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網絡上有這么一句話,如今的職場環境,對中年人特別不友好。
現如今的職場定律,就只有一個特別突出——35歲職場淘汰潛規則。只要你到了35歲,那你就很容易被淘汰。
這一點,我們只要看看大廠“畢業”的程序員就知道了。
入職互聯網大廠的程序員,基本都是985本碩博畢業的高材生。但是,由于每一屆都有大量的本碩博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所以大廠員工的“淘汰率”和“替代率”就特別高。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不會被替代,可是,崗位是有限的,而競爭者是眾多的。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很多人都會被淘汰。
這個時候,就有人提出了一個觀念,不如自己創業,當老板比較好。
說實話,在大型公司兼并中型公司,中型公司收購小型公司的今天,創業是特別艱難的。基本十個創業九個輸,還有一個要跑路。
生活,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簡單。職場,也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容易。到了中年,我們就需要為自己想好出路了。
02
一位46歲中年人的心聲,研究生畢業,中年失業,終究是無奈。
陳先生在40歲之前,就在一家大型的互聯網公司當中做程序員。由于十多年前的互聯網市場還在發展,依舊沒飽和,所以那時候沒有35歲定律,他也能在公司待到40歲。
40歲那年,他從公司離開了,去到了中小型的互聯網公司繼續奮斗。由于他有經驗,也是大廠的員工,所以他順利入職了。
過了五年,也就是在2021年的時候,公司因為業務下滑,所以裁減了很多部門,同時也辭退了所屬部門的員工。這當中,也包括陳先生。
在陳先生看來,我在大廠工作過,也在中小型的公司干過活,肯定能夠在其他的公司找到工作。誰知道,他到處投簡歷,可還是石沉大海。
他突然感慨,也就過了幾年,為什么互聯網的就業市場會變得如此“擁擠”呢?為什么研究生畢業的自己,還是會被人拒之門外呢?
后來,有一位當HR的朋友告訴他,如今互聯網的市場環境也不太好,內卷也特別嚴重,什么985博士應聘工作的情況比比皆是,那你如何競爭呢?
這位HR也感慨,也許裁到最后,就只能把自己也裁掉了。
03
陳先生的經歷,也許是大部分中年人的遭遇。在職場逐漸“看不起”中年人的今天,中年人失去了工作,貌似就只能打零工過日子了。
如果是編制當中的職工,那還算不錯,至少可以安穩一輩子。可要是編制外的職工,那就比較慘了,不安穩那是常態。所以,如今很多人一窩蜂去考公考編,也是有道理的。
可是,人到中年,早已沒有了考公考編的資格了,那他們就算想考,也無能為力。這個時候,他們又能怎么辦呢?
據說,如今網約車的司機越來越多,而且有大部分都是中年人。哪怕在送外賣的崗位上,也逐漸出現了中年人的身影。
圈中有一位產品經理,四十多歲了,開了兩天的網約車,就干不下去了。他感慨,一直坐在車上,一坐就是一整天,身體根本就受不了。
但是,又沒有企業肯收留他,所以他就只能另謀出路了。
他說了這么一句話:“以前在大公司工作的時候,總覺得自己了不起。后來被辭退了,才發現如此無能為力。把平臺當成能力,是人最大的愚蠢。”
人,只有經歷過了,才會明白,平臺不等同能力。每個人,都是可以被替代的。
04
談到“被替代”這三個字,就想起職場中的一句話:“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于是乎,大學生的群體,就逐漸頂替了農民工的位置。近幾年來,網絡上也出現了一個段子,3000元或許請不到一個農民工,但一定可以請到一個大學生。
這說明了什么?“被替代”的情況,已經特別常見了。
在一些985大學畢業生當中,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了。因此,他們就過分高看了自己。過幾年后,或者中年后,他們才認識到,普通人,只能被替代。
不說985的大學生,就說日常工作的普通人。
比如說看門的保安,現在有了智能機器人,我想,他們也應該離被機器人取代,不遠了。
比如說掃地的清潔工,現在有了掃地機器人,還有智能掃地機,我想,他們也應該離被機器人取代,不遠了。
比如說體力勞動的工廠工人,現在有了智能機器人,我想,他們也應該離被機器人取代,不遠了。
哪怕現在沒有被替代,那幾年后,甚至十年后呢?跟人類競爭的,不僅有“人類”本身,還有人類創造出來的“機器人”。
可以說,內卷,并不會結束。未來的內卷,會更嚴重,因為我們的競爭者,還多了人工智能。這,才是人世間的真相。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