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自然也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我們不可能每件事都順心如意,也不可能想要的都能擁有。但人如果過于貪婪,只是把本就擁有的一切拋棄,連自己都被推向無盡的深淵。
1
貪婪,是無盡的危害
從前,有一群猴子喜歡偷吃農民的大米,而它們又是一種很難捕捉的動物。多年來,人們想盡辦法。
用裝有鎮靜劑的槍去射擊,或用陷阱去捕捉它們,但都無濟于事,因為它們的動作實在太快了。
后來,人們去請教生物學家。生物學家于是根據這種猴子的習性找到了一種捕捉猴子的巧妙方法。
他把一只窄瓶口的透明玻璃瓶固定在樹上,再放入大米。到了晚上,猴子來到樹下,就把爪子伸進瓶子去抓大米。
這瓶子的妙處就在于猴子的爪子剛剛能夠伸進去,等它抓一把大米后,由于握著拳頭,爪子卻怎么也抽不出來。
而那個瓶子又系在樹上,使它無法拖著瓶子走。貪婪的猴子十分頑固——或者是太笨了——始終不愿意放下已到手的大米。
就這樣,第二天,當生物學家把它抓住的時候,它依然不愿放手,直到有人把那把米放入猴嘴中。
2
過分貪婪,是本性,也是不理性
合適的欲望追求,叫進取。過分的欲望,叫貪婪。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人往往都會與猴子犯同樣的錯誤,由于太看重眼前的利益,該放棄時不能放棄。
結果鑄成大錯,甚至悔恨終生。想一想,世界上有多少人因為心中無窮的欲望,讓身邊的人一個個離之而去呢?
又有多少人因為貪欲而被厄運的玻璃瓶捉住呢?我們都明白貪婪的前方是深淵,可總會忍不住去嘗試。
人們在利益面前往往經不住誘惑,人有時太貪婪,所以毀了大好前程。有時明知是圈套,卻因為抵御不住誘惑而落入陷阱。
俗話說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們很多時候不是敗給自己的聰明,而是敗給了自己的貪欲,敗給了理性。
沒有任何功勞卻想貪滔天之功,總是為了眼前的小利便心存惡念。無止境的欲望,等來的是無止境的深淵,終將把人埋葬。
3
明得失,懂取舍
孟子有一個關于舍取的主張: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人不要事事認為自己能擁有世界的全部。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那我們擁有的也就各有不同。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腰纏萬貫,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博古通今,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威嚴滲人。
那樣,不能得到的也就不過分要求。欲望就像是膨脹的氣球,總有一天它會撐不住爆開,一無所有。
我們不貪心,是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能得到什么,而不是盲目地什么事情都要分一杯羹。
很多時候,少點貪心,是為了守護我們本來就擁有的一切,守護本來就屬于我們的美好。
4
把握自己所擁有的
蘇軾曾在《赤壁賦》中寫到:
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不是自己的,你終究得不到,是你的,得到與否只是時間問題。凡事強求不得,努力了那便順其自然。
抓得緊,失去的越多,越是追求多,越難以快樂。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過分膨脹自己的欲望只會讓心靈疲憊痛苦。
而知足的人總能找到讓自己快樂的理由,就連小小的驚喜,都能讓自己開心幸福。
生活不是不輕松,而是看不淡,幸福不是尋不到,而是不知足,痛苦不是離不開,而是舍不得。
世界那么大,每個人都會有奢求。只是,如果奢求太多,人就會越來越變得冷酷無情,注定不會幸福!
人,其實不需要太多,只要健康地活著,真誠地愛著,能活好每一天,何必貪得無厭自取煩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