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年來,“單身”的勢頭愈發凸顯,選擇一個人生活,不婚不育的人越來越多??梢哉f,這是快節奏下的社會產物。
《2021年中國當代不婚主義白皮書》中有這么一個數據:全國約3億人單身,不婚人群占25%
也就是說,4個人里面,就有一個人選擇單身。而且,這種趨勢,還在年輕人這個群體中蔓延開來。未來,單身的人數只會越來越多。
在這三億的單身人口當中,其實包括了還未結婚的年輕人(30歲之前)、大齡男女青年(30歲之后),以及結婚之后又離婚的單身人士。
當然,未婚的年輕人以及大齡男女青年,他們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這說明了一個現象,當代年輕人,對于婚姻的熱衷程度,貌似不怎么高。
在網絡上,還出現了這么一個名詞——恐婚族。
以往的人們,會為了結婚而感覺到快樂,會為了洞房花燭夜而感覺到期待,會為了擁有愛情的結晶而感覺到幸福??扇缃竦娜藗?,卻逐漸對此感覺到恐懼。
這,是不怎么正常的現象。當然,一切的問題,都是有根源的。
02
單身的趨勢,正在年輕人群體中蔓延。
人們恐懼的,到底是婚姻,還是人呢?很遺憾地說,婚姻只是一種形式,而說到底,還是“人”這個主體出現了問題。
從《2021年中國當代不婚主義白皮書》中,我們可以發現,女性的單身意愿,達到了29%,而男性的單身意愿,也達到了22%
說得難聽一點,就是在10個女孩當中,有3個女孩是選擇單身的,而在10個男孩里面,也有2個男孩是選擇單身的。這,就是當下最不正常的情況。
更重要的是,80%以上的年輕人,對如今的婚姻持有“搖擺”的態度。自己不想結婚,但又不好意思說出來,內心也比較糾結,受到了傳統觀念的影響,左右為難。
為什么如今的年輕人,會對婚姻“左右為難”呢?
有人提出過這么一個觀點,由于信息網絡的發展,以及生活壓力的提升,年輕人對于世界的認知越來越清晰,所以他們對于婚姻的早熟,影響了他們對于婚姻的選擇。
其實,越是在大城市,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這種單身的情況更是突出。僅僅是北京一個城市,剩女的數量就超過了80萬。
這,終究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不可避免的問題。
03
恐婚背后的原因:恐男癥和厭女癥的出現。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恐懼婚姻的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網絡上有這么兩個詞匯,恐男癥和厭女癥。顧名思義,就是男人厭惡女人,女人也恐懼男人,從而雙方形成了固有的認知,產生了矛盾。
先談談“恐男癥”。
由于網絡的發達,女性所接觸到的男性出軌的案例越來越多。更重要的是,如今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女性對于安全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如果男性給不了自己安全感,那婚姻就沒有意義的。于是乎,她們希望男性可以溫柔體貼,有車有房,至少不讓自己的生活水平變差。
但是,由于現實的差距跟理想的差距相去甚遠,所以“恐男癥”逐漸萌發。
再談談“厭女癥”。
這恐男癥和厭女癥,是相輔相成的。男性覺得,女性的要求太高,自己工作一輩子都買不起房子,也無法達到對方的高要求,所以他們出現了“悖逆”的心理,寧可不再傳宗接代,也不要活得卑微。
于是乎,恐男癥和厭女癥,就成為了年輕人的一塊“心病”。
04
現實中的恐男癥和厭女癥,真的那么嚴重嗎?
在如今的“婚戀市場”中,有這么一句話:“沒車沒房的人一般沒有資格相親?!?/p>
其實,這就特別矛盾了。女性希望找個有安全感的男人,而男性則希望找個不計較物質的女人。這,就會讓兩人的觀念產生沖突。
試想,連觀念都產生沖突,那后續的問題,不就越來越大了嗎?
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曲黎敏教授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婚姻制度是反人性的,目前95%的病都是婚姻導致的?!?/p>
其實,所謂的“反人性”,不過是你的需求我無法滿足,而我的需求你也無法滿足,于是乎相互拉扯,相互瞧不起,相互分開罷了。
就拿如今的“婚前財產公證制度”來說,為什么男人非要公證,而女人就覺得男人不靠譜呢?就是因為男人懷疑女人,沒有給她一定的安全感。
當然,安全感是相互的。由于如今不勞而獲的情況太多了,導致厭女癥的出現。而厭女癥出現的同時,又導致恐男癥的出現。這,就是“多米諾骨牌效應”的結果。
男人,沒有錯。女人,也沒有錯。錯的,只是這個“不信任”的環境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