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一部奇書,它所蘊藏的東西實在太豐富了。東方文化的浪漫和壓抑、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悲哀、人性的雙面復雜、人情世故的左右難全,全部蘊藏在其中。
沒有足夠豐富的閱歷,沒有對人性、對世界的深邃洞察,根本沒資格讀紅樓夢,更遑論讀懂。
說賈府內部沖突激烈,并非憑空臆想。曹雪芹在構思這個家族的人員結構時,就埋伏著很多不可調和的矛盾。具體而言有以下幾點。
按照封建社會的嫡長子繼承制,賈母丈夫賈代善的爵位和財產,都應當由賈赦繼承。這個制度很殘酷,但歷史就是這個樣子。寧國府不就賈珍一家嘛,正派玄孫賈薔不就敗落了嗎?
榮國府卻住了兩家,一山不容二虎,這是矛盾的第一大根源。
賈赦繼承了爵位,府邸和財產卻被賈政繼承了!這不僅違反禮法,更直接觸犯國法。在封建社會里,這不啻于犯上作亂,比什么國孝家孝之中娶妾嚴重一萬倍。
紅樓讀者往往只注意釵黛愛情之爭,很少有人注意到榮國府的這個巨大的異樣。當然,這異樣一定有某種合法過程(比如歷史上曹家子嗣過繼)。但不管怎么說,榮國府的現象極為特殊,賈赦內心絕不甘心。
賈赦在書中他存在感較弱,留給大家的印象只是好色,事實上這是曹雪芹慣用的障眼法。讓筆者來梳理一下他的重要性:
1、嫁娶的機密
賈赦家“恰好”娶了王夫人的內侄女,王夫人又“恰好”要借用王熙鳳,于是賈赦家終于有了機會染指榮國府財產。這其中很可能是一場人為的平衡。
2、鏈鳳的反常
王熙鳳前期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根本原因不在于能干,而在于賈赦夫婦的抬愛和縱容。
賈珍借用王熙鳳時,邢夫人很謙讓的把借人權推給王夫人;賈璉王熙鳳打架時,邢夫人也站在鳳姐立場上;鳳姐和寶玉被厭咒快死時,賈政很理智,急得團團轉的,卻是歷來與兒女無情的賈赦——這些都有背后原因的。
封建婚姻奉行的是父母之命。以賈赦一貫的做派、以邢夫人三妻四妾的思想、以鳳姐沒子嗣的狀態,賈璉早就可以正大光明的通過父母之命來娶妾。但在前期,王熙鳳對他的妻管嚴政策,暢通無阻。
根本原因在于:因為管家,王熙鳳受到公婆特殊的優待,璉鳳也就形成了不正常的夫妻關系。
如果沒有王熙鳳,賈璉只是一個在家啃老的待業青年,哪里有賈府眾人巴結,又哪來的銀子偷娶二房?看看賈蓉是什么生存狀態,別說偷娶,明媒正娶的都保不住,只能撈點他爹的殘羹剩炙。
無論是賈璉的春風得意,還是王熙鳳的叱詫風云,沒有賈赦夫婦的默許和縱容,都不可能實現。因為那是父權的時代!
