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商業模式之前,先要確認,我們為什么需要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投資的基本邏輯很簡單,就是在價格低于價值的時候,買入。當我們在估值一個企業的時候,我們最希望的就是我們估計的企業價值穩定而準確,且和未來真實的企業價值無限接近,如此,我們就能清晰的知道我們買入的價格,與企業的價值之間的差價,然后,我們才能保證我們買的物有所值。最終實現本金的增值。
但未來是千變萬化的,我怎么能保證我的計算穩定而準確呢?這不是我們憑空想象無能為力的,也不是毫無保障的。這里面起作用的,就是需要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什么是好的商業模式?能持續穩定的賺越來越多的豐富的自由現金流的商業模式,就是好的商業模式。聽起來很籠統的一句話,卻是我們所有的投資的要素指向的核心。這是價值投資的內涵。
由好的商業模式的內涵,所延展出來的外延要素,就是我們投資的邊界。所有的投資要素,都是圍繞著商業模式的實現而展開的。
比如巴菲特一直強調的護城河要素,護城河是對持續性的競爭優勢的比喻,將競爭優勢概念引入到投資領域,是巴菲特對于價值投資的巨大貢獻,競爭優勢的作用是什么?就是為了保持你的利潤的持續性和穩定性,篩選出好的商業模式,降低你估值的不確定性。這是保持好的商業模式穩定性的要素之一。但不是全部。因為競爭優勢并不能保證你增長,并不能保證你能夠抵抗顛覆性威脅。
所以會有第二個投資要素,就是惰性行業,惰性行業的目標,是篩選掉可能產生顛覆性威脅的投資標的,比如諾基亞被蘋果替代后,諾基亞幾乎完全喪失了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股價跌掉90%以上。但是茅臺,海天,阿膠,片仔癀,同仁堂安宮牛黃丸、福壽園等幾百幾千年的產品,就具有天然的惰性,不用擔心這個問題。惰性行業,是避免持續性的突然中斷,維持商業模式的重要要素。
第三個要素是我們的能力圈受限,只能篩選選擇簡單易懂的公司,業務復雜的公司難懂,使得我們估值非常困難,特別是喜歡多元化的公司,一般分散精力,花錢無數,增長緩慢,業務太多,也給我們估值帶來麻煩。而業務簡單核心突出的公司,非常有利于企業形成強大的競爭優勢,賺取更多的自由現金流。這既是維護穩定,又是維護自由現金流的要素。類似房地產、券商、銀行、保險等公司,就非常的難懂。不是個很好的商業模式。
第四個要素,就是選擇雙核心的企業,所謂的雙核心的企業,就是在整個行業的供應鏈中處于縱向的上下游的核心位置,在橫向中,處于整個行業的核心龍頭地位,使得上下游的資金,向企業集中,橫向的行業里自由現金向最優秀的龍頭集中,茅臺是典型的雙核心企業,所以茅臺的自由現金流非常的豐富,這也是商業模式的一個組成部分,買品牌企業,也是圍繞商業模式來的,因為品牌企業能有溢價,溢價部分不需要額外的支出,所以能存下更多的自由現金流。這也是好的商業模式的部分。有的公司,是供應鏈的附庸,錢都被強勢的上下游占了,所以自由現金流非常稀缺甚至沒有。
第五個要素,是能隨著國家的發展,獲得穩定的增長,成長是好的商業模式的重要要素,不能跟著國家的發展賺越來越多的錢,這就不是好商業模式了。任何處于下降階段的投資,都是痛苦的。也很難估值,你也不知道保守的情況下20年后利潤能到多少。但我們投資的錢,都是看到20年后的,所以更要注重長遠的發展了。只看當下,用市盈率線性外推,那估值根本就不值得參考了。比如現在的房地產公司。
剩下的還有巴菲特說的right people,為什么要有個好的管理層?簡單來說,也是圍繞商業模式來的,怎么保持這個商業模式穩定前進?好的管理層就變得很重要了。我更喜歡國企,因為國企有制度約束,即使出現不好的管理層,也能選下去。我認為現在管理層沒有特別厲害的人了,大家水平都差不多,我也不期待更厲害的人出現,只要有普通的水平,能保持住就可以了。所以我更相信制度得約束。而不期待好人得出現。
段總說的好的企業文化,也是為了指向好的商業模式,是圍繞這個核心來尋求支撐的一種方式,還有林園吹噓的壟斷,雖然他自己買的金龍魚不是壟斷,但是壟斷也是維護好的商業模式的一種方式。可能很多投資人都會發明或者創造出各種的詞語,但核心,都是不離開維護整個好的商業模式,如果說出來的東西,與維護好的商業模式無關,那發明出來的這個概念就沒有意義。
商業模式包含的意義無窮無盡,核心,都是要走向公司賺錢,持續穩定的賺錢,賺越來越多的
最后再次表述,能持續穩定的賺越來越多的豐富的自由現金流的商業模式,就是好的商業模式。我們自己也可以圍繞這個好的商業模式的核心,通過對大量的案例研究,發揮自己的歸納總結,來研究借鑒如何才是維護好的商業模式的投資體系。最終建立自己的獨有的認知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