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時代一直在發展,人之觀念也一直在發生變化。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以往,我們詛咒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就會說他們“斷子絕孫”。別人聽到后,絕對勃然大怒,甚至要跟我們打一架。
而在今時今日,我們說某個人或者某個家庭“斷子絕孫”。別人聽到后,也覺得很正常,斷了就斷了,沒有什么大不了的,連任何的情緒都沒有。
這說明了什么?在現代人的觀念當中,已經把“斷子絕孫”當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兒了。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和能力,延續自己的血脈。
對此,上了年紀的父母都特別疑惑,怎么自己的孩子,當代的年輕人,都對傳宗接代無感呢?難道說,他們就不怕對不起列祖列宗嗎?
說句難聽點的話,受到城市化的影響,如今的年輕人,早就沒有家族的觀念了。
02
在談及家族傳承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家族觀念”的來源。
在原始部落,生產力趨近于無,人類就像只會繁衍的野獸,播下種就離開了。那時候,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家族的觀念。
隨著鐵犁牛耕的出現,人們進入到了小農社會。這小農社會有個特點,以家庭為載體,進行田地的耕種。
耕種的文化,就是以“男耕女織”為基礎的。60后和70后那一代談到的“男主外,女主內”就是“男耕女織”的升級版。
由于農田需要人耕種,也需要人守護,所以每個地域都有一定數量的家族。家族的話事人認為,只有男丁多了,才能滿足耕地,以及守護田地的需求。
慢慢地,在小農需求和儒家文化的影響下,人們就會把“傳宗接代”當成銘刻在骨子當中的觀念,認為人活著,就需要延續自己的后代。
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那時候的延續后代,是為了守住家族的“田地”。
03
談完了小農社會的歷史,相信我們已經有比較清晰的認知了,守住所擁有的一切,才是人們強調傳宗接代的根本。
到了工業社會,人們的生育觀念愈發淡薄。到了如今的信息化社會,年輕人的生育觀更加薄弱。這就說明,人們的觀念和需求,發生了變化。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信息化的商業社會,會讓年輕人不愿生育呢?
我想,一個是物質壓力的問題,一個是婚姻觀念的問題,一個是大環境的問題。
先來談談物質壓力的問題。
如今的情況是,年輕人畢業就失業,哪怕找到了工作,也就幾千塊的工資,跟結婚生育的花費相比,簡直就是杯水車薪了。
沒有房子,普通男性連相親的條件都沒有達到,就會被嫌棄。隨著房價越來越高,婚姻條件也水漲船高。如此,就出現了男性普遍單身的情況。
更何況,在中國社會,男性的數量比女性多了接近四千萬人,這就注定了,至少有四千萬的男性,是要打光棍的。
04
物質壓力增大,就會直接導致人們的觀念發生變化。
60后、70后和部分80后,還會覺得婚姻是必需品。等到了85后、90后和00后這一代,就認為婚姻不是必需品了。
女性認為,我為什么要嫁給窮男人受苦呢?同時,我為什么要成為全職太太呢?我有我的事業追求,照樣可以擁有自己所想要的生活。
男性認為,我為什么要花錢娶一個不喜歡自己的陌生人呢?與其承擔巨大的物質壓力,不如一個人過得瀟灑。所以,男性極有可能會低欲望。
其實,女人沒有錯,男人也沒有錯,只是他們的觀念變了,就覺得婚姻可有可無了。這一點,看看如今的高離婚率,以及低結婚率,就明白了。
百度給出的數據是,在2022年,全國離婚率為43.53%,可想而知人們對于婚姻的態度。
05
最后,還要談一談大環境的問題。
如今的年輕人,工作996,就是早上九點上班,晚上九點下班,一周工作六天。如此,哪怕他們想男歡女愛,又哪有時間呢?
工作時間太長了,工資不夠高,就會導致人之欲望的降低。比如,年輕人失去了繁衍的欲望,失去了結婚的欲望,失去了消費的欲望。
前段時間,有一個報道,為什么如今的年輕人那么喜歡存錢呢?答案顯而易見,因為每個人都認為未來不確定,日子難過,自然就居安思危了。
在資本市場,信心,永遠比黃金還要珍貴。結婚生子的情況,也是如此。如果年輕人覺得生了孩子,可以繼承自己的富裕,那他們絕對會生。反之,就不會了。
只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各自祝福就好。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