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個人真正的本事,其實就是“大智若愚”。
表面上的愚笨,就是為了掩蓋背地里的精明。人,越是有本事,越是有想法,就越是不能輕易地表現(xiàn)出來,而是需要“該裝就裝”。
很多人不明白,該裝就裝,一點也不真實,這不就讓自己越活越累嗎?
在人情社會里面,虛偽到極致的人太多了,哪怕是我們的親人,也不見得是真實的。如此,我們就不能過分一廂情愿了。
對于外人,我們不能一廂情愿。哪怕對于兒女,我們也不能一廂情愿。
人老了,其實誰都靠不住。最靠得住的,莫過于自己,以及那永遠忠誠的資產(chǎn)。當然,這就有點“物質(zhì)至上”的感覺了。
只不過,人是會變的,而資產(chǎn)是永遠都屬于我們的。這,就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該裝就裝,千萬不能讓別人摸清我們的底細,也不要讓別人掐住了我們的命門。
人過六十,要學(xué)會對兒女“裝”,將這三個秘密爛在心底。
02
人過六十,要把“金錢資產(chǎn)”的秘密藏心底。
有句話說得很好,金能引來虎,銀能招來狼。
金錢物質(zhì),能夠給我們招惹來無數(shù)的猛虎和豺狼。一旦我們守不住屬于自己的金錢,那我們的下場,其實也不會太好。
談到“金錢物質(zhì)”,人們的第一反應(yīng),莫過于“低俗”,認為這些所謂的錢財,都不過是一些毫無意義的俗物罷了,根本毫無意義。
但是,越是俗物,就越是符合人們對于世道的追求。要知道,錢財是物質(zhì)基礎(chǔ),而幸福的生活,則是高層次的精神享受。
沒有錢,就不會高雅的生活。生活中的一切,包括我們未來的養(yǎng)老,都不可離開“錢財”二字。
對于家庭資產(chǎn)的秘密,我們能不對兒女說,就不要對兒女說,因為人心叵測,沒有人能夠保證兒女就一定孝順父母,直到父母老去的那一天。
既然難測,那我們就不要考驗人性了。有些事兒,自己知道就好。守口如瓶,才是王道。
03
人過六十,要把“家庭矛盾”的秘密藏心底。
有道是:“多說多錯,不如不說,絲毫不錯。”
家庭中出現(xiàn)了什么糗事,發(fā)生了什么矛盾,我們還是盡量不要外揚比較好。說得越多,引起的矛盾就越多,關(guān)系就越不安穩(wěn)。
就拿父母和兒女的矛盾來說,你覺得是攤開來說比較好呢,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比較好呢?
從理想化的角度來看,那肯定是攤開來說比較好,讓你我都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兒,其中有什么矛盾,才能更好地解決這些禍事。
可是,理想化的一切,終究很難成為現(xiàn)實。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追求,這就注定了,有些事兒是不能明擺著說出來的。
所謂“看破不說破”就是這個道理。
既然如此,那我們的第一選擇,就應(yīng)該是把“無法訴說”的家庭秘密藏在心底,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說出來,直到時間淡化了一切。
04
人過六十,要將“瑣事”爛在心底。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在這個世上,到底什么事兒會影響到人們的做人態(tài)度呢?是大事,還是瑣事呢?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所有雞毛蒜皮的小事兒,都會讓人變得一地雞毛。
在家庭中,我們看到一點瑣事,就忍不住說出來,覺得這是自己對于家庭和兒女的責任。于是乎,我們就被兒女嫌棄了。
兒女為什么會嫌棄父母呢?況且,父母也沒有做什么錯事,就是把瑣事說出來而已?
大事,對每個人都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那是無法避免的事兒。而瑣事,則涉及到某些人的隱私和底線,一旦我們隨意說出來,就等于觸犯別人的利益了。
無論是父母,抑或是兒女,只要某一方的利益受到影響,另一方的態(tài)度就不會太好,而是選擇懷恨在心,或者錙銖必較。
當然,我們會認為有親情血緣存在,兒女就不會對父母有多大的意見。這,只不過是我們的臆想罷了。有太多的血脈親情,都敗給了現(xiàn)實。
人老了,對于某些瑣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好。
05
寫到最后
父母,理應(yīng)跟兒女真誠相待,為什么非要跟兒女“裝”起來呢?
裝,并非是壞事,而是現(xiàn)代人都缺乏的做人策略。尤其是在家庭當中,不懂得“裝”,又何談淡化某些不必要的矛盾呢?
應(yīng)對矛盾真正的行為,莫過于我尊重你的選擇,你也尊重我的生活,雙方都互不影響,互相給對方一點自由。我想,這才是“平淡如水”的長久關(guān)系。
關(guān)系這種事兒,說起來很好處理,可在現(xiàn)實中,有太多人都因為“做人真實”而吃虧了。如此,三分真實,七分妥協(xié),那就可以了。有些話,也不妨藏于心底。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