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是母親與嬰兒之前的橋梁,也是象征著人類最純真的愛與慈,可是你知道嗎,也許正式這愛的象征,讓每一位母親都面臨著病痛的困擾。
隨著各種乳房保健養護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地建立起來,“排殘乳”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
醫學教科書及專業文獻書籍中其實并無“殘乳”的說法。目前社會上一般認為,殘乳顧名思義就是斷奶后殘留在乳房內的乳汁。
不少產后女性在回乳后一段時間內,仍發現乳頭時有乳汁樣的溢液。有的量少,或比較隱匿,只是在乳罩上發現泌乳痕跡。有的則很多,甚至自主性流出來。女性朋友們可能會感到困惑,加上如果有人旁敲側擊暗示殘余的乳汁與癌癥有關聯,可能很容易就開始糾結了。要解答這一問題,首先需要了解乳房的構造。
乳房的內部結構有點像一整串葡萄。乳腺小葉連著終末乳腺導管,匯集到主導管,就像葡萄連著小梗匯集成大梗。乳汁在乳腺小葉中分泌,順著乳腺各級分支導管引流到主導管,通過乳頭泌出。在哺乳期,乳腺小葉和導管會顯著擴張,以儲藏更多的乳汁。
左:正常女性乳房;右:哺乳期女性乳房
回乳后殘留的乳汁會怎樣?會一直留在乳房里嗎?
其實不會的。因為乳腺導管管壁并不完全像水管一樣內外隔絕,斷奶的最初階段乳房內的細胞出現了自體吞噬和異體吞噬過程。在多種免疫因子、細胞作用下,殘留的乳汁會逐漸被人體重新吸收、代謝。其中首先被吸收的是水分,所以許多女性朋友會發現“殘乳”的性狀比之前的乳汁要稠厚許多,甚至有點像粉刺樣。在泌乳素明顯下降后,腺體經歷腺泡上皮凋亡和恢復重塑,得以逐漸回到哺乳前的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乳管內的物質會逐漸被吸收直至吸收完全。
能不能通過排殘乳的方式把乳管里殘存乳汁排出呢?這里有2個風險:
1.手法排乳反饋性刺激大腦泌乳素分泌,反而可能致乳房分泌更多“殘乳”。從這個角度說,排殘乳真是一項長做長有的好生意呀!
2.可能損傷乳腺導管。乳腺結構相對脆弱,在千奇百怪手法或輔助器械的折騰下,乳腺小葉、導管容易損傷,可能導致出血、導管內容物滲出等。手法不當甚至會誘發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發生。非哺乳期乳腺炎遷延難愈,治療起來更加困難,這就得不償失了。
中醫常使用大劑量炒麥芽、炒谷芽回乳(常達60-120g),也有采用芒硝外敷減少乳汁分泌。不同情況處理不同,建議在??漆t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