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道是“天不渡人,唯有自渡。人若自渡,必有天度?!?/span>
我們只是塵世間的普通人,該如何自己救自己呢?毫無疑問,就是通過“錢財”來救自己。有錢有勢,余生安穩。沒錢沒勢,不幸頻發。
錢財除了不能戰勝死神,其他的一切問題,都是它的手下敗將。不然,為什么世人會拼命去賺錢呢?
世人忙忙碌碌,只為了碎銀幾兩??删褪沁@碎銀幾兩,能解人萬般惆悵,讓老人老有所養,讓孩子健康成長,讓夫妻和諧相處。
從金錢出現的那一刻開始,就注定了,它是購買資源的唯一手段,也是保人安穩的唯一途徑。沒有錢,連飯都吃不起,就只能吃西北風了。
錢財,說得難聽一點,就是一些俗物,俗不可耐。而說得現實一點,所有高雅的詩與遠方,都跟這些俗物有關。
02
著名作家王爾德說過,我們都生活在陰溝,仍有人仰望星空。年輕時我以為金錢是生命里最重要的東西,等到老了才知道,發現果真如此。
人,為什么會生活在陰溝當中?因為沒有錢。年少之時,我們努力讀書、工作,就是為了賺錢。到了中晚年,我們努力存錢,就是為了安享晚年。
鎮上有一對兄弟,大哥是開廠房的,賺了不少錢。弟弟是打工的,奮斗多年還是一無所得。所以,這兩人的晚年境況,差距很大。
大哥哪怕退休了,也依舊有無數人來奉承他。無論是宗族里面的親戚,還是某些外人,都跑到他的身邊,來抱大腿。
弟弟退休了,家庭也沒啥錢,不僅親朋好友瞧不起他,就連老伴和孩子,也覺得他特別窩囊廢,就經常給他臉色看,讓他活得沒有尊嚴。
這對兄弟,都流著相同的血脈,也都是同一個鎮子的人,為什么人們對他們的態度,會不一樣呢?因為前者有錢,后者沒錢。
03
《增廣賢文》中有言:“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人窮,哪怕住在喧鬧的市集當中,門前也空無一人,人們也怕沾了晦氣。人富,哪怕住在深山當中,也會有一堆人來拜訪我們。
吃飯的時候,人們都跟有錢人敬酒,而無視沒錢人。這,就是“拜高踩低”的人性。慕強的本性,一直根植于人們的骨髓當中。
這就讓我想到了一句話:雷劈真孝子,財發狠心人。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生活只欺窮苦者,佛門只渡有錢人。
你是真孝子,那別人第一時間就欺負你。你是特別心狠手辣的人,那你多半能發財致富。麻繩最薄弱的地方,終究會斷裂。厄運,也只會找到那些苦命的人。
生活,特別現實,它跟人一樣,喜歡有錢人,而欺負窮人。哪怕是我們所推崇的佛門,如今所渡的,也不過是“有元人”罷了。沒元,佛都不理你。
04
近幾年,“內卷”一詞經常出現。年輕人大學畢業就失業,普通人過了35歲就找不到工作,老年人一把年紀了,還要跟年輕人搶飯碗。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內卷”的宿命,會降臨到普通人的身上呢,為什么我們沒有聽過有錢人會內卷呢?
因為內卷,就是精英收割沒錢的普通人的陷阱。這個邏輯,我們需要結合“二八法則”來解釋。
二八法則就是,20%的人擁有了80%的資源和財富。而80%的人,只能在20%的資源和財富中苦苦競爭,一刻也不敢停下來。
有錢人是老板,他們不愁沒有人打工。而你是打工人,需要賺錢,那就只能賣命去干活,去獲取那幾千塊的工資,以此來養活自己和家人。
改變“內卷”的命運,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多賺錢,多存錢。哪怕自己不去工作,也能有足夠的存款來養活自己和家人。
05
前幾年有個報道,說的是某大廠的員工,2010年進入到互聯網公司干活,僅僅奮斗了八年的時間,才三十出頭,就選擇退休了。
為什么這人有資格在三十來歲就退休呢?因為這人吃到了互聯網的紅利,已經有千萬、上億的資產了。如此,不就有底氣退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兒了嗎?
就跟周國平先生所談到的一樣,人生最大的成功,最有價值的事兒,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并且能夠養活自己。
做喜歡的事兒,養活自己,這兩點,能夠同時做到的人不多。每個人都希望,既能夠環游全世界,也能夠衣食無憂。當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還是那句話,有錢天地皆可馳騁,沒錢深溝只剩哀嘆。不是生活太殘酷,只是沒錢很悲催。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