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已經被某某人移出群聊”
這句話,其實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無論在微信群聊中,還是在QQ群聊里,只要是群主,就有踢人的資格。
這看似踢人的行為,實際上,卻是成年人社交關系的一種現實反映。
你有價值,你能符合別人的胃口,別人才會留你在群聊里面。可要是別人看不順眼,哪管你做了多少貢獻,都會被人所無視。
人際關系,真的就那么無情,那么虛假嗎?
其實,并非是人際關系無情,而是關系中的人無情。里面的人,他們不會看你是何人,只要你和他們差不多,他們就敢無視你。
當你加入到一個群聊的時候,也許你根本插不上嘴;也許別人一群人針對你一個人,讓你難堪。
更何況,在如今這個社會當中,沒有一段感情是靠得住的,沒有一個人是不會變心的。那么,我們就該警惕他們。
想起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期望能夠與某些人交朋友,從而收獲所謂的合群和感情,掃除內心的空虛。
而當人到了中年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原來以往所選擇的一切,有可能都是錯誤的。
02
在過年期間,陳先生遇到了這么一件事。
年初二那天,陳先生發現那個久未有人聊天的同學群,突然頁面上出現了“99 ”條信息。
他點進去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他的那些同學們在里面玩“紅包接龍”。
陳先生本想點紅包領取的。可是,他卻想,自己都十幾二十年沒見過這些人,也不想和他們打交道了,便沒有領取紅包,而是退了出來。
可是,過了一會之后,陳先生發現有人“艾特”自己,還要求自己參與其中,一起發紅包。
看到同學們都這么說,陳先生還是參與了其中,一出手便是500元的紅包。
他原以為,自己發了500元就算了。誰知道,過了一個多小時之后,又有一個人“艾特”自己,說輪到他了。
陳先生當時就很不解,便寫道:“我都發了500了,怎么還要發呢?”
他的同學們這么回應他說:“第一個紅包是最基礎的,第二個紅包只能多,不能少。然后互相接龍”。
陳先生看到信息后,沒有回應,便直接關閉了微信,沒有理會這些人說什么?
但是,他卻有些好奇,自己的同學會怎么說自己呢?隨后,他又打開了微信聊天頁面。
一打開,他發現,里面的很多人,他們不是說自己吝嗇,就是說自己沒有情分,自私自利。
過了一會,他發現自己的聊天框出現了這么一條消息——你已被某某人移出群聊。
03
陳先生看到后便感慨,自言自語道:“我還巴不得退出來呢?與其跟這些無所謂的人交朋友,不如刪除他們,退出不必要的群聊,人要活得更為輕松一些。”
其實,像陳先生這樣情況的,很多人應該都經歷過。
不管是職場中的同事圈,還是多年未有信息的同學群,亦或是所謂的親戚圈,這都不過是社交群聊中的一部分而已。
而這些群聊的背后,往往就有著大多人都看不透,甚至摸不清的情況。
這種情況,其實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人心叵測,別把自己的錢財,自己的感情,過分投入其中。
人到中年,過分在乎社交的人,往往會活得很糾結,也會活得很無力。
為何這么說呢?
因為大部分的社交,都不過是以感情為幌子的利益索求體而已。而我們,要想不被這些群聊所影響,就該大膽地退出它們。
所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在群聊中,你根本得不到你所想要的東西,也沒有任何的收獲和得益。與其為了防范別人而過得心酸,不如遠離這樣的群聊。
04
人到中年,不妨退出垃圾群聊,擺脫爛人爛事。
俗話說:“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在這個世上,所有的是非,都是因為人過多開口說話而產生的。而所有的煩惱,都是因為人過分招惹小人而引起的。
朋友圈中,職場中,群聊中,誰是小人,誰是真朋友,其實我們都是不知道的。
可是,不管是面對小人也好,還是真朋友也罷,我們都必須要學會一個人獨處,一個人去生存。
孤獨,看似只是一種無奈而已,可實際上,這卻是人到中年后的常態,更是一個人對于生活方向的選擇,更是一種人之追求。
不管我們活得怎樣,不管我們身處在什么環境中,都不要過分委屈自己,都不要讓自己被這些所謂的爛人爛事所影響。
有一種理念,感覺很好,那就是“斷舍離”。
人到中年,學會斷舍離。舍棄你不看好的朋友,舍棄不好的人脈,舍棄你不滿的缺陷,舍棄你不自由的心境。也許,在此之后,你會越活越幸福。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