鏈鳳女強男弱的格局,明著暗著引發了很多悲劇(如尤二姐、鮑二家的),形成榮國府始終沒有新生兒的頹敗景象,同時也讓王熙鳳胡作非為、觸犯休妻的七出之條,為自己走上絕路打下伏筆。
盡管當代讀者偏愛同情鳳姐的人很多,但我們讀名著必須還原歷史,才能明白作者的本意。璉鳳的反常,要凸現的是榮國府混亂復雜的格局。
3、強娶鴛鴦
他好端端的非要強娶鴛鴦,并非色心上頭那么簡單。鴛鴦相貌并不突出,更加年輕漂亮、嬌軟好欺的丫鬟有的是。實際上,這是賈赦夫婦經過很多事的磋磨后,又新生出的奪產方案。
王夫人只利用王熙鳳,并不放權。王熙鳳只顧自己要強,自己賺私房錢,并沒為賈赦夫婦謀劃過什么。通過賈璉得到的那點好處,不能令賈赦夫婦滿意。畢竟,這整個榮國府原本都應該是他的。
所以就打上了鴛鴦的主意。
換句話說,賈赦夫婦對王熙鳳的態度也有一個變化的過程,從抬愛縱容到抱怨不滿,再到另尋棋子,最后徹底翻臉打壓。強娶鴛鴦是一個信號,是王熙鳳失寵于公婆的信號。
4、勾結賈雨村謀人財產
賈雨村復官靠的是賈政和王子騰。可是用這個人情,瘋狂兌現利益的卻是賈赦。通過這一節故事,就反映出賈赦最貪求的不是色,而是財。
其他人也愛財,也缺財,但都不至于像賈赦這般喪心病狂,因為賈赦有一種報復性的貪求欲。
5、明諷暗刺
自從甄家被抄家,賈府便進入了混亂狀態,賈母對賈府失去了控制力。于是,過去隱蔽性的矛盾,此時就不想“忍”了。
賈赦明著諷刺賈母偏心,又明著挑唆賈環奪嫡,這是撕破了臉皮什么都不顧了。這就證實,此前積壓的不滿憤懣有多嚴重。
實際上賈政根本沒爵位可繼承,賈赦卻煞有其事的鼓勵賈環:
“將來這世襲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襲呢。”
這不是睜著眼說瞎話嗎?赤裸裸的諷刺賈政無能,同時還諷刺榮國府長幼失序。
賈赦賈政之爭極為隱晦,卻是影響全府生存狀態的核心矛盾。
圍繞這個大矛盾,他們的妻妾、兒女、奴仆、雜役都卷在斗爭之中。換句話說,諾大的榮國府鹿死誰手還沒定數呢,賈政有母親撐腰,賈赦卻有長子優勢。
男人尚且在暗斗,那妯娌女人之間的故事,可想而知了。
明清兩朝宗祧繼承制度一脈相承,按規定繼承順序是:嫡長子-嫡長孫-嫡次子-嫡次孫-庶長子-庶長孫-庶次子-庶次孫,
這就是說,賈政一旦去世,他的一切財產應該由賈蘭繼承。除非賈蘭也先死了,賈寶玉才有繼承權。
是不是很意外?讀者都以為賈寶玉是賈府的活鳳凰,寶貝疙瘩,寶二奶奶之爭也因此如火如荼,似乎賈政家理所當然屬于寶玉了。可他竟然沒有繼承權!
是的,他其實什么都沒有。
賈政活著,王夫人是女主人,是管家。她需要助手的話,按理說只有一個人選:李紈。賈政如果去世,這個家屬于賈蘭,當然他有義務供奉王夫人和李紈。
在這個制度下,王夫人始終都有生存保障。但這卻不是她想要的,王家人歷來有很強的掌控欲,做太皇太后,當然沒有做太后好。
所以她毫無理由的排斥李紈,冷落賈蘭。跟王熙鳳聯手,架空了大兒媳婦,讓她形同槁木,不問世事。
至于趙姨娘、賈環暗害賈寶玉,那反而是無關緊要的毛毛雨。紅樓夢就是這樣一部奇書:表面看著熱鬧的,蹦的起勁的,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力量隱藏在深處,在不寫之處。
由于賈政繼承了榮國府,又由于賈母這個超級大富婆跟著賈政,王夫人和王熙鳳這兩個管家人,就成了妯娌里最風光、最吃香的存在。
然而,她們配得上這榮耀嗎?
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尊卑有別。對一群貴婦而言,區分尊卑的第一標準、也是官方標準,就是命婦級別。讓我們來看看賈府婦人們的情況:
賈母:國公夫人,這是外命婦的最高品級,屬于超品夫人,
邢夫人:一品夫人
尤氏:三品淑人
夫人和賈蓉填房許氏:五品宜人。因為賈政是五品官,賈蓉捐了龍禁尉也是五品。
王熙鳳:六品安人。賈璉捐了同知,清朝稱同知的官有兩種,根據情況來看,賈璉捐的應當是低等的從六品同知。
這些命婦享有不同的政治權、榮譽權,也有等級不同的俸祿。
各位發現了嗎,除了沒啥故事的許氏,王夫人和王熙鳳是等級最低的命婦。如果進宮或出席正式活動,她倆的裝束最低級,必須站在最后面。
是不是又很意外?
