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社會就是一個“人情”社會。
你跟自己的親戚交往,那就會牽扯到無數的人情;你跟身邊的朋友同事交往,也會牽扯到無數的人情。
如此,中國社會的很多人,其實他們都生活在“人情漩渦”當中,難以擺脫,也難以逃避這一切對他們的束縛。
在以往那個較為傳統的時代當中,也許人們被“人情”束縛,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可到了今時今日,社會的環境逐漸開放化,自由化了。那么,人們也就有了更多的選擇。
對于那些不想接觸到親戚朋友的人,他們可以選擇一個人生活,避免和那些人有任何的往來。
對于那些不怎么喜歡虛假情誼的人,他們可以選擇主動遠離人際關系場,樂得自在。
在生活中,我們能發現,有一類人,他們不喜歡到別人家去做客,也討厭別人來到自己家。他們,可以說是跟傳統的人情關系圈格格不入的“異類”。
而這些“格格不入”的人,他們為何不喜歡到別人家,也不喜歡別人到他們家呢?
其實,這就跟他們的心性和做人的態度有關了。而這些人,往往有著這四個方面的特征。
曾有心理學家說過,人惰怠的天性,會讓他們選擇更為簡單的事情。
其實社會中有很多人,他們都不想活得過分復雜,除了每天面對無數的瑣碎之事外,還得受到社交關系的困擾。
慢慢地,當人被生活逼到了一個“度”時,那么這個人就會變得愈發悖逆起來。不僅是對人際關系悖逆,還會對不必要的人與事兒悖逆。
可以說,這些人,就是典型的“嫌麻煩”的人。
同樣的道理,為何有些人不希望別人來到自己家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想別人來干擾他的生活,給他們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而他不想去別人家,則是因為他明白,在這個愈發繁雜的時代中,與人過分接觸,就是在惹禍上身。
如此,他選擇獨來獨往,也就很正常了。
曾見過這么一個人,在他年輕的時候,就曾經被自己的親戚迫害過。
那時候的他只是一個落魄家庭的青年而已,既沒有什么錢財,又沒有什么勢力,反正就是經常被親戚們嘲笑。
有一次,他的父親生病了,急需要錢財來救命。可是,卻沒有人借給他。就連他的親戚,也都是在一旁落井下石而已。
最后,由于得不到及時的治療,他的父親還是去世了。
從那時起,這個人就對親戚懷著極深的恨意。而且,受到父親去世這件事影響的他,內心也變得冷漠起來,很少跟外人有任何的往來。
可以說,他不喜歡與人交往,也不喜歡別人靠近自己,就是因為他自己就是那個被傷害過的人。
曾有人說過,獨處,是一種歷盡滄桑后的選擇。
人為何要獨處呢?有可能是因為這個人早已厭倦了那外在的人際關系,有可能是因為這個人他本身就是性格內向的人。
可無論怎么說,喜歡獨處的人,往往都是一些不愿意被人侵擾的人。
就像是當別人來到他們家時,他們都會產生出極其抗拒的表現。
對此,很多人都會感到不解,別人來到你家,你難道不應該強顏歡笑嗎?怎么會抗拒呢?
原因很簡單,就是這個人已然習慣了那種獨來獨往的生活,習慣了自己一個人的自娛自樂,而不愿意別人來打亂他的生活軌跡。
當人經歷多了就會明白,人情淡薄,人心冷漠,這是人世間最為真實的道理。
如果你沒有錢,哪怕你經常討好別人,別人都不會把你放在心上。可要是你有錢,那么一切的情況都變了。
如此,你就會思考,難道說這世上已然沒有了真感情,就只剩下虛偽的物質關系嗎?的確如此。
所謂“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你身份高了,自然一切都會水漲船高。你身份低微了,別人就有可能打壓你。
當人認識到這一個方面之后,其實人就會選擇遠離人際關系。
就像是別人來自己家做客時,我們早已知道他們是沒有什么真感情的。如此,我們又怎么情愿別人來騷擾我們呢?
相反,有著這種性格的人,他們絕對是不會到別人家去串門的。因為他們知道,與其走過場,不如和家人真誠相處更好。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選擇,是熱情好客呢,還是感情冷漠呢,我們都要明白,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那才是最好的。
這雜亂的生活,正是因為每個人的選擇不同,而變得多彩多樣起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