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以往,無數家長都把“催婚”當成了首要任務,希望孩子可以快點成家立業,了結父母的一樁心事。
在今時今日,催婚的父母越來越少,反而是支持孩子不婚的父母逐漸增多。就連催婚了好幾年的家長,都一改以往的觀念。
短短幾年的時間,為什么父母的觀念,會發生如此之大的改變呢?催婚的傳統,為什么逐漸被人們所拋棄呢?
從宏觀的角度來說,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無數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響。這個時候,人們對于婚姻的觀念,就會逐漸開始動搖。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普通人結婚生育的費用增大,而且這些費用很有可能會掏空整個家庭,或者透支兒女未來三十年的人生。這,會讓普通人對婚姻望而卻步。
一切觀念的改變,都跟個人無關,而跟大環境有關。要知道,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普通人的身上,就是一座山。很多事兒,是渺小的普通人所無法改變的。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父母催婚的情況減少,支持不婚的情況增多,將成為趨勢。
02
這種趨勢,其實起源于城市,然后逐漸影響到農村。
城市人,由于思想觀念比較開放,對于傳統也不太重視,所以城市家庭的父母,都比較開明,兒女想怎么做,那是他們的事兒,父母只要尊重就可以了。
很多人會說,農村的父母,并沒有這種想法,為什么農村的孩子也會出現這種不婚的心理呢?原因有三。
第一,農村孩子考上大學的比例增加了。越是有點文化的人,觀念就越是開放,不會堅守以往那種陳舊的觀念。
第二,留在城市工作的農村孩子多了,他們的觀念就會跟城市人趨同。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選擇,不會完全聽父母的話。
第三,城市化的發展,無論是城市人,還是農村人,都活在了快節奏的生活當中。這種快節奏,不僅消磨了人之欲望,還讓人失去了對于人生的期望。
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的,不會抱著老舊的一套堅持一輩子。更何況,現代人受到“物質至上”觀念的影響,對于“趨利避害”這四個字的理解,更是深刻。
總的來說,時代發展了,信息社會的觀念逐漸取代了農業社會的觀念。這,終究是必然的。
03
談到父母不再催婚的情況,就不得不談到這么一個詞——低欲望。
低欲望這個詞,源自于大前研一的觀點。在他看來,低欲望社會的表現是,年輕人和老年人的消費欲望降低,對于房子、車子、愛情、婚姻以及其他的一切都不感興趣。
同時,伴隨著低欲望心態的出現,普通人對于生理欲望的積極性會減少,基本不會有任何的想法。更多的人,都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身上。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如今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真的就低欲望了嗎?
民政局的數據調查發現,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其中,在2021年有超過9200萬的成年人處于獨居狀態。
人,明明是群居動物,為什么會選擇“獨居”?只有一個解釋就是,他們的生活壓力太大了,成為蟻族的他們,不得不向現實低頭,變得低欲望。
這種低欲望,影響了他們對于婚戀的選擇,也影響了他們對于人生的追求。所以,我們可以發現,每天早上坐地鐵上班的年輕人,基本沒有朝氣,只有暮氣沉沉的樣子。
事實上,低欲望的出現,那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人這種生物,最大的特點,就是反思。
04
當一個人反思自己的行為時,證明這個人就是異類。而當大部分人都反思這個問題,甚至做了這件事時,就表明生活環境改變了。
就拿支持孩子不婚的父母來說,為什么他們要這么做?
因為他們養了孩子二三十年,才發現自己的付出,貌似沒有意義。孩子,也依舊在受苦。每代人,都貌似活得不太幸福。
這種對于人生的反思,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生活的壓力,逐漸超過了人們的承受范圍。于是乎,就有人想知道,究竟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其它的問題。
說句不好聽的話,資源是有限的,而人是無限的,這就注定了競爭會越來越激烈。能夠擁有資源的人,只會越來越少。大部分人,再怎么拼命,也只能養活自己。
年輕人大學畢業就失業,中年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被拋棄,老年人也需要面臨養老的問題。貌似每個年齡層的人,都在內卷的過程中,活得很累。
以往,我們總說“先苦后甜”。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苦了一輩子,孩子也要苦一輩子,那你會怎么做呢?催婚的行為,就被拋棄了。支持不婚的潮流,就出現了。
還是那句話,時代的沙子,看似渺小不堪,可落在人的身上,那將比山還重。一切,都值得我們深思。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