的90后連自己都養不起,那對于婚姻的責任,對于愛的肩負,那就無從談起了。這,是90后的無奈,也是年輕人的無奈。
03
婚姻的本質,早已跟“愛”無關。
以往我們都說,此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而如今的人們都說,此間早已無愛,只剩一地雞毛。
生活,仿佛只剩下了那一門生意,只剩下相互交易的追求。而對于愛,人們往往缺少了期待,逐漸活得物質且現實起來。
有記者采訪過年輕人,你們到底有什么樣的結婚條件呢?
據統計,超八成的年輕女性都認為,男方有自己的房子和車子,這是最基本的條件。而男方如果在編制內,有著穩定一輩子,且旱澇保收的工作,會更好。
而大部分的年輕男性都認為,只要女方跟自己的三觀相似,家庭背景相差不大,那就可以了。
其實,這就存在矛盾了。女方希望還未結婚之前,男方就有車有房。而男方希望,雙方的家庭背景都差不多。如此,不就成為了一門生意了嗎?
年輕的男人不可能只靠自己就能買得起城市的房子,一般來說要掏空6個錢包。而年輕的女人,也不可能輕易托付自己的終生。慢慢地,結婚率偏低,就很正常了。
04
一切,都是矛盾。
如今,出現了這么兩個矛盾。
矛盾一:農村的男性青年,打光棍的人數越來越多。而城市的男性青年,雖然有選擇,但結婚意愿卻越來越低。
矛盾二:據統計,有超過一半的女性更偏愛一線城市或者二線城市的男性。尤其是一線城市北上廣深,更為了年輕女性婚嫁的首選。
這兩個矛盾,又引發了第三個矛盾,如今北上廣深的男女比例逐漸均衡,甚至還出現了女多男少,大齡女青年,比大齡男青年要多的局面。
一句話就能概括,農村的男性逐漸被拋棄,而城市的男性逐漸被青睞,可城市男性的壓力最大,結婚的意愿最低。于是乎,結婚矛盾就無法調解了。
對此,很多網友會說,為什么婚姻會變成如今這個樣子,年輕人就不能妥協嗎?
其實,無論說什么,都改變不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現實。男性希望往高處走,而女性,當然也希望往高處走。
在結婚這件事上,每個人都沒錯,錯的只是物質的觀念,跟婚姻的觀念產生了沖突罷了。而這種物質沖突,無法解決。
婚姻的本質,只是各取所需而已。能夠在一起,就在一起。而不想在一起,就離開。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