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婚戀研究者提出過這么一個觀點,新婚夫妻比較甜膩,老年夫妻比較團結(jié),唯有中年夫妻,處于不上不下的狀態(tài)當中,尷尬到了極點。
婚姻,其實有一條發(fā)展的曲線。剛開始的時候,雙方的感情往熱烈的方向發(fā)展。到了中期,這條曲線走下坡路了。等到了晚年,曲線波動減少,逐漸趨于平緩。
為什么中年夫妻的感情,會逐漸冷漠呢?為什么新婚夫妻和老年夫妻,會跟中年夫妻不一樣呢?
首先,新婚夫妻比較年輕,在欲望方面也比較強烈,同時沒有經(jīng)歷過婚姻的苦,自然就沉溺于婚姻的幻想當中。
其次,晚年夫妻已經(jīng)相處了幾十年了,對方是什么人,自己也一清二楚了。更何況,人老了,終究需要夫妻倆相互扶持,從而度過難關(guān)。
第三,中年夫妻多半相互討厭,不是這里反感,就是那里憎恨,相處得跟仇人一般。這個時候,不再同床共枕,那是很正常的。
夫妻過了50歲,不再同床共枕了,最好要有這些相處方式。
一、保持距離,留有空間和余地。
年輕的夫妻很疑惑,為什么夫妻兩人到了中年,就會分房睡,甚至各過各的生活呢?
因為人是需要自由和隱私的。每個人都不希望被人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每個人都想過自由的生活,那他們想要擺脫婚姻的牢籠,也很正常。
夫妻兩人,就跟全身帶刺的刺猬一般,你刺痛了我,我也刺痛了你,雙方互相傷害,互相看不順眼,就跟“前世仇人,今生相遇”一般,讓人感覺很無奈。
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是不能接近,而是要保持距離。你給我一點空間,我也給你一點空間,不再咄咄相逼了。
人,就跟一個火藥桶一般,咄咄相逼到了最后,除了爆發(fā),就沒有別的選擇了。到了那時候,家庭的悲劇,那是不可避免的。
夫妻到了五十歲,是時候要給對方留有“余地”了。這,不僅是放過,還是一種善意。
二、別再斤斤計較,各自做好本分。
見到過很多全職太太,為了家庭付出了半生,到頭來丈夫也不懂得體諒。同樣的道理,也有很多辛勞工作半輩子的男人,受到了妻子的白眼和冷漠。
人與人之間,要想做到“體諒”二字,那是特別困難的。就跟天邊的云彩,不可能體諒樹木的生長一般,也跟樹木無法站在云彩的角度想問題一樣。
既然難以做到體諒,很難寬容對方,那就不妨各守本分。你盡好了自己的責任,我盡好了自己的義務,反正不再虧欠,心安理得,那就可以了。
婚姻當中,最難做到的,并不是同甘共苦,而是寬容大量。試想,普通人的眼中容不下沙子,不就只能斤斤計較,傷人傷身了嗎?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夫妻都是互相的擺渡人,如若某一方斤斤計較,這條小船就會逐漸沉入到河底當中。
一念寬容,萬水千山。一念執(zhí)著,滄海桑田。
三、不再相互叨擾,選擇獨處生活。
據(jù)說,每年的6月、7月和8月,都是中年夫妻的離婚高峰期。身為家長的他們,只要看到孩子考完高考,進了大學,就選擇跟另一半離婚了。
說句不好聽的話,中年夫妻之所以藕斷絲連,不是因為他們之間還有一絲一毫的感情,而是因為他們放不下還未考大學的孩子。
夫妻離婚,會對備考的孩子造成巨大的影響。既然如此,在高考后才離婚,成為了當下的一種離婚潮流。
而有些夫妻比較矛盾,既不想離婚,怕被外面人笑話,又覺得處不下去了,特別糾結(jié)。如此,他們?nèi)绾问呛媚兀?/p>
唯一的辦法,就是不再相互叨擾。你不嘮叨我的事兒,我也不嘮叨你的事兒,雙方就跟客人一樣,相敬如賓,保持一定的禮貌和距離。
人,終究需要學會“獨處”。哪怕是模范夫妻,也避免不了“各自獨處”的結(jié)果。這,乃是不可磨滅的人性。
四、少談錢財,不說利益。
有些人結(jié)婚,并不是為了單純的成家立業(yè),而是為了錢財利益。這種婚姻,基本在夫妻倆四十來歲的時候,就結(jié)束了。
很多人不理解,既然夫妻兩人結(jié)婚了,為什么還是對“錢財利益”特別敏感呢?
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安全感”。丈夫覺得,妻子會花光自己賺的錢;妻子覺得,丈夫會拿錢去做背叛自己的事兒。
哪怕某一方信誓旦旦,也無法改變另一方的疑慮。人這種生物,天生就不會相信任何人,唯獨把“物質(zhì)利益”看得特別重要。
既然如此,夫妻雙方少談及錢財,也不要說太多跟利益有關(guān)的事兒,避免點燃矛盾的火藥桶,讓家庭成為了修羅場。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也許,夫妻這艘小船,會在中途碰到暗礁,人們要慎之又慎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