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年夫妻,有人提出了這么一個觀點:早上是夫妻,晚上是鄰居。
在外面,夫妻兩人的感情都特別好,讓別人覺得這是恩愛夫妻的模范。回到家,就跟陌生的鄰居一樣,你不理我,我不理你,雙方分房睡。
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名存實亡。名義上還是夫妻,實際上早已形同陌路人了。要不是孩子還沒長大,早就離婚了。
中年夫妻最大的問題,就在于相處的時間太久了,抬頭不見低頭見,矛盾特別多。只要出現點火星,這矛盾的火藥桶就會被點燃,進而爆炸。
有婚戀研究者認為,跟年輕夫妻和老年夫妻相比,中年夫妻最尷尬,問題也最多,所以中年期的婚姻多半脆弱且不幸福。
一地雞毛的中年夫妻,有這4個共性,越相處越讓人遭罪。
一、為了柴米油鹽而爭執。
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有情不能飲水飽。”
年輕的時候,男女雙方都會享受愛情的美好,覺得夫妻有愛,就能戰勝一切的困難。殊不知,這愛,連“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戰勝不了。
婚姻,并不是所謂的愛情烏托邦,而是殘酷的現實主義。沒有錢,沒有積蓄,總是為了衣食住行而煩惱,再恩愛的夫妻,也會鬧矛盾。
有一對夫妻,35歲的時候特別有錢,就買了一套房子,負債上百萬。到了40歲,這兩人都失業了,還不起貸款,夫妻雙方就經常爭吵,甚至拳腳相向。
有句不好聽的話,窮,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有錢的中年夫妻,只會想著到哪去享受。沒錢的中年夫妻,只會為了小事兒而斤斤計較。
人性最暴躁的一面,會在貧窮的過程中,被無限度地放大。所以說,一地雞毛的中年夫妻,都敗給了物質錢財。
二、為了孩子而逢場作戲。
眾所周知,每一年的6月和7月,都是離婚的高峰期。人們也不理解,為什么非要在6月和7月這段時間離婚呢?
跟孩子有關。孩子高考結束后,夫妻兩人都覺得不用再湊合過下去了,就會選擇離婚,各走各路,歸還各自的自由。
只要是中年夫妻,都說過這么一句話:“如果不是有孩子,我早就不跟你過下去了。”孩子,永遠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沒有人舍得讓年幼的他們活在單親家庭當中。
中年夫妻,可以為了孩子而忍讓,為什么就不能握手言和,化解矛盾呢?很遺憾地說,有些矛盾,可以化解。而有些矛盾,無法化解。
比如,一個人吃了牛肉一個月,那他就會討厭牛肉,但他本就跟牛肉沒有矛盾。之所以會討厭,只是因為吃得多了,就感覺到膩了。
吃飯如此,跟枕邊人相處更是如此。否則,中年夫妻的出軌率,就不會越來越高了。
三、分房睡,不愿意有任何的接觸。
有一個名詞,無性婚姻。大致意思是,夫妻兩人沒有任何的肢體接觸,男人活得像和尚一樣,女人活得像尼姑一樣,沒有一點欲望。
欲望,本來是支撐人們活下去的關鍵,為什么中年夫妻會缺失欲望呢?這里談到的缺失欲望,只是對另一半的欲望缺失,不是對別的異性的欲望缺失。
部分有點錢的中年男人,小三一大堆,家中的原配妻子也不在乎,認為有錢在手就可以了。這就說明,丈夫對妻子沒興趣,妻子也對丈夫無感。
無感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分房睡,連日常的擁抱和牽手都沒有了。所謂“中年夫妻吻一口,噩夢能做好幾宿”就是這個道理。
望著丈夫油膩且花心的樣子,妻子覺得惡心了。望著妻子容顏衰退的模樣,丈夫連基本的生理欲望也沒有了。這,就是中年夫妻的現狀。
從以往的你儂我儂,到如今的相看兩相厭,讓以往的山盟海誓,成為了當下的刺骨傷痛。
四、做不成親人,也做不成陌生人,左右為難。
上文提到了一個觀點:跟年輕夫妻和老年夫妻相比,中年夫妻的關系最差勁。
年輕夫妻還能理解,為什么連老年夫妻,也比中年夫妻的關系好呢?這就涉及到夫妻雙方的關系層次問題了。
最低級的層次,是陌生人;次低級的層次,是普通戀人;第三個層次,是湊合過日子的夫妻;第四個層次,是相互體諒的愛人;第五個層次,是放在心上的親人。
說到底,婚姻的本質,就是讓兩個毫無關系的陌生人,都成為對方的親人。這親人關系,不是普通夫妻能夠達到的。
老年夫妻,恰恰過成了“親人”的模樣。而中年夫妻,還在湊合過日子的階段。所以,不上不下的中年夫妻,才會經常吵架鬧別扭。
婚姻一地雞毛,本就是常態。如何熬過一地雞毛的階段,考驗的就是男女雙方的智慧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