即便論出身,她倆也沒好到哪里去。王家只是伯爵,是爵位里的第三等,比不上賈家、史家和林家。若論官職級別,與四品李家、五品秦家、六品尤家和“世宦大家出身”的邢家,也未必能拉開明顯的距離。
以上這些還不算什么,更關鍵的是,王家是沒文化的土豹子。這一點才是要命的!
賈府的其他親家,官職不管怎樣,起碼都是文臣啊!尤其是李紈,父親李守中是國子監祭酒(從四品),相當于國家最高學府的校長,是專門培養官員的,很多當朝官員都要稱他為“恩師”。
李家“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這樣的家族風門清貴,還有強大的官場影響力,足以完勝王家。
王家的爵位因軍功而來,王家人都沒文化。王夫人沒有任何藝術愛好,最討厭文化人的頭腦和見地。王熙鳳婚前不認字,賈母即便偏愛著她,也笑話她是“破落戶”。薛姨媽的丫鬟名同喜同貴,滿滿的鄉村風。賈母要行酒令時,薛姨媽第一個反對,說故意讓她們出丑,最后她倒湊上了幾句俗話,王夫人連個押韻的俗話都說不出,只能讓鴛鴦代說。
拋去很多遮掩的面紗,大家才會發現:這滿府的妯娌媳婦們全是官宦小姐出身,都有一定的文化熏陶,更不乏書香門地的才女,唯獨王家人格格不入。
可是,偏偏就是沒文化的王家人,把持著賈府。
雙面鏡的紅樓夢,充滿了哲學。表面上王熙鳳有萬人不及的能力,王夫人名門正派冠冕堂皇,可是賈府上下刁奴成群,越管越糟,反映的恰恰是管家者格局低、能力差。要知道,事物都有多層面,低層次的能干往往都是損人害己、徒勞無功。
王夫人姑侄,以最低的命婦階品、最差的文化頭腦,最末尾的家族排位(賈政既非長房也非長子),偏偏居于至尊位置,其他人能服氣、能甘心嗎?一個家如此格局顛倒、人心不順,不僅衰敗是必然的,混亂不堪也是必然的。
過年時賈政講了一個為老婆舔腳的笑話,萬能的讀者已知道,過年期間出現的燈謎詩詞都是自己命運的箴言。根據這個慣例來看,再根據賈母的回答,為老婆舔腳影射的正是賈政自己——也就是說,外表冠冕堂皇的他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卻是個怯內的家伙。
在男權社會里,處在家庭權利頂端的男主人如果怯內,那就意味著,這個家庭里必然秩序混亂。
賈府還有更多的顛倒。賈珍作為族長,擁有非常重要的宗法權力,可以裁決家族矛盾,處理家族問題,左右家族興衰。然而他偏偏輩份低,榮國府大部分都是他的長輩,所以這邊的矛盾他竟然不管。加上他本人作風不正,墮落無底線,就更難以匡扶家族。
尤氏是族長妻子,這在宗法制里也是很重要的角色。但她卻活成了賈家最沒面子的一個,其他妯娌都比她腰桿硬氣些,這也是顛倒。
尤二姐在賈府的遭遇,就是最明顯的證據。許多讀者誤讀紅樓,印象中覺得尤家很不堪,實際上尤父是六品官員,因為尤老娘曾被稱為"安人",這是六品官員外命婦的稱謂。尤二姐雖然不是尤家親生,名義上也是官宦小姐。又因為尤氏已成為賈府族長正妻,三品誥命夫人,作為她的妹妹,尤二姐在婚姻前景上原本有很多選擇。絕不是大家以為的走投無路,非要嫁給賈璉。
妾分貴妾、良妾和賤妾,地位有天壤之別。二房屬于貴妾,是主子階層,所娶對象一般是正妻的姐妹或者正妻類似出身的。尤二姐若嫁給賈珍做二房,也絕不算高攀。而賈璉的社會地位、家族地位都遠不如賈珍,所以尤二姐嫁給賈璉是低就。
低就嫁給賈璉,況且又是親上做親,有族長夫人尤氏的一層關系,還懷了賈璉的骨肉,進入榮國府卻沒得到一絲善待,遭到各種歧視踐踏,直至折磨致死。
賈母初次見她就沒把她當做二房,而是當做一個買來的丫頭,既沒有給她相應的地位,也沒有一絲長輩的慈愛關照。貴妾按禮制名入族譜、死后入祖墳、祠堂有排位,尤二姐這些權利也被無緣無故的剝奪了。
太虛幻境里王熙鳳的畫卷,畫的是一支雌鳳站在冰山上。確實,看似聰明絕頂的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給自己埋伏冰山。就像輕賤尤氏這事,要知道休妻由族長定奪,即使她日后跟賈璉恩斷義絕,如果寧國府對她還留一絲人情,也不至于被休!
