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發布《2024年2季度民政統計數據》顯示:
今年一、二季度,全國結婚登記343萬對,離婚登記127.4萬對。今年上半年結婚登記數較去年同比減少49.8萬對,創下近年新低。
這個數據,引起了無數網友熱議——為什么選擇結婚的男女,正在逐漸減少?
有的網友說,今年是寡婦年,不適合結婚;
有的網友說,生活壓力那么大,沒錢結婚;
有的網友說,男女矛盾如此嚴重,不應該結婚。
......
基本上,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過,最讓人感覺到好笑的,就是“今年是寡婦年,不適合結婚”。
像這樣的說辭,有點像“掩耳盜鈴”的人在自己騙自己。
2019年,也是所謂的寡婦年,可那一年的結婚登記數達到了947.1萬對,比近幾年的結婚登記數多得多。
我們可以來看一組數據。
2019全年結婚登記數為947.1萬對;
2020全年結婚登記數為814.3萬對;
2021全年結婚登記數為764.3萬對;
2022全年結婚登記數為683.5萬對;
2023全年結婚登記數為768.0萬對;
2024上半年結婚登記數為343萬對,哪怕年末的時候乘二,也就700萬對左右。
縱觀近幾年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人們(年輕人為主)結婚的欲望,貌似越來越低了,甚至“單身不婚”的聲音,還占據了主流。
可見,結婚人數減少,跟所謂的寡婦年沒有一毛錢關系。吹噓寡婦年的人,要么壞,要么蠢,要么裝糊涂。
就跟吃飯是一樣的,明明是因為沒錢?吃飯,卻總有人說,今天不吃飯,是因為今天吃飯不吉利。???
回到上邊的問題,為什么選擇結婚的男女,正在減少?
答案只有一個——在無數矛盾、消極因素的影響下,現代婚姻,正走向破產。
矛盾一:物質基礎與婚姻消費的矛盾。
普通人要結婚,就需要具備房子、車子。問題是,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既然買不起,年輕人就會選擇放棄。不僅放棄買房,還放棄結婚。
矛盾二:現代理念與傳統理念的矛盾。
現代社會的觀念,偏向于原子化(個人)。而農業社會的觀念,偏向于成家立業,傳宗接代。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事物,就會被人拋棄。
矛盾三:感情基礎與財產分割的矛盾。
以往一談到婚姻,我們會想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如今一談到婚姻,我們會想到婚姻成為了一場交易。缺乏感情基礎,而多了金錢交易,注定婚姻讓人生厭。
矛盾四:男女關系與信任危機的矛盾。
要想男人和女人心甘情愿去結婚,前提是,他們要相互信任。要是不信任,雙方都跟防賊一樣,就不會結婚。不幸的是,男女雙方的信任危機,正在加劇。
矛盾五:工作時長與婚育時間的矛盾。
現階段,一談到工作,我們就會想到996、007,或者內卷。連母豬產崽都需要時間,又何談是人呢?沒時間,就無法去談戀愛、生孩子、陪伴家人。
矛盾六:育兒投入與收益極低的矛盾。
無數父母都選擇花費大量的錢財雞娃,可孩子大學畢業后,依舊失業。而現在適齡結婚的年輕人,恰恰就是這批經歷過雞娃,而又面臨失業的孩子。
......
上述這六個婚育矛盾,只是冰山一角。
一個矛盾不解決,甚至積累起來,就會形成大矛盾。比如說,男女矛盾愈發尖銳,單身的年輕一代跟傳統的老一代,產生了婚姻觀念的沖突。
現代婚姻走向破產,正應了一句話——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老一輩的婚姻不算幸福,被年輕人看在眼里。以至于,無數年輕人都厭惡不幸的婚姻。
現階段的工作壓力極大,無數中老年人還指責年輕人自私,缺乏責任感。年輕人不理解,我結婚是我自己的選擇,干你們什么事兒呢?越是指責,越是產生對立。
以前的人沒有讀過什么書,不知道婚姻、人生有什么意義,單純憑借下半身的欲望去做事。而如今的年輕人讀過書,懂得理性思考,那他們就會有其他的選擇。
只能說,婚育率降低,并不是某個問題導致的,而是綜合矛盾的結果。
談到這里,肯定有人會說,那你對婚姻保持什么態度呢?
就兩句話:
巷子里的貓很自由,卻沒有歸宿。圍墻里的狗有歸宿,卻終生要低頭。人生這道選擇題,怎么選都會有遺憾。
但請你記住,無論怎么選,謀愛前先謀生,愛人前先愛己,一個人沒有經濟能力,才是萬劫不復。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