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里明晃晃地說薛寶釵代表的牡丹花,出處是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死金丹獨艷理親喪》。
這一次的宴會是為賈寶玉慶生的,先看看這里為賈寶玉慶生的都有誰:寶玉、黛玉、寶釵、湘云、探春、李紈、薛寶琴、香菱,以及怡紅院的8個丫環。
這一次的宴會也為眾姑娘往后的人生悲劇埋下了伏筆。
在《紅樓夢》里的每一次宴會里,都有重大意義。是作者提前鋪墊,暗埋線索。參加這次宴會的人一共有十六個人,抽到了花簽的八個人分別是:寶釵、探春、李紈、湘云、麝月、香菱、黛玉、襲人。每一只花簽都有箴言,這里的箴言如同太虛幻境里的箴言般重要。
這里交代一下大背景。
這一次聚會是在大觀園里,大觀園是一處世外桃源,干凈純潔、閑雅脫俗,這里的人互敬互愛,沒有等級之分,是作者心所向往的人間樂園。
在寶玉看來,只有在園子里才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女兒們才能永葆青春與清凈。他希望這座花園能常駐人間,女兒們也永遠不要離開這里。但是,大觀園畢竟只是理想的存在,它依托于現實世界的外在形式,自然不能避免世俗的襲擾。
所以在這次的宴會不久,第七十三回大觀園就被抄檢了。這一次的抄檢大觀園象征著王夫人、薛寶釵等人的勢力崛起,賈母失勢的開始。也象征著薛寶釵即將登上“寶二奶奶”寶座,黛玉即將淚盡而亡。
所以,大觀園里這最后的宴會,每個人抽到的花簽都是每個女孩命運的走向。麝月抽到的花簽是“韶華勝極”,詩云“開到荼縻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飲三杯送春。”到麝月這里就春盡了。
春天離去,花神不在位當值,百花斗艷不再(林黛玉是天上的花神)。
所以她是這八位女孩命運的分水嶺,從高到低,從盛到衰。根據書本后續發展來看,薛寶釵是最得意的,所以排在第一位,而牡丹花象征著權貴,所以牡丹花對應了薛寶釵。
來解析一下她抽到的花簽:【艷冠群芳】,詩曰:任是無情也動人。
任是無情也動人。
出自晚唐羅隱的詩《牡丹》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后,辜負秾華過此身。
我們在深入分解下這首詩代表的含義。“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東風指的是當權者——王夫人。絳羅暗喻牡丹,此時無比美麗。這兩句是說它和東風有著特別的關系,東風一來,它便以絳色絲綢樣顏色的花辮,翻卷著高高地開在枝杈的頂端。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這里,用了擬人句,意思是牡丹要是能說話,果真是“牡丹仙子”,那簡直是傾國傾城的美人了;下句更進一層說,就算牡丹無情(牡丹花是植物,沒有人的感情),不能成為美人(是人就有感情),就憑它美麗的芳姿艷質也夠人傾心喜愛了。
這里的延伸意思是,薛寶釵是滅絕萬物的存在。在太虛幻境里,代表薛寶釵的就是一片冰天雪地,毫無生機。所以結合一下故事后續的發展,她即將登上掌權者位置,每個人的命運自然因她敗落、甚至死亡。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芍藥是湘云,芙蓉是黛玉,她倆抽到的花簽。
“君”、“芳塵”皆指牡丹。芍藥素有小牡丹之稱,若牡丹在群芳中為第一,則芍藥為第二。故世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或以為花之副也。故這兩句說,芍藥雖也花大而美,但比之于牡丹,芍藥也只是牡丹的親近侍奉。至于生于水中,出污泥而不染的芙蓉花,雖也端莊素雅,若比之于牡丹就遜色多了,所以,它哪里敢和牡丹比美呢?但它不論生在什么地方,也躲不開和牡丹花的比較。
薛寶釵和林黛玉一直被比較,史湘云更是被薛寶釵收入麾下做她的小跟班。
“可憐韓令功成后,辜負秾華過此身。”這里的“韓令”,即韓愈。“秾華”,繁盛的花朵,此處指韓湘當年勸韓愈棄官學道的牡丹花上的詩讖。“此身”,即此生。羅隱好作讖語,這兩句是以韓湘的詩讖為韓令可惜。意思說,韓愈雖然在人世上功成名立,但終未脫俗超凡,成為仙人。辜負了韓湘用牡丹花的詩讖的規勸,度過了這樣一生,予以惋惜。
套用到薛寶釵身上,功成就是金玉良緣的成功。而寶玉一直都喜歡黛玉,就算婚姻給了寶釵,他依然討厭寶釵,正如韓令討厭牡丹花一樣。
就像命運交響曲,一開頭就奏響命運之神的敲門聲。這首《牡丹花》,就是女孩命運走向的開篇,不僅如此,它還把寶釵進榮府、靠姨媽、擠黛玉、嫁寶玉、被冷棄的一系列命運,全都暗示出來了。