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是這么說的,我對你好,不是因為我喜歡你這個人,而是你這個人有我需要的“利用價值”。
這番話,其實讓人感到特別“寒心”。并且,我們會生發出疑惑,難道在這個社會,除了“相互利用”的價值關系,人就沒有真感情了嗎?
對此,古人在上千年前就說道:“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每個人活著,都有他們獨自的目的和人生價值。如此說來,又有誰會花那么多的時間去和別人聯絡感情,相互聯系呢?
十幾年前,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算淳樸的時候,其實這番話是對應不上現實的。可越是來到當下的時代,我們越能發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已然逐漸淡漠了。
想起小時候,家中的老人常跟我們說:“人吶,需要的時候就得幫幫鄰里親戚,他們對我們還是不錯的,人要學會感恩啊。”
可到了如今,“斷親”現象時有發生,就連父母與兒女之間的關系,也在快節奏且浮躁的社會環境中,變得不牢靠起來。
正因為這樣,所以現在很多人的內心都有一個觀點,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終究是“互相利用”的關系罷了。
別人對你好,也許只看重你的“利益”
有句話說得好,沒有絕對的朋友,也沒有絕對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這番話,感覺無論去到哪個時代,只要這個世界還有人,那么絕對是適用的。因為它一針見血地指出,“利益”才不會背叛我們。
不管是國與國之間,還是人與人之間,其實道理是相通的。也許對方上一刻還和你稱兄道弟,把你當成好友,可下一秒就和你反目成仇。
這一切,又有誰能事先預料到呢?
就像之前的一位朋友,他縱橫商圈,擁有一大堆所謂的“人脈”,結識了不同的領導和老板。在外人看來,他儼然就是一位成功人士。
可是,沒有人知道,他這一切的獲得,都源于他的一個職位,他是某工廠的總經理。
但是,由于今年工廠經營不當,虧損許多,所以工廠被迫清償倒閉。而朋友,他也順利地成為了“失業大軍”中的一員。
原本他認為,自己擁有那么多的“人脈”,失業之后應該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可現實是,他打給對方的每一通電話,別人不是說工作忙,要掛電話,就是電話打不通,一直處于呼叫的狀態。
朋友感慨,以往自己位高權重的時候,有產業,有下屬,有底氣,所以他們才來巴結自己,和自己合作。可一旦失去了職位,啥也沒有之后,他們也就消失不見了。
有句話很現實,別人對你好,把你當朋友,也許不是看中你這個人,而是看中你身上或者背后所帶有的“利益”。
人與人之間,大多只是“利用”關系
《增廣賢文》有言:“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你越是沒錢,越是貧窮,在現實中,你的親戚或者親人是不會靠近你的,甚至還會離你而去。
而你越是有錢,越是位高權重,在生活里,你的親戚或者朋友都會來到你的身邊,把你當成“偶像”一般來崇拜。
很多人便認為,這世道,不會那么殘酷,那么現實吧?
其實,不是世道現實,也不是生活殘酷,而是你自己如果沒有了一定的底氣和利益,那么,沒有人會看得起你。
在職場,有句話是這么說的,沒有價值的人,跟丟在街邊的破碗差不多。
我們會發現,大多剛畢業的學生都認為職場沒人情,很殘酷,絲毫和想象中的職場不沾邊。
他們的感覺,正好能印證上文這句話,如果你沒有價值,別說你的老板看不上你,就連你的同事也會把你當成軟柿子那般來拿捏。
人與人之間,別把關系想得那么好,也不用說非要和某某人是死黨,是伙伴。要明白,感情是會隨著“利益”的改變而改變的。
雖然說這樣的情況并非是絕對的,但是,它卻占據了生活中大部分的情況。如此說來,人還是要有這樣的現實心理。不然,你被人套路了,還被蒙在鼓里。
別人對你好,都是另有目的的
在當今社會,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詞匯,什么“拜金女”,什么“拜金男”,什么“金龜婿”,什么“冤大頭”。
這樣和利益相關的詞匯,為什么會出現呢?很明顯,就是因為現實的社會就是“利益為主”的社會。
我們常說的“金錢至上”便是這個道理。
當人年輕的時候,因為沒有什么生活的閱歷,所以他們總是認為,自己愛一個人,對方也會愛自己,甚至會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當人幼稚的時候,因為本性單純,所以他們總是認為,自己性格品質那么好,工作那么努力,絕對會有人來欣賞自己。
這樣的想法,還是較為“簡單”了一點。
要知道,現在很多的愛情,其實都是男女之間相互“利用”,相互滿足“需求”的把戲而已。現在很多的工作,你沒點業績,不管你怎么努力工作,都是不入流的。
這番話,也許有點難聽,也許有點絕對,但是,它所闡述的情況卻真真實實地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而我們沒發現,只是因為我們掩耳盜鈴,不愿意去承認罷了。
我們要清楚,別人對你好,那是有目的的。而最明顯的目的,便是奔著利益而來的。
所以,學會看清生活的本質,了解社會的真相,才是我們為人處世的本事和智慧。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