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規缺失 中國正面臨“垮掉的一代”【轉】
加國無憂 51.CA 2014年2月6日 20:41 來源:BBC [ 加大字體 | 縮小字體 ]
這兩天,央視推出家風、家規的系列采訪節目。不少上點年紀的受訪者除懷念以前家風的淳樸,更多在批評當代家庭在家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剛巧,春節期間在老家走親戚,也見聞了類似的現象:
一個已經讀初中的男孩子,父母安排他隨車去走親戚,這個孩子忙著坐在電腦前打游戲,拒不理會父母的話。即便關閉了他的電腦,也照樣不去;給他壓歲錢,忙著打游戲的他,手也懶得接一下…… 無憂 資訊 info.51.CA
一個已經讀初中的女孩子,也是癡迷電腦游戲,除了吃飯和討要壓歲錢,其它時候并不合群。
至于見到的那些年歲小的孩子,嬌慣得更加成性的比比皆是,當父母的唯命是從,孩子成了家里的主宰。孩子的一些劣習,在父母那邊可能變成了個性。
我們在指責這些孩子的同時,也該反思成年人的責任。幾十年前,當魯迅發出“救救孩子”的時候,還向成年男士提出了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這樣的提問,今天似乎更有現實意義。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離開法規,社會的秩序很難正常。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擔負著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重任,家庭教育作為孩子的第一課堂和終身學校,其質量的合格與否,在相當程度上關系到一個民族未來的興與衰。現在,不少孩子自私、孤僻、不懂禮節,也沒有協作精神,與家庭規則的缺失有很大聯系。
家庭是個小社會,要維系家庭的正常運轉,家庭要同外部社會發生聯系,必須有自己的一套規則。有什么樣的家庭規則,就有什么樣的家庭風貌。所以,當代中國家庭的家風不是有無的問題,而是好壞的問題。有人把家風不好歸咎于獨生子女政策,這個說法有其道理,卻未必準確。換句話說,即便二胎政策推行若干年后,假若我們不轉變孩子是家庭里驕橫無比“小皇帝”的現狀,新生一代身上的壞毛病可能更多,家庭輸出的“小皇帝”越多,他們就越可能是名副其實的“垮掉的一代”,而不僅僅個文學流派的代名詞。
家規首先要給成年人立規矩,才談得上約束孩子。不少家庭對孩子的溺愛,實際上是成年家庭成員沒有自律精神的寫照。就一個家庭來說,孩子一次能看多長時間的動畫片,孩子的禮貌問題,孩子的玩具數量,孩子的自私問題,關鍵是需要家長們把握好度的問題。無限制地迎合孩子,唯恐孩子不高興。這種贖罪式的家庭教育,最終會把孩子的欲望給無限制地膨脹起來。孩子的欲望沒有窮盡,家庭的供給則有限度。這樣,難免讓一些孩子為滿足個人的欲望而危害社會。
在歷史上,中國的家庭文化也頗有建樹。至少,近現代的《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就是例證。現在不少父母在科學哺育孩子父母用心多,對孩子言行的限制方面用力不足,導致走門串戶的時候,總能遇到“小皇帝”們耍潑的場面。
央視在春節期間推出家風的采訪,只是外圍的同題發問。這樣的話題,涉及了問題的皮毛,遠未觸及問題的要害。希望家規建設引起更多人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