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就是一顆尖銳的釘子,無論你事后是否把它遺忘,它的痕跡仍舊存留在你的心中。憤怒,就是在摧毀自己的心靈。
對待生氣后的自己,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人每一次生氣的時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后來他工作非常努力,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可是當他一生氣,他還是繞著房子土地跑三圈,哪怕累的氣喘吁吁汗流夾背。
隨著年齡的增大,他走路已經要拄拐仗了,可他生氣的時候,還是堅持著圍繞自己的土地和房子轉三圈,人們對他的行為感到不解。
有一天,他的孫子禁不住問道:“爺爺,你生氣就繞著房子和土地跑,這里面有什么秘訣嗎?”
老人對孫子說:“年輕時,我一和人吵架爭論生氣,我就圍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邊跑邊想。自己的房子這么小,土地這么少,哪有時間和精力去跟人生氣呢?一想到這里氣就全消了。”
孫子又問:“爺爺,現在你成了富人,為什么還要繞著房子和土地跑呢?”
老人笑著說:”老了生氣時我仍繞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么大,土地這么多,又何必和人計較呢。一想到這里,我的氣就全消了。”
由此可見,不生氣的最好方法就是學會放松心情,把心胸放寬,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和計較,選擇轉移自己的情緒。
我們之所以會生氣,要么是別人傷害了自己,要么是自己與他人爭執而深感憤怒。生活中瑣事那么多,難道就應該處處計較嗎?
對于一些不必要的爭執,只要不觸犯自己的底線,不觸犯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妨自己選擇往后退一步,讓著那些與你爭執的人,反而更彰顯自己的大量。
清代大學士張英有這樣的一首詩:
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就算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也不可能永遠擁有他的萬里長城。那么,對我們普通人而言,那些微末細小的瑣事,又算得了什么呢?
俗話說: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長短。常與君子學胸懷,不與小人論是非。
生氣這種事情,無非是別人在某個方面觸犯了你。也許你聽到他們在你背后的指指點點,也許有的人恩將仇報出賣了你,也許......
很多的事情,一旦發生了你也無法去改變,既然如此,為何要為了無法改變的事情去折磨自己呢?生氣的你,吃不好,睡不好,心情一團糟。
與其生氣和抱怨,不如學會放下和改變。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一只狗咬了你,難道你作為一個人也要去反咬一口嗎?那樣的你,又會是什么樣子呢?
我們不去生氣,不是說我們原諒了那些傷害自己的人,而是我們把這種情緒化為積極的動力,去活得更好,不與他們一般計較。
切莫在生氣的時候做出任何決定,因為你的決定都是順著情緒而行,并沒有經過理性的思考決定。
有些時候,既然生氣的事情發生了,那就點到即止,別讓它占據你的思想高點。其實退一步海闊天空,遠離生氣的壞境,遠離憤怒的爭執。
對待不公,對待邪惡,對待生活,稍微外界有一點違反自己心意的行為便暴跳如雷,口出惡言。相反,你根本不能證明什么,只能說明你的修為有待提高。
我們都不想被憤怒被暴躁所支配,因為失控的野馬根本不知道奔向何方,因為失控的人根本不知道做了什么,甚至會被憤怒所埋葬。
生氣不如爭氣,抱怨不如改變。所以,想要改變你身處環境,首先就要改變你自己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