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每個人最為艱辛的人生時光,往往是45歲到55歲這十年。
在這不易的人生時光當中,其實每個人都面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比如說人之健康問題,人之工作問題,以及人之家庭問題。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45歲之后,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會出現衰退的現象,而且每個人的精力也都大不如前了。
大多中年人應該會有這樣感覺,那就是自己想要做成某件事兒,或者完成某項工作,可自己還是有心無力,完全提不起精神。
精神萎靡,這就是絕大多數中年人會出現的問題。工作沒精力,上班要競爭,回家還有很多事兒要處理。
那么,這個人真的能過得好嗎?應該說,很多人的中年情況,就決定了他們的晚年,也許會過得不幸福。
就拿一個透支精力去賺錢的中年人來說,他們不顧自己的身體情況,拼了命去撈錢,只想賺多一點。
殊不知,他們最后換來的,并非是大量的財富,而是一身的病痛。而且,他們花在治療病痛上的錢財,要比他們賺到的財富要多。
人到五十,終究要邁過這幾個坎,我們的晚年才能夠活得出彩。
有心理學家說過,這世上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病,都是由人的情緒所引起的。
單位里面的老陳,他中年期之后便一直情緒化,不是上午怨恨某某人不好,就是下午特別悲觀,對生活絕望。
這種情況持續了兩年,老陳也辭職了,直接回到家里面養病。
很多人都說,老陳以前的身體那是很好的,怎么如今就得病,還主動辭職了呢?
沒有人知道的是,老陳這幾年一直是在輕度抑郁的處境中度過的。而且,一旦人抑郁,心理不健康之后,那其余的老毛病就會接連出現。
老陳的情況,那是很多中年人的縮影。在這個時代當中,每個人都活在了煩惱和焦慮當中,可并非每個人都能夠完全調節好自己的內心。
人過五十,最重要的,終究是心態。心態好,一切才會好。可要是心態不好,哪管給你大批的財富,你都會活在憂愁當中。
憂愁和抑郁,這是如今中年人的健康“殺手”。
中年人為何會感覺到抑郁,感覺到內心不安?最主要的情緒來源,就是人的家庭。
在家庭中,我們要為了父母的養老而發愁,要為了孩子的教育而花費心思,更要為了夫妻矛盾而整日心煩。
這三者的矛盾,可謂是構成了巨大的家庭矛盾。而這些家庭矛盾,恰恰就是人最難解決的。
夫妻之間有矛盾,那我們很多人都只會跟愛人吵架,甚至還埋怨愛人不諒解自己。而愛人也覺得,我付出了那么多了,怎么你不體諒我呢?
這兩者誰都不退讓一步,就容易導致矛盾迸發的情況出現。要知道,一個矛盾出現之后,另一個家庭矛盾也會隨之出現。
慢慢地,我們的精力就會被這些矛盾消耗殆盡,連多余的精力都沒有了。
人到五十,要想化解家庭矛盾,我們不妨去做那個首先退一步的人。因為你退一步,也許會換來家人之間的和諧相處。
曾有人說過,中年人的職場情況,看似是簡單的,可實際上是僵化的。
簡單在于,中年人在職場當中打拼多年了,不僅有著豐富的業務經驗,還有著極強的人情世故技巧。所以,他們要想混完未來那十來年,還是較為簡單。
而僵化在于,中年人的職場生涯,應該說不會有大的轉變發生了。要想升職加薪,很難;要想更難進一步,更難。
在這個時候,如果行業之間出現了什么風險,或者說大環境給行業造成了什么破壞,那中年人的職場生涯,就有可能出現提前結束的情況。
職場情況有問題,那我們收入就有問題。慢慢地,就連我們的家庭和人際關系也出現問題。
所以說,中年人不能在職場中掉以輕心,而是要穩扎穩打,做到步步為營,才能夠安穩到晚年。
小區的劉先生總是感慨,五十歲之后,和自己特別好的老同學,也就只剩下兩個人了。原本十幾年前,我們五個人總想晚年時去共闖天涯,殊不知十幾年后就去了兩個人了。
很恐怖的一件事就是,45歲到55歲這十年,每個人都在生死線上徘徊著。有可能一個不小心,自己就會落入到無止境的健康深淵當中。
人到五十,最為重要的,并非是錢財,而是健康。
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有了健康,人的錢財和事業才有意義。可要是沒有了健康,那就算你是富翁,你也是有錢沒機會花。
因此,中年人把“健康”這一關邁過去,那我們的生活,至少會過得安心很多,不用整日提心吊膽。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