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哲學家說過,堅持和執迷不悟,只有一念之差。
做人堅持,這是為了心中的目的和夢想,也是自律的體現。而執迷不悟,則代表了人走向了極端,根本不懂得取舍。
做人過分執著,其實不是什么好事。一旦人陷入到了執著的境地當中,那這個人一生都不會活得幸福,甚至還會活得痛苦。
做人最為悲哀的地方,就在于執著于得不到的一切,最后一無所得,甚至還搭上了原本平靜且美好的生活。
有人認為,執著的本身,就是一種別樣的賭博。賭贏了,你自然可以收獲良多??梢坏┵€輸了,那人們就慘了。
宋末元初時,高人丘處機曾有言:“衣食無虧便好休,人生世上一蜉蝣。石崇未享千年富,韓信空成十面謀。”
人活一輩子,其實做到“衣食無虧”就可以了。而所謂的錢財名利,不過是過眼云煙罷了。如果人執著于這些“過眼云煙”,那每個人都將愈發不幸。
人若命苦,一生執著。如果我們在這四件事上太執著,那是我們命苦的根源。
02
人這輩子,不該執著于“長久”。
中國人都有這么一個理念,那就是希望一切都長長久久,永恒不變。
這世上,真的存在永恒不變的事物嗎?其實,一切都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任何長久的事物,都是不存在的。
曾聽過這么好笑的一段對話。
一位買房的人問中介:“我買了這套房之后,那這套房是否永遠都屬于我的呢?是否能永遠流傳下去呢?”
中介聽到這番話之后,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別人心想,這世上怎么可能存在“永遠流傳下去”的物質呢?
其實,這是大多數人的刻板觀念,認為自己付出了一輩子,所換來的一切都應該是永恒的。這種想法,會讓很多人活得不幸福。
試想,一切都會輪替,一切都會更新。哪怕是我們奮斗一生買來的房子,終究也會有老化的那一天。如此,為何我們非要在乎“長久永恒”呢?
人,只需要跟著時代發展就可以了,不必求長久,也不必求永恒。一切,順其自然就好了。
03
人這輩子,不該執著于“是非”。
坐汽車的時候,小王被人踩了一腳。因此,他就跟那個踩他腳的人爭執了起來。最后,這兩人還大打出手,被送到了派出所。
經過了這件事之后,小王特別生氣,甚至讓情緒影響了工作,以至于他被總管批評,說他消極怠工,不認真上班。
一個人的心情,通常容易受到身邊人與事兒的影響。而首要的影響,就是生活中的“是非”。
古人有言:“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你遇到了是非,就等于碰上了煩惱。這個時候,你所面對“是非”的態度,將決定了你的生活質量。
追求高質量生活的人,能做到不理人是人非。而那些低質量生活的人,往往會受到是是非非的影響,身處在矛盾的桎梏當中。
做人,不該執著于是是非非,否則就是自討苦吃而已。
04
人這輩子,不該執著于“善惡”。
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疑惑,這個人到底是壞人呢,還是好人呢?
這種想法,終究是幼稚的。因為你所站的角度不同,你所看到的人與事兒也就不一樣。
他是你的仇人,所以你認為他是壞人。而他是別人的朋友,所以別人認為他的好人。這,便是一個人的復雜所在。
好人也會做壞事,而壞人也會做好事。因此,我們不需要過分執著于“善惡”,而應該看這個人到底有沒有底線。
如果他是一個小人,可他卻能為集體付出,那這樣的小人就是好人。所謂“大忠似奸”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他是一個君子,可他卻做著男盜女娼之事兒,那這樣的君子不過是偽君子罷了。所謂“大奸似忠”就是這個道理。
做人,如果過分執著于“善惡”,就容易在江湖中“處處碰壁”,最后一無所得。
05
人這輩子,不該執著于“生死”。
大多人都覺得,自己就該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這樣的想法,其實大可不必。因為“生死”這些事兒,本就不是我們可以掌握的。
他很希望長壽,可中年就走了。他根本不考慮生死,卻活到了八十歲。這,就是人生最為奇妙的地方。
人越是執著于“生死”,越是活不長久。因為怕死的人,永遠都只會匆匆離去。要知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生死這些事兒,本就是“上天”注定的。醫院有再先進的醫療設備,只要這個人該離去,那他就救不活。相反,如果這個人不該離去,那他就算病得再重,也都有康復的那一天。
所謂“閻王要人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就是這個道理。
做人,不需要執著于生死,該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一切,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就可以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