總之賈府是個很奇怪的家族,處處埋伏著長幼失序、尊卑顛倒、恃寵凌弱。
賈府的親戚被歧視踐踏那是常事,能被善待、奉為上賓的,都跟王家有關!前有薛姨媽一家,接著是劉姥姥,再接下來是薛寶琴。反正跟王家沾邊的都雞犬升天,得罪王家的都趕盡殺絕。榮國府到底是姓賈還是姓王,很難講啊!
盡管從宗法制上講,寶玉不是榮國府的繼承人,但賈府的各種錯亂顛倒歷來無人過問。王夫人既然牢牢把持著榮國府,那寶二奶奶就成了全府的核心之爭。誰控制了這個角色,就等于左右了榮國府的未來。
賈母基本事事都偏袒王家姑侄,把王家人都捧到天上了。唯有寶二奶奶的人選問題上,賈母和王夫人有了分歧。
賈史王三家都是軍功起家,得到爵位,但后來日漸分化。賈家和史家由武轉文,逐步的加強文化路線;而王家卻繼續從事武職,始終沒文化。簡單說就是,彼此三觀不同了!
古語有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王家人沒文化,也就沒什么選擇余地,只能靠富貴傳家。所以王夫人畢生所求,就是把家族的財政大權控制在自己人手中。她的理想是:只要家中大權不旁落,朝中又有靠山,即可永享富貴。
賈母卻希望以詩書傳家。從賈政、賈敏到賈珠,文化路線被不斷的加強。賈政最受祖父疼愛,是因為“自幼酷喜讀書”,賈珠娶了全國最高學府校長的女兒、賈府唯一個出身書香門第的媳婦。賈敏嫁給了詩書世家林家,林如海還是全國高考前三。
賈政娶了王家媳婦,因為正處在文化改造的半截階段。賈敏、賈珠已經跟書香門第聯姻,到了賈寶玉時,賈母怎么會讓他倒退回來?因此,什么四大家族、什么富貴家庭都不符合賈府的需要。
林家為五世侯爵,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全國高考前三名)、蘭臺寺大夫(作者虛構的官名,相當于秦漢時的御史大夫)、欽點巡鹽御史(清朝的肥缺官職、皇帝的親信重臣),這是集祖德、名望、文化修養和官場實權于一身的家庭。
林如海和賈敏的結合,稱得上絕代雙驕。黛玉有如此優秀的父母,她的優秀來源于骨子里,不僅有文化,更有品行和人格,是貨真價實的白富美。她承繼了林家的文化基因,又有一半賈府血統,由她來承擔賈府文化興起的重任,最合適不過了。
文化是希望,是種子,是福蔭,跟樹木的特性吻合,所以作者筆下的兩個書香家族,一個姓林,一個姓李,都帶著木字(還有一個梅翰林家,姓氏也帶木)。況且,林姓的始祖是比干,是民間敬仰供奉的文曲星,他原本就是文化的象征。
賈母接黛玉,不是一個簡單事件,她已經跟林如海商議妥當的,黛玉就是為賈寶玉預備的媳婦。她把家族未來的希望寄托在黛玉身上。
這卻動了王夫人的蛋糕,同類相吸,異類相斥,她絕不樂意這個家變成文化人的場所。寧可把家交給一個“能干”的文盲,累到吐血越管越遭,也比在這些人面前,暴露自己的鼠目寸光、智短才劣好啊。
薛寶釵出身商賈,是被社會歧視的對象,除去仆人,她是全書出身最差的女子。賈府任何一個媳婦,家庭背景都比她強。
