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覺察四階段分別為:
第一階段:不知不覺
第二階段:后知后覺
第三階段:邊知邊覺
第四階段:先知先覺
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去覺察情緒了:
處在第一階段的人呢,是情緒來了,傷害他人傷害自己而不自知,覺察對他們來說就是個寂寞
處在第二階段的人們,就很有意思了,當情緒來了先把情緒宣泄了,等事情過后,一拍腦袋“我怎么又……”
這樣的人開始覺察自己,通過了解自己去理解他人,開始有了覺察意識,慢慢的經過長期訓練,他們就可以很快的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保持覺察和訓練,能夠進入下一個階段
進入第三個階段的人們就是比較厲害的了,在事件過程中能夠保持一份覺察,當情緒升起,他們就已經感知到了自己的情緒,隨時調整和修正自己,讓一些事故或者故事消弭于無形,這必須是一份能力,這是持續訓練出來的能力
而第四個階段就厲害了,需要渡劫才能得道的,基本是神,或者神仙,或者圣人,未來努力的方向哈
“覺察”是利器,通過它我們發現情緒、發現模式、發現自動化反應……而覺察也是能力,可以透過訓練而越來越敏銳
也有把人分成這四類的:
1、歷來所有成功的商業行為,都是先知先覺的人引領著后知后覺的人,賺不知不覺人的錢。
2、先知先覺的是經營者,后知后覺的是跟隨者(競爭者),不知不覺的是消費者。
3、機遇永遠是先知先覺的去影響后知后覺的再帶領不知不覺的。
關于情緒和目標哪個更重要的問題,每次課堂中的回答就各有不同,更多的人活著,是為了自己舒服,而舒服就需要顧及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但無需關注目標,在情緒面前,目標是個啥???,不在乎~而肉眼可見的能夠放下情緒關注目標的人,他們就更具目標感,也更容易升職加薪,去到人生規劃的目標~
這也是為什么有很多人,Flag年年立,年年倒,歲歲年年大不同,歲歲年年又相似,因為大部分人都在不知不覺或后知后覺中,待到結果已然呈現,才會一拍腦袋“我…”
生而為人,還是要活在自己可以掌控的境界,而不是失控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