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單身年輕人的增多,以及退休大潮的出現,養老的寒冬,其實已經來到我們的身邊了。
養老,為什么會愈發變得艱難呢?因為養老是需要資源的。需要養老的人越來越多,而資源的數量恒定,那就會引起養老內卷,讓老年人都參與到了競爭當中。
就跟年輕人的職場內卷是一樣的,高端崗位很少,資源恒定,可名校畢業的本碩博年年都有,數量還特別多,那入職高端崗位的競爭,不就引起內卷了嗎?
年輕人的內卷還好,至少985、211的本碩博才有資格到大公司內卷,其他的基本就去中小公司了。而老年人不一樣,基本每個人,都需要“養老”。
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養老的難度越來越大了,普通人也沒啥競爭力,那他們該如何熬過寒冬,在寒冬當中過點滋潤的小日子呢?
其實,有很多事兒,既要看大環境,也要看自己。自己選擇過什么樣的生活,這當中的“選擇”才是最為重要的。
養老大潮將至,普通人要在這些事上“少折騰”。如此,晚年才能安穩。
一、少在“兒女”的事上折騰。
前段時間,看到過這么一個案例。說的是某二線城市的一對父母,為了兒子能夠在超一線城市結婚,就掏空了家產,勉強給孩子付了一百來萬的首付。
孩子自己也掏了五十多萬出來,勉強在超一線城市上了車。同時,孩子每個月的房貸就超過了一萬五,還要養家庭,這讓孩子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由于孩子在985大學畢業,在大城市領著兩萬多一個月的工資,所以他覺得一萬五以上的月供,還能勉強承受。
不幸的是,在今年,兒子失業了,老婆懷了二胎,房貸還不起,一系列的悲劇就出現了。身為父母,他們只能“空悲嘆”,因為他們再也沒有錢來幫助孩子了。
現階段,有太多的父母,總是為了孩子的事兒而折騰自己,掏空了棺材本。試想,如果中途自己病了,連去醫院的錢都沒有,那該怎么辦呢?
凡事,還是要想得長遠一點。人到晚年,總該留點錢給自己。孩子的事兒,理應讓他們自己來解決,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就是這個道理。
二、少在“欲望”的事上折騰。
有句話說得很現實,有多大的頭,就戴多大的帽子。有多少錢,就過多少質量的生活。
比如是中產的家庭,就過中低產的生活,沒必要為了所謂的面子去打腫臉充胖子。得到了面子,失去了里子,這才是大問題。
比如是中低產的家庭,就過低產的生活,簡簡單單每一天就行了。所謂“安貧樂道”就是這個道理。生活,不一定要富有才過得下去,簡簡單單也可以。
當然,如果是高產的家庭,有著幾千萬的身家,那就可以無視上述所說的一切了。只是,這些身家上千萬的人,比例不算多。
對于普通人來說,最高明的活法,無異于“過低配”的生活。欲望要低配,物質要低配,而精神要高配。如此,才是“長久”之道。
所謂的“低配”,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在寒冬當中保持自身的熱量,千萬不要讓熱量隨意散發出來,內斂于心,修養身體,那日子就不算難過了。
三、少在“社交”的事上折騰。
人老了,對于人際關系,到底該保持什么態度比較好呢?最好的態度,莫過于“隨心隨緣”。跟誰有緣,就跟誰交談。而對于無緣者,或者陌生人,就可以與之揮手再見了。
網絡上有句話概括得很好,人越老,越薄情。薄情,不是真的無情無義,而是一種“斷舍離”的做人態度。
有些親戚跟我們的關系不好,同時也對我們沒啥感情,難道我們還要用熱臉去貼他們的冷屁股嗎?沒必要,也不值得。
能往來就往來,不能往來就算了。生活,不是沒了誰就不會繼續,地球,也不是沒了誰就不會繼續轉動。既然如此,何必過分在乎所謂的社交以及人情呢?
有道是“圈子不同,不必強融。”有些人就是因為不懂得獨處,所以才遇到諸多的問題,甚至被人當成了韭菜都不知道。
人到晚年,做一個狠心人,不理會所謂的閑人瑣事,過點簡簡單單的小日子。如此,便好。
寫到最后
人老了,不再折騰,這不是消極的活法,而是積極的活法。要知道,折騰,無異于讓自己處于“內耗”當中,越是內耗,日子越難過。
有些人不信邪,非要內耗,誰知道錢沒了;有些人不甘心,非要去試一試水,誰知道人財兩空,自己連安穩的生活都過不上了。
凡所福禍,皆是自己造成的。余生,低配生活,不再折騰,這才是明智的選擇。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