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生是一次隨興的旅程,身體是靈魂借住的客棧,對于茫茫無涯的時間而言,今生只是過客。 ”
來到人間成為過客,都是有“使命”的。有些人的使命是為了做成一番大事業,有些人的使命是為了給某些人報恩,有些人的使命是為了還債......
做成一番事業和報恩,這兩件事還是很好理解的。唯一讓人迷茫的,就是“還債”二字。人,為什么需要來到這個世界“還債”呢?
若無虧欠,便不會相見,更不會誕生于世。就是因為我們虧欠了別人,所以我們無法擺脫這些“因果”,就只能來到人間償還自己的“債”了。
有些債是“情債”,有些債是“錢債”,而有些債則是“命中注定之債”。這些債,哪怕我們想逃避,也逃不掉。因為該承受的業力,誰也無法改變。
想起這么一句話,前世因,今世果。前世虧欠,今世償還。
來到人間的我們,只要還了這三種“債”,此生就圓滿了。
一、仇怨之債。
有的人來到你身邊,會對你特別好,這是貴人。而有的人來到你身邊,會傷害你,甚至讓你人財兩空,這是“討債”之人。
就拿“敗家子”來說,他降生到你的家庭,并不會孝順你,也不會對你好,就是來將你的家產揮霍一空的。
對于敗家子,所有人都覺得是父母的教育不當所導致的。實際上,一部分原因,跟教育有關。而另一部分原因,跟因果有關。
你在前世虧欠了他,那你在今世給他一些補償,你們倆的恩恩怨怨就“一筆勾銷”了。
如果敗家子這個例子不夠典型,那我們不妨看看身邊的小人。為什么這些人,在別人面前是君子,而在我們面前則是小人呢?
因為他一看到你,就對你產生了厭惡的感覺。這種感覺,是天生的。既然如此,他不就只能算計你了嗎?
對于所有的仇怨之債,我們沒必要有任何抗拒的心理,坦然一點,樂觀一點,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解決之法。
二、恩情之債。
在這個世界,既然有“報仇討債”一說,自然就肯定有“感恩還債”一說。
你在上輩子得罪了小人,所以他這輩子來找你討債。反之,他在上輩子幫助了你,這輩子你們又相遇了,那你也會主動地向他報恩。
這個人,有可能是你的父母,有可能是來找你幫忙的人。
望著逐漸老去的父母,很多人都會勒緊褲腰帶,將余錢用來給父母養老,就希望他們活得安穩一點。這,既是他們的義務,也是對于父母的感恩之情。
除了父母,在外面你還會遇到一些“看得比較順眼”的人,他們來求你幫助,你立馬就答應了,根本不會拒絕。
你也不知道為什么自己會答應,反正內心深處有個聲音在勸你,要你幫助這個人。如果你不幫助,你又會內心不安,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兒。
這所謂的“內心不安”,就受到“因果”的影響。你欠了別人什么,你就需要償還別人什么,所謂“欠債還錢,天公地道”就是這個道理。
三、感情之債。
俗話說:“百年修來同船渡,千年修來共枕眠。”
緣分這種東西,那是說不明白,也很難講清楚的。因為它就像是無數根若隱若現的絲線,一直纏繞在我們的身邊,同時也引導我們一直走下去。
最形象的,就是許仙和白娘子,為什么前者和后者會相遇,甚至相愛?就是因為前世的救命之恩,牽扯來了這段緣分。
夫妻或者情人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為什么他和她會一見鐘情,而不跟別人一見鐘情?說到底就是他跟她有著不可分割的緣分。
有些夫妻還未結婚的時候,就分隔天南海北,按道理來說是一輩子不會相見的。誰知道他們相見了,還相愛了,這就是“命中注定”的姻緣了。
這種“情債”,不一定都是好的,也有一些是孽緣。只不過,如果我們命中真有情債,那我們也只能默默承受。這,都是人生于世的“歷練”。
歷經人間千百事,只為渡盡有緣人。
寫到最后
復旦大學的王德峰教授說過,每個人的身上都有業力,只是每個人的業力有大有小。
你跟他的緣分比較深,業力比較大,你們相遇也是必然的。你跟他的緣分比較淺,匆匆一面就沒了,那你們在往后余生就不再相見了。
對于這塵世間的“債”,我們不要糾結,也不要惋惜,更不要內心不甘。一切之事兒,存在即道理,出現即真相。
我們無法改變現實,就只能接受現實,做好自己的本分,履行好自己的義務,慎始善終,不辜負相遇,也不辜負這百年人生。
一切,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