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禪師說過,塵世萬物,因果不虛,報應不爽。
這塵世間的一切人與事兒,本就受到“因果”的影響。你當下做出什么選擇,這是因。你未來會迎來福氣,還是禍患,這是果。
就跟物理學的“公式推導”一樣,你給出了這些條件,那你才能把這個公式或者這個結果“推理”出來。人生之軌跡,也是如此。
你跟兄弟姐妹的關系好不好,你跟父母的感情怎么樣,你的家庭會不會穩步發展下去,這都是可以預測的。所謂“物無妄然,必有其理”就是這個道理。
就拿上文談到的“兄弟姐妹”來說,你覺得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會受到什么影響呢?
父母在世,沒有人會主動挑起紛爭。哪怕存在矛盾,也沒有人敢把矛盾挑出來。而父母離開之后,矛盾就無法隱藏了,兄弟姐妹終究會反目成仇。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有太多的兄弟姐妹,為了某些利益,最后翻臉不認人了,特別無情。也許,這一切,都跟因果有關。
02
兄弟姐妹的仇怨,受到“人性”的影響。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都是一個媽所生的孩子,為什么他們不能團結一致,會有相互傷害,相互仇怨的行為舉止呢?我想,有這么兩個原因。
第一, 兄弟姐妹的距離太近了,直接觸犯了“刺猬法則”。他們就如同兩只渾身帶刺的刺猬一般,越是靠近,就越是相互傷害。
第二,越是有點關系的人,越會產生“見不得人好”的心理。他希望超過你,你希望超過他。這種相互攀比的心理,終究會刺激雙方的關系。
很多人都不理解,難道上述這兩種心理,無法克服嗎?
不是無法克服,而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克服。就拿“分家產”這件事來說,你舍得讓出更多的財產繼承權給兄弟姐妹嗎?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占大頭,別人只占一小部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性本私”。人之本性,終究是利己的,不會因為親情和血緣關系,發生任何的改變。
這些“相互爭執”的事兒,其實在我們小的時候,就出現了。
父母對每個孩子,很難一碗水端平,所以就有孩子感覺到不公平。他們不敢怨恨父母,就只會怨恨兄弟姐妹。也許,這小時候的仇怨,會持續一輩子。
03
父母走后,兄弟姐妹的關系,很大幾率會變壞。
古希臘哲學家說過,人類本不該走極端,可他們的一切行為都在走極端。
受到儒家思想熏陶的我們,會對“中庸”二字特別深刻。可是,又有誰能做到中庸呢?很少人做到中庸,多數人都會走極端。
對待兄弟姐妹,很少人能夠做到寬容體諒,也很少人會不計較。絕大多數人,要么把仇恨記在心里,要么對兄弟姐妹毫不設防。
前者,一般都是睚眥必報之人。后者,一般都是被人欺負的爛好人。這所謂的爛好人,只要被欺負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也會爆發的。
有這么一個家庭,父母走后,兄弟姐妹之間就明爭暗斗了起來。大哥認為,二弟拿了祖屋,那是父母老糊涂了。而三弟比較老實,就當起了和事佬。
誰知道,身為和事佬的三弟,竟然被兩個哥哥盯上了,大哥希望拿到他的地皮,二哥希望買下他所分到的房子。到最后,老實的三弟也加入到了爭執當中。
兄弟姐妹的關系,其實特別復雜,一旦牽扯到了錢財利益,那它就會被逐漸撕裂。
04
兄弟姐妹相殘,那是有因果的。
有很多父母,都知道孩子之間存在矛盾,可他們就是不懂得化解,以至于讓矛盾越積越深,等父母走了之后,才突然間被引爆。
退一步來說,如果父母事先就把矛盾給平息了,讓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自己也做到一碗水端平,那他們之間的關系,會不會就更好呢?
父母所種下的因,后面所得到的結果,也許會讓子孫后代來承擔。
另外,就是兄弟姐妹之間的問題。假如每個人都有謙讓之心,控制好不必要的欲望,只拿回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家產,不爭也不怨,會不會就更和諧呢?
很遺憾地說,父母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兄弟姐妹也做不到控制自己的欲望。因為人性本就是貪婪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心”之處。
父母可能會偏心小兒子,兄弟姐妹可能會針對那個被父母所重視的孩子。就像古時候皇室操戈的情況一樣,終究是無法避免的。
我們總認為,同室操戈之事兒,只發生在皇室當中,而不會發生在平民大眾身上。其實,我們都錯了,只要是人,就肯定會相互爭斗。
所以說,這萬事萬物,都是有因果的。要想把因果化解掉,那是反人性的事兒。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