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些年來,有這么四個字進入了大眾視野——親子鑒定。
何謂“親子鑒定”呢?
從生物醫學的角度來說,是指運用生物學、遺傳學以及有關學科的理論和技術,根據遺傳性狀在子代和親代之間的遺傳規律,判斷被控的父母和子女之間是否親生關系的鑒定。
而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一種鑒定兒女是否你所親生的技術。
談到“親子鑒定”,其實很多人都不以為意,覺得毫無價值。可實際上卻是,隨著婚姻關系的逐漸混亂,如今的“非親生率”,那是特別高的。人,還是不要自己騙自己了。
百度百科有這么一個數據:“2006年以前,鑒定結果出來,是親生的占比90%以上。近兩年,不是親生的例數增加了,所占比例也提高了,有約20%案例的鑒定結果不是親生。某些地方可能會達到30%甚至更高。”
從數據來看,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在某些地方,很有可能存在非親生子女的情況。十對夫妻當中,就有兩對夫妻的兒女,是“非親生”的。
這,對于無數家庭以及夫妻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一般的打擊。
02
為什么“非親生率”會如此之高呢?
一位DNA鑒定師講述過她的從業經歷。
中國第一代DNA鑒定師鄧亞軍說過,在2004年剛進入到DNA鑒定師行業的時候,她就遇到了一件讓她難以忘懷的事兒。
某一天,一位女子在一位男子的陪伴下,帶著一個小孩來做DNA的檢驗。女子私下跟鄧亞軍說,自己的家庭脆弱,希望她可以幫忙“照顧”一下。
初入江湖的鄧亞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還是堅持科學“真實至上”的原則,將男子和小孩雙方的毛發進行鑒定。
結果還未出來之前,鄧亞軍發現,女子身邊的男人已經老態龍鐘,最少有五十多歲了,可女子特別年輕,應該比男人小了二三十歲左右。
由于那時候檢驗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她收到了女子的警告信。女子說,如果你不懂事,那我就去告你。對于女子的警告信,鄧亞軍并沒有說什么,只是看了就算了。
結果出來了,這孩子并非是那個老男人的親生子。女子自然也就被拋棄了。
后來,鄧亞軍才了解到,原來那個老男人是一個身家上億的富豪,女子之所以警告她不要說出真相,就是為了“騙取”老男人的家產。
03
在往后十幾年的從業生涯中,鄧亞軍遇到了無數“奇葩”的案例。
過了幾年,有三個男人陪著一個懷孕的女子來進行“親子鑒定”。通過檢驗,鄧亞軍發現,這三個男人都并非是孩子的親生父親。
在檢驗室門外,這三個男人還有說有笑,稱兄道弟,甚至還互相遞煙,一點都不像情敵。這,讓鄧亞軍懷疑女子的職業以及身份。
還有一件事,也讓鄧亞軍的心理受到了沖擊。
有一次,一位父親帶著雙胞胎的兒女來做親子鑒定。結果出人意料,原來這“一胎雙胞”的龍鳳胎,并不完全是他的孩子。一個孩子是他的,而另外一個孩子是其它男人的。
據鄧亞軍解釋,很有可能是男人的妻子,在懷孕的時候,又在極短的時間內,連續跟其他男人有過關系,所以才造成這樣的情況。
鄧亞軍自己也感慨,在DNA鑒定師這一行待久了,也慢慢地看透了“婚姻”的真實和虛偽了。非親生子的事兒,很常見,“毀三觀”的事兒,也超乎了常人想象。
這個世界,只有你想不到的事兒,沒有人做不出來的事兒。也許,有很多人,都成為了便宜父母,幫別人養了十幾二十年的孩子,到最后還被人蒙在鼓里。
04
談到這里,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造成百度百科中“20%非親生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想,有這么三個原因。
首先,現代人的觀念逐漸開放,對于倫理以及親緣血脈的事兒,逐漸漠視,所以造成了上述這些“毀三觀”的情況。
對于這種毀三觀的事兒,其實并非是某一方的問題,而是男女雙方的責任。要知道,一只手掌是拍不響的,包括第三者,也是造成婚姻破碎的關鍵之一。
其次,婚姻的“信任感”逐漸降低。就像《喬家的兒女》中的喬二強,被孫小茉的母親欺騙了,覺得這孩子是自己親生的,所以他內疚萬分。
后來,幸好孫小茉良心發現,才告知了喬二強真相。可現實中,又有多少個誠實的“孫小茉”呢?我想,基本沒有。
最后,當代的婚姻,逐漸“名存實亡”,而孩子,也有可能是他人謀取錢財的工具。這一點,我們只要看看鄧亞軍所談論的第一個案例,就一清二楚了。
在這里,還是要說,婚姻,還是要“忠誠”一點比較好。欺騙到最后,很有可能會造成悲劇。有些悲劇,還是不可彌補的。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