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不明白,便想:吃苦不就是一件糟心事嗎?為什么說“苦”和福氣是相伴的?
帶著這個疑問,逐漸踏出了社會。當有所經歷后才發現,任何的幸運,都伴隨著“災難”,而任何的“苦”,都伴隨著“福氣”。所謂“福禍相依”,四季有變化,日月有輪轉,苦和福也就有變換。
年輕的時候,總喜歡喝酒,認為味道夠濃烈,下喉夠刺激。可當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喜歡喝“茶”。把茶放在嘴邊輕輕細品,第一口茶,有點苦;再喝一口,便有了甘甜的味道;而第三口,便是茶香如“淡風”,香氣四溢,滿齒留香。
喝茶就是人生。所謂“苦極則善矣。”在當代社會,有句話是這么說的,要成功,先發瘋,蓄好力,向前沖。這話有點極端,可卻是社會的常態。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摘取累累碩果之前,人就必須彎下腰去種下樹苗,隨之等待它經歷無數個春夏秋冬,才能結出微小而又甘甜的果實。人這輩子,也就如此。
經常聽身邊的人說:“越是苦,越證明你在走上坡路。”
深以為然。上坡路和下坡路相比,差了不僅是路的坡度,還有人心和勇氣。就像爬山一樣,走下坡路是最簡單的,直接一股腦往下走,就到谷底了。可走上坡路是最難的,因為你的每一步,都是一種折磨。
俗話說:“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越是艱難的境地,越能培育出有本事的人。就像有些人,他們出身在寒門,可卻不服輸,一直為了擺脫大山的桎梏而奮斗,最后卻是有所成就。
十幾年后,經過他日積月累的努力,他終于在這座城市勉強定居了下來,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曾聽他感慨,如果沒了以前的環境所迫,自己就根本不會拼了命去奮斗, 也就不會有今天的結果。
很簡單的一句話,可他卻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去實行。要知道,每一段苦的經歷,都像是一艘小船,它先讓你在風雨中經受不安穩的磨礪,更讓人的心智慢慢地變得堅韌起來。如此,它才會加足馬力,把你“渡”到對岸。
你的苦,其實是來“渡”你的。
俗話說:“自助者,天助之;自渡者,天渡之。”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每個人都想遇到屬于自己的“機遇”,可卻不是每個人都這么好運。
有人說:“當你沒這個運氣的時候,就去拼命。你的拼命,將給你換來未來的機遇。”
無論什么時候,你不和生活去拼命,生活就會來侮辱你,把你踩在腳下,讓你無法翻身。這是現實的社會,更是殘酷的生活。不是人去改變生活,而是人去適應生活。
很多的“苦”,其實都難以言盡。所謂“有苦說不出。”便是這個道理。如果當你的“苦”讓你感到絕望時,那么,證明你的機遇快到了。
為何說“苦”就是人的福氣呢?就是因為苦難能打磨一個人。就像一把寶劍,想要鋒利,就必須經受磨石的磨礪。就像一朵梅花,想要香氣四溢,就必須經受寒冬的洗禮。
人活于世,萬般皆苦,可上天只“渡”有緣人。問問自己,自己是否是有緣人呢?佛說:“苦能造就一個人,更能毀滅一個人。”當人身無所依,又心無所念時,那就把被打碎的牙吞到肚中,然后含著血前進。如此,你能得到的,將是你未曾擁有的。
有緣人是什么?便是能經受“苦難”的人。這樣的人,終究不是溫室的小花,而是野外的參天大樹,巍然挺立,而又不曾畏懼。
很喜歡一句話:“人間有味是清歡。”
清歡的本質是什么?那就是“淡然”。茶,越品越無味。人,越活越淡然。唯有“無味”和“平淡”,才是人生最真實的滋味。
為何說“淡”是最真實的滋味呢?人品味的苦太多了,倘若一一去回味,豈不是“苦”了自己?那么,讓這些苦隨著時間而流逝。到最后,留給人的,不是苦,也不是甜,而是自得其樂的“淡”。
人去喝酒,喝多了就會覺得“寡味”。可人去喝茶,卻越喝越是滋味。為什么呢?就是因為一旦茶變淡,其所蘊含的滋味是無窮的。“苦”只有一種味道,“甜”也只有一種味道,可“淡”蘊含的,卻是“人間百味”。
這種人間“百味”,便是上天賦予人的最好的禮物。當人爬上了山頂,就要經受“高處不勝寒”的刺骨嚴寒了。而人到了山谷,就要經受“人輕言微”的苦悶時光了。而當這一切都經歷后,人的心也就變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
余生,無論人身處什么境地,都要告訴自己,越是苦的人生,就越有福氣。因為上天是公平的,沒有人能多占,也沒有人能少占,一切都剛剛好。你的苦,便是“清歡”人生的最后一道屏障,闖過去了,人也就“贏”了。以此,共勉。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