薛蟠是全書里素質最差的男性,薛姨媽是全書里最沒文化的“夫人”,夏金桂是全書里戰斗力最強的潑婦.......整個薛家,都是差品里的極品。
這樣的家庭無論如何都培養不出真正的嫻雅淑女。薛寶釵一直在努力假裝白富美,她從沒有過真實的文化熏陶,一切都是為學而學,為名利、為富貴而包裝自己。
許多讀者迷惑于“四大家族”這個概念,誤以為薛家是豪門。真是大錯特錯!馮淵家告狀時說:“無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 門子描述薛家時,也反復強調薛家依仗背后勢力,無所不為。
這明明就是地方黑惡勢力嘛!根本無關于門第。護官符這個東西,本來就是黑道暗語,并不等于上了名單就是門第高貴。像北靜王府、南安王府這種家庭,需要上護官符的名單嗎?
薛姓諧音雪,是寒冷煎熬、萬物蕭索之意,林木遇雪則失去生機。文化的理想主義、精神追求,遇上商人的奸滑,會被腐蝕變味,成為商業的銅臭氣外加腐儒的酸臭氣——這,便是薛寶釵。
木石前盟與金玉良緣的爭執,本質矛盾在于,是選擇詩書傳家,還是選擇富貴傳家。詩書傳家對應木石,富貴傳家對應金玉。
賈府的一切都是顛倒的,現實也是顛倒的。最終,低劣的金玉派勝利了。
實際上,薛家并沒有龐大的關系網,他的靠山主要就是王家,四大家族成為黑惡勢力集團,也是因為王家。賈府、王府、薛家那些違法事件,都與王子騰有關。可是王子騰的高升,是被連根拔起的前奏,是皇帝的權宜之計。所以說王家不肯從軍中退出,才是四大家族徹底覆滅的根本原因。
家族內與官場上,歷來息息相關,當賈府的金玉派徹底勝利之時,也就是王子騰忘乎所以之時。這種勝利就像鞭炮一樣,瞬間就要粉身碎骨了!
有以上這些顛倒、錯亂、矛盾,在賈府里想不宮斗大約也難啊!
把紅樓夢跟宮斗劇放在一起說,似乎有侮辱紅樓。但是,思想、文化、制度、人性間的沖突和斗爭,是任何一部文學作品必須有的。沒有了沖突,就沒有文學存在的必要。
沖突越深刻,作品才越有靈魂和價值。偉大的文學都不是宗教,絕對不是一場虛無的大夢,一定具有強有力的正反角色、深切的愛憎情感。
前兩天網上看到一篇解讀文章,說賈母跟薛姨媽對話間互相暗諷,下面評論區就有人不樂意了:“明明是親戚間其樂融融的場面,讓你們解讀成這樣。”如同無辜的小白兔碰到了大灰狼。
當代很多讀者把紅樓當做抒情散文、懷舊日記、環肥燕瘦的美人團........可是,它是四大名著之首啊,是成人世界的百科全書,試問哪部名著不是充滿斗爭呢?
把紅樓夢說成無愛無恨,釵黛合一,那才是要毀滅紅樓夢的節奏!
紅樓夢就是一個雙面鏡,永遠在同一事件里,同時存在一明一暗、一喜一憂、一真一假、一善一惡、一榮一衰。
表面花團錦簇,背面暗流涌動;表面烈火烹油,背面四面楚歌。表面威嚴顯赫,背面糜爛墮落。表面禮法森嚴,背面人倫盡喪。表面婆慈媳孝,背面爭權奪利。
當今的宮斗劇多數是為斗而斗,虛假做作。真正能深入人性、深入制度腐朽、文化沉疴,展現世間的矛盾,令人拍案叫絕的,唯有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