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有人說過這么一番話:“愛的本身不是盲目,而是適度,不是救窮,而是互贏。”
感情中的雙方,其實就像是天平兩邊的砝碼一般。一旦某一方過重,那么這個天平就會存在失衡的情況。
平衡和勢均力敵,這才是世間萬事萬物能夠長久留存的常態。而失衡,則是一種讓大多人都受到傷害的非常態。
就好比一對夫妻,當中的妻子特別愛這個男人,甚至她可以為了他而付出一切,累死累活也無怨無悔。
可這樣的妻子,一般來說能得到什么?就是男人的漠不關心,就是家人的無視。更有甚者,她還會遭人背叛。
所以,古時候才有這么一句話,那就是“糟糠之妻不下堂”。不要拋棄那個跟自己和家庭共過患難的妻子,這才是為人丈夫該有的原則。
但是,生活中無論是男人,亦或是女人,他們其實都做不到這一點。有可能,是生活中的感情都過分脆弱了。
在家庭中,有一種“拼死拼活”的旺夫女人,都沒有被男人所珍惜,到底是何原因呢?
02
在小區里面,曾有這么一個事例。
一位勤勞刻苦的女子嫁給了一個男人之后,她卻沒有受到男家的歡迎,而是被人冷落,被人嫌棄。
剛開始的時候,這位女子認為也許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她啥事都讓自己去做,不管苦不苦,反正從來沒有抱怨過。
哪怕是在她懷孕的時候,她還堅持外出工作。而她的丈夫卻蝸居在家,一直沒有幫助過妻子,而是認為這是她該做的。
這位女子,其實在她嫁人之前,就已經月薪上萬了。而她的丈夫呢?不過是一個喜歡啃老,沒啥本事的男人而已。
這個男人,就是因為娶了這位女子,他才得以過上如今的好日子。否則,也許他就只能貧苦地度過這一生了。
要知道,他們這家人能搬進小區里面去住,完全是因為這位女子和她的娘家出錢。
所以,外人對她的評價是極高的。甚至有些鄰居還跟男方的婆婆和公公說:“對你的兒媳婦好一點吧,要是她是我兒媳婦,我寧愿不吃也要讓她吃好。”
可是,這家人卻不以為然,完全認為這是兒媳婦想要借外人之口來警告自己。
03
其實,在男方家庭中生活,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因為你稍有不慎,就會觸怒婆婆和公公這些長輩。除非你的丈夫護著你,否則你也就只能活得狼狽。
記得這位女子在她臨盆的那一天,她的丈夫還在一旁玩手機。而且,她的公公和婆婆都表現出毫不知情的模樣。
那時候的她才徹底明白,原來自己無論怎么做,都是不可能得到他們的真心的。哪怕是一句感謝和辛苦,她都不可能聽到。
在手術后,她順利生出了一個女兒。而就是因為她生了女兒,男人和他的父母就更加不滿意了。
他們認為,這個女人就是他們家的禍星,是來讓他們家斷子絕孫的。所以,他們對她已然沒有了任何的感情。
他的父母還跟兒子說了這么一番話:“兒子啊,如果你實在不喜歡,那過段時間就離婚算了,不然我們家的金孫該怎么辦呢?”
這番話,幸虧剛生完孩子的她沒有聽到,不然肯定會萬念俱灰。
其實,就算是生完孩子后的第三年,她依舊沒有和丈夫離婚。原因很簡單,就是她不想讓女兒活在單親的家庭中。況且,她也不想跟他生二孩了。
因為她明白,無論自己怎么做,怎么讓他們住上大房子,他們都認為這是你該做的,而不會有任何的感恩之心。
她感慨,自己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一片心思為家庭付出,最后落得“吃力不討好”的下場。
04
在婚姻感情中,并非所有的付出都能換來回報。很有可能你的無私奉獻,換來的,不過是別人的嫌棄罷了。
尤其是某些思想較為傳統的女人,她們一結婚之后,就完全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方向,而是全心全意去為家庭付出。
而她們的家人對于這些女人,也是冷漠的。為何?因為她們過分付出,沒有把握好一個度。
要知道,只有人把握好了度,你才能得到該有的幸福和尊重。否則,你也就只能做到“自我感動”而已。
在人性心理中,其實有個“習慣性”行為的定律。要是你某件事做習慣之后,別人就會認為這是你該承擔的責任。
就像是上述那位女子,她扛起買房的重任,扛起生孩子,養孩子的重任,甚至乎養家的重任也壓在她的身上。而她卻沒有反抗,而是默默承受。
人,可以在某些方面妥協。可是,要是一味妥協,那就不是明事理,識大體了,而是自我毀滅。
女人,還是要懂得照顧好自己,懂得權衡利弊,別總是一廂情愿。如此,你的付出才有價值,才不會被人所無視。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